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世事不要說死,總有些事情值得去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就一定有希望在等待。——《放牛班的春天》


人性都是有閃光點,需要不斷的挖掘才能被人看到。

這是我看完《放牛班的春天》之後的第一感受,因為老師成就孩子,孩子成就老師。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的首部長篇敘事音樂電影,以紀實的風格,情節自然連貫,節奏舒緩,是文藝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同時也是一部相當治癒的影片。

該片曾獲得2004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併入圍第七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看到這麼多的獎項就真的迫不及待的想看一看,這個電影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是一所問題學校,這裡的學生都是被家長放棄的,他們在這裡與社會隔絕,因為各種因素(心理扭曲、父母雙亡、智力低下)等常常滋事,甚至捉弄侮辱老師和校長,以大欺小,偷竊財務,搞破壞。

而以校長勒山為首的強硬派,實行“應對—行動”的暴力政策,將犯錯的孩子暴打、關禁閉,以暴制暴,但是效果並不好。

直到馬修的到來,這裡的局面才好轉起來。


1個對立面


老師克萊門特.馬修(影片主角),是一個懷揣音樂夢想的教書匠,在人生低谷的情況下,被分配到這所“池塘之底”的學校當學監。

剛走進學校大門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這個學校與普通學校有何不同,

直到負責學校日常起居的大叔被調皮的學生使壞砸到了眼角,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馬修親眼看到調皮的學生是如何叛逆如何刁蠻,然後又在一系列的日常相處中見識到了校長是如何的蠻橫不講理,體育老師又是如何的強勢打壓,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桀驁不馴的學生,和老師們似乎都站在對立面,成為了永遠解不開的死敵。


2個對比方

1老師的對比


馬修老師是善良的化身,也是智慧的化身,他懂得循循善誘去引導學生。

馬修原本也想像其他老師一樣,熬完一段時間就走,可是偶然一次,他發現了孩子們並不是天生的壞。

在那之後,馬修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瞭解到孩子們內心都有夢想與美好,他們都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嚮往。這個時候,馬修堅定了去教好這些孩子們的決心。

後來他偶然發現孩子們對唱歌很有天賦,壓抑著的音樂夢想在心裡重新燃燒,他打算用歌聲重新感化孩子們。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他組建了合唱團,他開始深夜為孩子們寫歌。校長不同意那就偷偷的唱,那些純粹的天籟之聲,像是從天堂傳來,如春風化雨,漸漸感化了孩子們的心靈。


2學生的對比

在這個學校裡,有著這樣一群因為家庭等各種問題而在性格行為上有“問題”的學生,他們像是被父母拋棄了一樣,與正常的社會脫節,對學校和老師都帶著一股戾氣。

而學校的態度是以暴制暴,使得學生產生了更加逆反的心理 。

其實每個孩子在內心深處都是純真善良有夢想的,每個壞孩子不是天生就壞,是家庭環境與教育造成了他們心靈中美好的缺失。

而怎樣正確引導他們,變成了一個難題。

在馬修第一次進入教室時,孩子們就給他一個下馬威,搶了他的公文包到處丟,而馬修選擇了保護他們,沒有向校長報告。這個時候,孩子們感覺到這個新來的老師和別的老師有點不同。

晚上孩子們在睡覺前唱著嘲諷馬修的歌,馬修聽到後沒有生氣,而是矯正了孩子唱歌的發音。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後來他決定組建一個合唱班,把自己的音樂知識教給孩子們,不浪費他們的天賦。慢慢地通過音樂,孩子們變了,整個學校的氛圍變了,孩子們和老師和諧相處,整個學校充滿歡聲笑語。


3個對立的結局


馬修是在人生低谷、音樂事業挫敗的時候來到這個學校,並和這些“問題”學生們相遇的,在相遇之初,他的人生是灰暗的,事業是受挫的。

正是來到了這個學校,遇到了這些“問題”學生們,讓他重拾了對音樂的熱情。他懷揣著成為音樂家的夢想卻鬱郁不得志,轉而把孩子們作為自己夢想的寄託。

雖然結局被校長開除,想成為一個好學監也沒成功,但是他卻拯救了一群被放棄的孩子,培養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對於他來說,這遠比一份學監的工作重要。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而除了馬修,一開始倡導“行動——反應”的體育老師,會在孩子們沒有熱水洗澡的時候偷用校長藏起來的庫存柴火。他堅信體育和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資格擁有的。

數學老師也會搞來一架鋼琴,給孩子們的合唱團更添一抹悠揚。

校長的結局

校長則是電影裡唯一一個受到了音樂的感化,卻依舊固執已見的人。

校長將馬修組建合唱團的功勞據為己有,因為合唱團的成功,校長得到了晉升機會。

因為一場意外的大火焚燬了校長晉升的機會,他就憤怒又心灰意冷的開除了馬修,最後因為學校管理問題被免職。

孩子們的結局

就像是影片開頭那樣,因為馬修的影響,成就了大音樂家莫朗奇。而他,曾經是問題學生之一。

馬修成就了一個天賦異凜的音樂家,也拯救了一群孩子的未來。


《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而另一個被校長冤枉的問題少年蒙丹,被校長進行不容辯白的體罰和毆打,又被校長冤枉偷錢被關進警察局。

雖然後來發現盜竊和他無關,但校長並不打算為他說清,使得他莫名其妙的當了替罪羊。

蒙丹因此懷恨在心,放火燒了這所學校,以洩心中的怨氣。

當他站在另一座山頭面帶邪笑、輕鬆瀟灑地彈掉手上的菸灰時便早已註定,他的人生已經無法更改。

這個電影的教育意義非同尋常,但是電影本身卻非常簡單也不必重複。

但頗為單調的敘述和劇情,每次都重重的擊打著迷茫的心,一樁簡單的小事究竟對一個人的改變能有多大呢??

能讓一個教師重拾信心??

能讓孩子變成天使或者惡魔?

能改變一個學校的氛圍?

好好的看一遍這個電影你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