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21天效應”,是指一件事情堅持21天,就會變成習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做這件事情就會從刻意變得自然,漸漸不需要意識控制,不經意就能做到。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4個小習慣,經過日積月累,它們已經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學會獨處:發現真實的自己

經過此次疫情,想必很多人對獨處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但不同人對於獨處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覺得無聊,有的人卻很享受。

叔本華在《關於獨處》中寫道:

“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在我親身體驗過獨處的妙處之後,倍感贊同。

曾經一段時間,每逢週末,我都有自己的獨處時光,現在每每想起,都深覺美好。

我每週都會做一次大掃除,一邊放著音樂一邊打掃各個角落,等打掃完畢看著乾淨整潔的屋子,所有陰霾都會一掃而空。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陽光從窗戶外面照進來,陽臺上傳來洗衣機洗衣服的聲音,自己坐在沙發上看看書或是發呆,整個人慢慢就得到放鬆。

在這樣靜謐的時光裡,我是超級享受的。

有人說,獨處意味著孤獨,但在我看來卻不盡然。

在獨處的時候,我會思考一些平時沒時間思考的問題,會做一些願望清單上的事,在沒人打擾的情況下任思維“天馬行空”,任身心“肆意放鬆”,是很珍貴的一件事情。

如今生活節奏都在加快,很多人都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但是適當的獨處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讓你放空,可以暫時停下來,去反思,或是更看清未來的路。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延遲滿足:期待中鞭策自己

通俗來說,延遲滿足是指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關於延遲滿足,有一個著名實驗:

幾名4歲的兒童坐在一起,實驗者給他們每人一顆糖果,並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就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還能得到一顆。

有的孩子馬上就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則剋制住,等到了20分鐘後。

在後續的跟蹤研究中發現,後者在學習和事業上都比前者表現更出色,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的人,就越容易成功。

其實這裡麵包含了對耐心和慾望的考驗,在慾望面前,選擇忍耐的人,往往都有強於旁人的意志力。

瞭解到延遲滿足的力量,我便把它用在與拖延症和懈怠的對抗上。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每當自己有拖延跡象時,我就會拿一些好吃的放在面前,告訴自己:完成這件事後才能吃。為了早點嚐到美食,我便動力滿滿地去做事,結果不僅沒有拖延,效率還比平時高了很多。

或者是當自己懈怠,比如不想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寫完這篇就出去放風一下,這樣我就會集中注意力,把腦中的懈怠丟掉一邊,儘快完成然後出去玩。

不得不說,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後,我的剋制力和執行力都得到了提高。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別想太多:人生就該簡單化

楊絳先生說過:“你的問題在於,書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深以為然。

以前我總是怕自己想得少,什麼事情都給自己加戲,到頭來才發現,事情根本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複雜,可自己卻因為想太多而焦慮和壓力山大。

特別是在與別人交流時,我很容易想太多。因為害怕表達不好,怕說話傷害對方,於是字斟句酌,勞心也勞力。

後來自己慢慢琢磨,發現只要把事情說清楚了,對方就能理解,多餘的話完全不必說。

所以現在我都儘量把話簡單化,清晰明瞭,既不用別人花時間去做閱讀理解,自己也不會那麼累。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以前聽一些戀愛中女孩問:他總是說我想太多,真的是我想太多了嗎?

不得不說,有時候,確實是自己想太多。

當你在這廂腦補場景,自導自演一部電視劇後,那廂的人心裡可能都未泛起波瀾。腦回路不一樣,想太多反而不好。

其實最好的,就是直接告訴對方自己的心裡話,不說出口,往往造成更大的誤會。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保持專注:感受心流的美妙

記得有人說過:專注的人最美。

我也自戀地覺得,專注時候的自己最美。

當我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心裡只想著眼前的這件事情。就像寫這篇文章,心裡就只專注文章,思路就會很順暢,很多觀點一下就出來了。

但是這樣的專注時刻卻是很難得的,甚至以前自己都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為了獲得這種能力,我從專注一刻鐘,到專注一小時,慢慢練習。

從一開始根本坐不住,到能逼著自己多坐幾分鐘,直到現在能接受自己的心裡暗示,可以端坐著寫完一篇文章。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刻意練習有時候會令人感覺枯燥和厭煩,但在形成習慣後,便能享受到它帶來的福利:充實和幸福感。

後來在書上看到“心流”這個詞,我想,用它來描述這樣專注的狀態會更專業。

心理學上對心流的定義是:

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所以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我們專注完成一件事情後,心裡會感到輕鬆和愉悅,而且那樣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

日積月累的4個小習慣,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其實很多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的能力,都是他們在平時日積月累而得,每一項能力,都來源於一個個小習慣的疊加。

21天養成一個習慣、刻意練習能變成順其自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個小時……這些都有其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慢慢練就屬於自己的“小習慣”,讓它美好自己的每一天。

你都有哪些美好的習慣,歡迎在留言區一起交流哦~


作者簡介:謹寧,95後情感勵志寫作者,自由撰稿人,筆下有理性觀點,也有細膩情感,寫有溫度的文字,做溫暖的人。公眾號:謹寧(ID:jinningtongx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