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以志願軍第19兵團機關和志願軍工程兵指揮部為基礎,組成特種工程指揮部機關,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中央軍委任命:陳士榘為司令員兼政委,曾旭清為副司令,黃文明為副政委,趙東寰為參謀長,姚國民為政治部主任,李基為後勤部部長,王云為器材部部長。

從1958年3月30日軍委第一個調令起,先後有7個建築團、5個工兵團、兩個建築師、兩個汽車團、一個工程技術大隊、3個醫院、一個通信營、一個勘察隊參加施工,配屬單位有:步兵某師改建的建築第52師、鐵道兵第10師、通信兵通信工程團、空軍建築第6分部,總共約十萬大軍。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十萬大軍晝夜奮戰戈壁灘

沉默、冷清了多少個世紀的無垠荒漠,終於迎來了新的一天。十萬大軍晝夜奮戰在戈壁灘,人馬喧嘯、機車轟鳴。這是一個神秘的世界。炎炎烈日照得沙漠像一個蒸籠,使人透不過氣來。陣陣旋風捲起黃沙似一根根擎天的沙柱,此起彼伏,有時狂風驟起,沙塵肆虐,天昏地暗,有些部隊的帳篷被捲上高空,油桶被颳得無影無蹤。幹部戰士們時常吃蓋上一層沙子的飯菜。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為了制伏風沙,戰士們想了不少辦法。如每隔2公里打一眼井,利用施工間隙,挖土栽樹種草。蓋起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房子,頂棚用芨芨草和黃泥密封,很像老祖先在原始社會的建築,這種房子冬暖夏涼,遮風避沙,戰士們可喜歡它呢。他們雖然過著一盆水先洗臉,後洗腳,再洗衣服,最後澆樹的極其艱苦的生活,但他們有著從來未曾有過的自豪感。

從飛機上俯視無垠的沙海,在距酒泉市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塊一平方多公里大小的深色綠地,像一顆鑲嵌在大漠中的綠寶石,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原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名叫"綠園"。旗政府為了支援國防建設,搬遷他地,這裡遂成為特種工程指揮部所在地。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這塊綠地,受黑河水的滋潤,樹綠草茵,顯得頗有生機,大家稱這塊風水寶地為戈壁"綠洲",大漠"明珠",指揮部設在這裡,也算是獨享其優了。陳士榘、黃文明、趙東寰、姚國民被照顧住進有限的幾間磚房裡,只是房內沒有衛生間,大小便要到幾十米外臨時搭起的廁所。

機關幹部都住在土坯房裡,既當辦公室,又作宿舍,靠牆摞起土坯,放上鋪板,中間是辦公桌,沒有什麼辦公椅子和沙發之類的東西,被子一疊,就坐在鋪板上辦公,被子一鋪,便可躺下睡覺,既簡單,又方便。指揮部機關還有一座寬敞的大房子,既是食堂,又是禮堂,還是電影院,可謂多功能兼備。一個很不起眼的軍人服務社,特別顯得熱鬧,與其說是因為出售香菸、火柴、牙膏、香皂、肥皂、糖果、信封信紙等生活必需品吸引著人們,還不如說是那3位售貨員姑娘,更有吸引力。儘管她們相貌平平,沒有摩登的裝束,但在綠洲清一色的和尚頭面前,這3個女性儼然被視為大漠中的鳳凰,備受人們的青睞。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喝帶孑孓的水也成了常事

在戈壁沙灘上生活和工作,前提條件就是水。被稱為綠洲的"綠園"之所以美麗,也是因為有了水。一條黑河將祁連山的雪水緩緩引來,恰在這裡形成一個小三角地帶。清清流水滋潤萬物,才顯出這塊綠洲的盎然生機。但水畢竟是太少了,就在離"綠園"幾公里以外的地方,便隨處可以看到一片片巨大的枯樹林,有的樹木雖然還勁拔挺立,卻不知道已經死了多少年。可以想象,這裡當年因受益於祁連山的雪水,曾經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如今,代替它們的是沙堆上的低矮的沙棗樹和駱駝刺,這都是些抗旱能力極強、根系扎得很深的沙漠植物。在沙漠裡,水就是生命,水源的枯竭,就是生命的枯竭。所以廣大指戰員特別珍惜水。

在沒有水源的地方,想辦法收存了些雨雪水,儘管水裡有很多孑孓,大家仍然在食用它。對此,陳士榘就有過切身體驗,他開始由於不摸底細,端起杯子就喝,水到口中,總是感到有一些粘乎乎的東西且有異味,仔細一看,那是孑孓,沒有辦法,一同進肚吧。這種情況在當時毫不稀奇,尤其是工作在死海羅布泊的部隊,由於水源奇缺,一旦水車拋錨,部隊常常一兩天既沒飲水,也吃不上飯,喝帶孑孓的水也就成了常事。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一次,有一個部隊的水車沒有及時供上,連孑孓水也沒有了,部隊緊張施工一整天,喝不上水,飯也沒法做,大家飢渴難忍,司務長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每人發給一根胡蘿蔔和3片白菜幫,大家潤潤嗓子,晚上還開了個娛樂晚會。比較起來,指揮部所在地"綠園",要算是一方風水寶地了。但是,"綠園"畢竟是沙漠中的一塊有限的綠地,周圍仍然被一望無際的戈壁沙灘包圍著,一旦大風颳來,捲起沙暴,整個綠洲也會黯然變色的。

有一次,政治部主任姚國民召開部務會議時,突然間一陣狂風驟起,帶著漫天黃沙呼嘯而來,頓時天昏地暗,會議室裡變得漆黑一團,只好點起蠟燭照明,會議照開不誤。等到沙暴過後,大家都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仔細一看,人人都披上一層厚厚的黃沙,眼睫毛和頭髮都是金黃色的。大家打趣地說,把鼻子再墊高一點,那就與洋人無二了,這也算是瀚海沙漠中一大奇觀。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要銅線,傾盡國庫所有;要飛機,空軍司令員給最好的飛機

大漠自有大漠景,大漠自有大漠情。生活艱苦,甚至是枯燥,但是人們的精神卻很充實,情緒十分飽滿。大家一談到毛澤東下令要搞原子彈,黨中央要工程兵建設導彈原子彈試驗發射基地,想到震國威揚軍威的兩彈就要在自己建設的基地上試驗爆炸騰飛的時候,便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工作,雖苦也甜,身上總感到有一股使不完的勁。這些魂牽華夏尊嚴,心繫祖國安危的工程兵戰士,大家只有一個心願,就是讓兩彈在自己的拼搏中快快騰飛。

兩彈工程緊緊連著北京,也緊緊連著全中國。只要工程建設需要,一切物資、技術、設備便從祖國四面八方源源送人大漠。財經委員會主任將國庫僅存的5噸銅線都拿出來。劉亞樓派出飛機馳騁瀚海……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1958年5月,導彈試驗工程建設拉開帷幕,原子彈爆炸試驗工程即將進入勘察,各項工作都十分緊張而有條不紊。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時不在關注著沸騰的西北大沙漠。有關情況需要隨時向北京報告,以便及時準確地聽到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聲音。當時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大漠中的尖端國防工程與北京連通起來。

陳士榘連夜趕寫報告給周恩來,要求儘快解決北京到新疆的專線聯絡問題,周恩來告訴他,去找財經委員會主任。薄一波看著報告和周恩來的批示,不禁皺起眉頭。他深知,這條全國最長的專用通訊線路,無論是數量要求還是質量要求,均非一般。深思良久,財經委員會主任以徵詢的口氣對陳士榘說:"現在國庫裡只有5噸銅線,這是我們唯一的存貨。你看怎麼樣?"陳士榘喜出望外,馬上答道:"這是最好的線了。" 財經委員會主任也高興地說:"好,5噸銅線,統統歸你!"

搞核工程,國庫僅存5噸銅線,統統給!要飛機,給最好的值班機!

由北京至蘭州,穿越浩瀚的大漠經酒泉21基地、馬蘭20基地,直達烏魯木齊,一條金色的線連通了,聲音清晰。這是當時全國最長、通話質量最好的專用線路。當陳士榘第一次用這條線路向周恩來報告時,周恩來高興極了。他說:"要感謝薄一波同志。有了這條好線路,如同你在北京,我也到了你們的第一線!"陳士榘回答說:"我們要感謝主席,感謝總理,感謝全中國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

當時,從中央到地方,不論是政府部門、工廠、農村,還是陸海空三軍指戰員,只要是兩彈工程需要,都把最好的技術人才、物資設備源源送往工地,尤其是新疆軍區和自治區政府都給予及時的有力支援。兩彈工程,牽動著整個共和國,牽動著各行各業。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極大的鼓舞。

1959年初春,決定要在死亡之海羅布泊這個廣闊的區域選擇投彈落點。為了儘快探明這個神秘的世界,陳士榘向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提出要一架飛機協助工作,並說越快越好。劉亞樓對修築地下國防工程曾有不同的看法。說把那麼多錢埋在地下,還不如在地面上多蓋些房子。儘管如此,他還是對這一要求立即作出了痛快的回答:"請放心,如此大事,不敢怠慢。我把性能最好的值班機交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