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為何稱蕭何為第一大功臣?

木人十


封蕭何為漢初第一功臣,一點也不為過。

可以這麼說,沒有蕭何就沒有劉邦;沒有蕭何也就沒有韓信;沒有韓信大漢是什麼結局也說不定!

劉邦在在沛縣當亭長的時候,受到蕭何百邦照顧。劉邦起事初期也是蕭何一手推薦為首領。這個是蕭何的睿智之處,他看中了劉邦,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賭上了。要知道當時秦朝還是很強盛的。

在劉邦四處征戰的時候,從家就沒為糧草發過愁,這也是蕭何的功勞。要知道項羽也是因為沒有糧草才導致最後的失敗的。那時候的戰爭後勤保障有多麼重要。可是蕭何做到了,不但提供充沛的糧草還有源源不斷的兵員提供,實在是太厲害了。

可以說蕭何是漢朝巨大的輸血造血機器。歷史上無人能及。

你們怎麼看呢?


林奇110


劉邦稱蕭何為第一功臣一點也不為過。

首先,蕭何具備丞相之能,相國之才,是個出色的大管家,這個大家都看得到。

但今天我要說的是蕭大人另外一個非常厲害的特長。

這個特長可不是一般人具備的。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的意思也很明白,有些時候,伯樂比千里馬還稀缺,還重要。

而蕭何就有獨具慧眼的才能:識人。

蕭何這輩子最看好的兩個人。當年的劉邦和當初的韓信。

劉邦想當年還不叫劉邦,人稱泗水亭亭長劉季,人家蕭何是正牌的公務員,收入地位比劉邦高出不少。但他就是看好這個別人眼中的二流子劉季,認為劉季能成就驚天動地的大事。不僅對生活窘迫的劉季不時接濟、而且還利用職權給以袒護,劉邦一路走來,蕭何一路跟隨,一路幫扶,一直幫到劉邦創建大漢基業。蕭何因為看好劉邦,因此追隨劉邦,忠誠於劉邦,心無旁騖,最終成就了劉邦,也成就了自己。

韓信一開始也沒什麼名氣,投奔項家軍,不被項羽重視,在項羽大帳前做個小小的執戟郎,這工作跟個木樁子沒什麼區別,天天杵在項羽的大帳前曬太陽。不甘平凡的韓信壯著膽子給項羽提過幾次建議,項羽根本就不聽。

後來韓信開溜,跑到劉邦這邊,打算奔個好前程。讓他失落的是,劉邦也瞧不上他,只安排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糧官。失望的韓信趁著風高月黑,又跑了。要說還是蕭何會看人,自打韓信來到漢軍,他就看出小夥不一般,經過幾次有意無意的交談,更加確認韓信正是劉邦軍團缺乏的統軍大才。這次一看韓信跑了,立馬慌了,萬一韓信跑到敵軍陣營效力,後果不堪設想,立即備快馬急追,急得都沒向劉邦說一聲。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千古美談。

人有時是這樣,選個好老大,用對好兄弟,可能比自己的努力更重要。


微山秋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帶兵打仗,將重要,兵重要,糧草更重要。作為劉邦最可靠的搭檔,自劉邦被封漢王后,劉邦在前方率將卒與項羽當面鑼對面鼓,蕭何就在後方給劉邦搞糧搞兵。

五年時間,劉邦吃了一次又一次的敗仗,但糧草幾乎沒斷過,兵士也一直能源源不斷地補給,這才是劉邦與項羽一直耗下去的資本。劉邦和項羽,作為楚漢之際最閃亮的兩顆星,打到最後,拼的已經不是誰更勇猛誰更會帶兵了,而是誰更能耗下去。

在《項羽本紀》中,生動地記載了糧草之於劉邦的重要性。漢三年,劉邦與項羽在滎陽相持不下,劉邦的後方有秦時最大的糧倉敖倉,所以漢軍一點都不怕楚軍,就跟楚軍慢慢地耗著,韓信所帶領的另一股漢軍在第二戰場攻城略地,項羽急了,攻破了漢軍用來取糧的甬道,漢軍就變得缺衣少食,劉邦有些恐慌,請求議和,以滎陽為界,滎陽西邊為漢。

項羽本來要同意的,但亞父范增告誡項羽說,劉邦已經撐不住了,我們要趁機把劉邦困死在滎陽。劉邦沒有辦法,實用陳平的離間計,離間了范增和項羽,范增死在了回彭城的路上,接著,項羽發動攻勢,劉邦守不住滎陽,使陳平計,逃出滎陽。

如果不是斷糧,劉邦根本就不怕項羽,還跟項羽一直耗下去的。但這次斷糧,並不是蕭何的錯,而是漢軍無能,守不住糧道。

劉邦從滎陽逃出去之後,得到九江王英布的兵、張耳韓信的兵,又屯兵廣武,取敖倉的糧食,繼續與項羽耗。劉邦這邊跟項羽耗著,劉邦的盟友彭越在項羽的後邊搞事情,截項羽的糧草,項羽開始擔心,於是把劉邦的老爹拿出來要挾劉邦,劉邦以「分為一杯羹」的說辭戳破項羽的計策。

又繼續相持,漢軍的糧草源源不斷,楚軍的糧草漸漸供應不上,劉邦就派人找項羽,要老爹,項羽不幹,劉邦又派人找項羽,說跟項羽議和,以鴻溝為界,東邊歸項羽,西邊歸劉邦,項羽無奈,同意了,並把抓到的劉邦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歸還劉邦。

簽訂合約之後,項羽因為沒有糧食,就著急趕回根據地,劉邦趁勢撕毀合約,追擊,楚軍沒糧,疲憊不堪,到垓下的時候,終於敵不住漢軍,徹底戰敗,西楚霸王項羽也自刎烏江岸邊。

倘使項羽手下有個蕭何般的人物,能夠一直給項羽搞到糧食,劉邦還是項羽對手嗎?天下還不被項羽收入囊中嗎?所以,表面上看,蕭何只是一個搞後勤的,但在漢集團中,蕭何的重要性僅次於統帥劉邦,所以在臣子中列為首位。


遙望燕園


蕭何是西漢初期重要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也是劉邦最有力的後勤部長,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讓劉邦沒有後顧之憂,這很難得,還有蕭何識人善用,幫劉邦挖掘了軍事奇才韓信,想必都聽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為劉邦的打天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其實這也歸功於蕭何的慧眼識珠,人才,軍需都是他解決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焦糖瑪奇朵沒有糖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著,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


中華小故事


原因主要有幾個。

首先,蕭何與劉邦相交於微末,蕭何為秦吏的時候,就對劉邦很尊重,都說最艱苦的時候的交情是最真的,所以蕭何與劉邦的交情是非常牢固的。

第二,劉邦在前方打仗,蕭何留守關中。把劉邦的後方治理的井井有條,源源不斷的向前方輸送兵源和糧草。免去了劉邦後顧之憂,有了後方不斷的支持,劉邦才能在前方和項羽耗勢力,因此,劉邦項羽對峙的時候,項羽因為糧草後勤的原因率先支撐不住,劃定了楚漢之界後退兵,給了劉邦奪得天下的機會,這裡蕭何功不可沒,可以說沒有蕭何的後方支援,就不會有劉邦的天下。

第三,蕭何知道進退。蕭何在後方坐鎮,為了打消劉邦顧慮,主動把自己兒子送到劉邦身邊,名為請劉邦關照,實為人質,請劉邦放心。劉邦讚歎不已。

所以,劉邦才會舒活蕭何為漢初第一功臣。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蕭何作為漢初第一功臣,並不僅僅是因為蕭何是最初追隨劉邦的人,更因為蕭何的貢獻在劉邦的團隊中是不可替代的。漢初三傑中,張良善謀劃,韓信善將兵,可以說兩個人都可以看作是幕前功臣,而幕後最大的功臣就是蕭何了。

簡單說兩件蕭何的功勞吧。

第一就是,劉邦率軍勇往直前,憑靠張良等人的謀劃,避實就虛,剿撫並用,一路奪關斬將,直抵關中。起義大軍開進咸陽城。將士們見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頓時忘乎所以,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這時候劉邦也開始忘乎所以了,貪戀秦宮的富貴而不忍離開。這時候最清醒的人就是蕭何,蕭何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

第二就是,劉邦率軍悄悄離開南鄭,採納了張良、韓信所獻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徵收巴蜀之稅。之後攻下關中,劉邦又令蕭何坐鎮關中,安撫百姓, 同時負責兵員和糧餉的籌措與補給。可以說此時的蕭何就是後勤大部長。要知道當時的關中由於連年戰亂可是很荒涼的,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當時還很不爭氣的多次被項羽擊潰,而蕭何總是能在危急的時候,將兵員、糧草源源不斷的運往軍前。可以說要是沒有蕭何,劉邦都等不到韓信打敗項羽了。


楓葉0829


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就是來自沛縣的始創團隊,文有蕭何曹參,武有樊噲夏侯嬰。只不過蕭曹是管理型人才,樊噲夏侯是將才,團隊中缺少戰略謀士和真正的帥才。但即使如此,蕭何作為劉邦團隊內最具威望的文官,對軍隊管理,後勤供應,糧草籌集等做的井井有條,多次吃了敗仗的劉邦還能不斷捲土重來,也是多得蕭何的功勞。

漢初三傑中,張良是自願來投,為劉邦規劃了奪取天下的路線圖。但實際的執行者,卻是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讓劉邦沒有錯失這個項羽的剋星,也是漢朝統一天下的關鍵。

同時,蕭何也因為是劉邦最信任的追隨者,他對劉邦的建言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他勸言劉邦接受項羽分封,蟄伏蜀中,避免了過早與項羽爭戰,令漢軍有了真正的地盤休養生息。而當楚漢相爭時,蕭何在後方訓練人馬,籌辦糧草,當劉邦雎水大敗,退守滎陽被楚軍圍困,也是蕭何率領訓練好的軍隊前來補充兵員,劉邦才躲過一劫。

如果單看漢初三傑,可能是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各司其職,不過細看下來,劉邦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蕭何不僅僅是功不可沒,而且可以說是沒了蕭何,就沒有劉邦。


鐵烏龍


劉邦與項王爭天下,十有九敗。所謂糧草未動,兵馬先行,兵源補濟,後勤補給,都是大問題,所有這些,蕭大人是盡其所能,做得無怨無悔。另外蕭何乃是劉邦家鄉故里,多了一分親切與信任,又不掌兵權,也讓高祖少了許多猜忌。所以劉邦稱帝后,稱讚蕭何乃漢初第一功臣也。


景縣老倔頭


蕭何首功是因為後勤做的好。戰爭是巨大的消耗戰,沒有穩定後方輸送源源不斷的兵員,錢糧,很難支撐到戰爭勝利。

可以說沒有蕭何在後方穩定的發揮作用,劉邦是不可能躲得天下的。而且蕭何除了後勤工作做的好以外,也為劉邦挽留了天字第一號的大將軍韓信。就憑這一點就可以居首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