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核武器對於人類來說就好比潘多拉魔盒,1945年8月6日,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誘惑將這個惡魔放了出來,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了兩枚原子彈,兩座城市瞬間成為了人間地獄,直接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轉眼到了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大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主地位,不斷使用核威懾嚇唬對方,令世界籠罩在恐怖裡。正是因為如此劍拔弩張的態勢,也將地球與人類文明一次一次推向了險遭毀滅的邊緣。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自此之後也開始意識到一旦爆發核戰爭所帶來的後果,並於1968年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其宗旨是推動核裁軍、防止核擴散和促進和平使用核能。隨著前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瀕臨崩潰的世界才從毀滅邊緣拉了回來。到了1996年9月10日,聯合國大會以158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這就無疑給所有核武器判了死刑,但是,對於核武器強大威力的追求,就此停止了嗎?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2016年公佈的分析數據來看,美俄各自仍然擁有7000多枚核彈頭,其儲量依舊能夠毀滅地球無數次。回顧核武的整個發展史,核技術仍然在不斷髮展進步。自1945年問世以來,核武器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通過核裂變實現的原子彈;第二代是通過核聚變實現的氫彈,也稱熱核武器;第三代是效應經過裁剪或增強的小型氫彈。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但是尤其前三代核武器在爆炸過程中都要產生放射性裂變物質,出現剩餘核輻射,從而存在放射性汙染,不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因此其試驗、發展和使用都要受到相關國際條約的嚴格控制。由此,核大國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第四代核武器。那麼第四代核武器又是什麼呢?所謂的第四代核武器,依舊是以原子理論為基礎,發展武器模型。只是,研發關鍵是如何限制其所產生的輻射,從而繞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以“常規武器”的名目出現。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在研發過程中,已經出現許多種類,比如干淨的聚變彈、反物質彈、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的炸彈、原子核的同質異能素武器等。一般是指利用超激光、強X射線、磁壓縮、反物質等前沿技術對核彈的觸發裝置進行改進,並激發核聚變的新一代核武器。換句話說,這類核武器不再需要放射性裂變材料、並以裂變產生輻射的方式引發核聚變,因此被看成是“純熱核武器”。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不產生放射性汙染危害環境,可視為“乾淨”甚至“綠色”核武器;可對核聚變過程進行某種程度的干預和控制,例如,調節釋放能量的大小,使爆炸威力適中,小型化更易實現和徹底;不必進行核爆炸試驗,只需利用前期核武器的經驗和成果,通過計算機模擬即可研製。目前公開報道的在研第四代核武器中,最具代表性的被認為有兩種,即反物質武器和核同質異能素武器。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氫氣在一定壓力下可轉化為固體結晶體,在室溫下無需密封可保持很長時間,這就是金屬氫。金屬氫的爆炸威力相當於相同質量TNT炸藥的25—35倍,是目前可以想象到的威力最強大的化學爆炸物。所謂核同質異能素,是利用質量數和原子序數相同的兩個或多個核素,進行核反應。這種同質異能素,核裂反應能量更大,達到80GJ/g。爆炸量級,比高能炸藥要大100萬倍以上。而且爆炸後非常乾淨,不產生輻射,可以當做“常規武器”使用。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有消息稱,我國在第四代核武器上取得重大進展,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或將取代原子彈。據悉,中科院發佈消息:我國已成功研製出第四代核武器中的聚合氮和金屬氮,而且放眼整個世界也只有我們研製出“金屬氮”,直到現在美國也無法完成這項研究。同時在2017年《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中國科學家的論文,文章報道,南京理工大學胡炳成教授團隊研究出世界首個在室溫下穩定的全氮陰離子,據稱,該物質的能量將是TNT的10-100多倍,而這種新技術還有望用於製造“N2爆彈”。這也足夠表明我國在第四代核武器的研究上,已經走在了世界領先水平。

第四代核武關鍵技術突破,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綠色環保繞開禁令

新型超高能含能材料是當今世界各軍事強國爭相發展的重點,也是未來國家核心軍事能力和軍事技術制高點的重要標誌。第四代核武器絕非對現有核武器的簡單改進,不亞於一場對核武器從理論到技術的顛覆性改革,由於其涉及的理論超前、技術難度大,很難在短期內取得較大進展。同時,這也不是單單是可以替代核武器的戰略武器,也是可以湮滅一切的終極武器。即將關閉潘多拉魔盒又開始慢慢打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