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是因為在伏爾加流域呆不下去才東歸大清的嗎?

勞倫斯602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滅準噶爾。原依附於準噶爾的土爾扈特臺吉舍稜先逃到俄國,後投奔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部。

土爾扈特汗國建立後,沙俄勢力擴張到來,以武力迫使土爾扈特臣服,攫取汗王冊封權,插手貴族議事會,干涉汗國內政;同時令哥薩克人(東歐草原上以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為主的遊牧族群)東遷,侵佔土爾扈特牧場,最令土爾扈特人反感的是沙俄政府強迫他們從藏傳佛教改信東正教。

1761年,渥巴錫繼承汗位。此時正值好戰喜功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當權,為爭奪出海口和領土擴張,俄國和土耳其的戰爭不斷,土爾扈特戰士由於英勇善戰、騎術嫻熟而屢被徵調,幾年間數萬青年死於與自己不相干的戰場,使汗國民怨沸騰,東歸思潮湧動。1768年,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戰爭中俄國對土爾扈特部的盤剝加劇。


由於受到俄羅斯的壓迫,心向故土,加上舍稜說服渥巴錫,乘清軍佔領伊犁未久,前去佔領伊犁地區,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決定舉部東歸。但他們到達那裡,發現有戒備,不得不投降。


1771年1月(清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率領下分三路,趕畜群攜輜重浩浩蕩蕩踏上了歸國的艱苦歷程。渥巴錫原計劃待伏爾加河結冰後啟程,但計劃為沙俄察覺,於是提前執行。由於河水未結冰,伏爾加河西岸一萬餘部眾未能東歸,後來成為卡爾梅克人,建立了俄羅斯聯邦內的卡爾梅克共和國。當時東岸約三萬戶、17萬人,他們都離開了生活了一個半世紀的伏爾加河,為了表決心,臨走時將所有宮殿、村落付之一炬。

俄國女皇葉卡德琳娜二世得知立即派出哥薩克騎兵追擊,並指使沿途哈薩克人出兵阻擊。一路上,土爾扈特人殲滅俄國的駐軍及增援部隊,摧毀俄國的要塞,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將追擊的俄軍遠遠拋在了後面。


東歸途中土爾扈特人身經百戰,同時也損失慘重。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奧琴峽谷,是東歸必經之路,然而哈薩克騎兵已搶佔隘口;渥巴錫定下謀略,自己正面進攻,另派隊伍包抄後面,最後全殲對方。在哈薩克草原上遭到哈薩克人襲擊,激戰中犧牲了9000多土爾扈特人。

除了戰鬥傷亡,飢餓和疾病也造成損失:穿過哈薩克草原、繞巴爾喀什湖南端入中國境內哈薩克地界,伊犁將軍伊勒圖命令哈薩克人不準渥巴錫通過其地。渥巴錫轉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魯特(柯爾克孜人)的進攻,不得已北上戈壁。由於水草匱乏,牲畜倒斃,人們只能步行,又因食用病畜血肉而瘟疫纏身。“人皆取馬牛之血而飲,瘟疫大作”。此時渥巴錫得知清軍已嚴加防備,且己方人畜死亡過半,無力攻佔伊犁,於是在清軍常設卡倫以外徘徊。


伊勒圖遣使存問其來意,渥巴錫與眾臺吉、喇嘛商議數日後,不得已率所部七萬餘人歸降,稱前來歸附,其部眾抵達新疆伊犁,回到他們稱為的“太陽昇起的地方”,並獻上其祖所受明代永樂八年漢文篆書敕封玉印。舍稜也被迫一同歸順。據載,當初出發的17萬人中,“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伊勒圖報朝廷後,乾隆皇帝命駐烏什的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撫土爾扈特。朝廷撥白銀二十萬兩及糧草、牛羊、棉布等賑濟土爾扈特部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錫赴熱河避暑山莊覲見乾隆皇帝,被封為“舊土爾扈特卓裡克圖汗”。

乾隆皇帝雖知土爾扈特內附實為情非得已,仍稱讚其“誠心歸順,甚屬可嘉”,並“賜予封爵,以示渥澤”;同時在御製詩中表明瞭處理土爾扈特問題的態度:“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


乾隆下令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豎起兩塊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他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乾隆帝諭旨安插土爾扈特部於新疆。以渥巴錫所領部落為舊土爾扈特部,以原先附屬於舍稜的部落為新土爾扈特部。


鄜延路節度使李


土爾扈特人的東歸,有兩個主觀和客觀的原因。

客觀的原因,確實是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快生活不下去了。但除此以外,還有鮮為人知的“主觀原因”。

從客觀原因的角度看,其實就是俄羅斯奴役土爾扈特人太厲害了。

土爾扈特人隸屬於衛拉特聯盟。17世紀前期,聯盟內部出現內訌,再加上生存空間的受限,於是汗國的第一代領袖和鄂爾勒克就率領著部眾,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在那裡重新定居。

但是,隨著俄國不斷對伏爾加河流域的滲透,土爾扈特的部眾開始受到沙皇的控制。

沙皇不僅蠶食土爾扈特人的生活空間,還多次向他們徵兵。在1768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後,土爾扈特人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兵役了,於是就決定東歸故土。

當然,這只是故事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是從主觀的角度看,土爾扈特人原本是準備奪取伊犁河流域原準噶爾汗國的故地。

這件事記載於託忒文史書《卡爾梅克諸汗簡史》:

ubaši qān lamanar kigēd noyod lona dolōn qonoγ zöbčilaγād. manzu qāni albatu ülü bolonas kemebisü. züün γar nutugi kitad ēče dain yār bulāqu.

渥巴錫汗與喇嘛、諾顏們商議七晝夜,若不為滿洲汗的屬民,只有與中國戰鬥才能奪取準噶爾的故地。

當然,這個念頭隨著他們的東歸,是逐漸被打消了的。土爾扈特人看到清朝的強大,就不敢再去想這種事了。

總而言之,土爾扈特的東歸是在客觀和主觀的雙重因素作用下的結果。


HuiNanHistory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簡要分析一下,土爾扈特部為何會在明末選擇從新疆出走,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100 年後又為什麼決定東歸?

1771 年,渥巴錫率部東歸,歷來被視為史詩壯舉,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無論西遷還是東歸,都與尋求生存空間有關。

土爾扈特部是漠西衛拉特蒙古(即明代瓦剌)的一支,原遊牧於新疆塔城一帶。其西遷的原因,通常的說法是,同為漠西蒙古一支的準噶爾部崛起後,企圖控制土爾扈特部,土部首領不願屈服,於1628 年毅然率部西遷,頗有點石達開負氣出走的意思。

不過,據《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記載:土爾扈特部首領、「東歸英雄」渥巴錫在歸順清朝後,曾與乾隆談到祖先100 年前的西遷歷史,他雖然承認「我衛拉特四部不甚和睦」,但同時認為「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也是西遷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草原對遊牧人口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一旦人口增殖過快,出現大量剩餘,出路無非兩條:內部攻伐消耗剩餘人口,或者向外開拓新的生存空間。土爾扈特部不忍看到同族相殘,選擇了跑路。

當時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水草豐美,對西遷的土爾扈特牧民而言猶如天堂。土部驅逐了當地的原住民諾蓋韃靼人,將烏拉爾河以西、裡海以北的大片草場據為己有,領地橫跨伏爾加河兩岸,並與周邊大國俄羅斯保持名義上的宗藩關係。幾十年間,人口迅速增長,在著名大汗阿玉奇在位時已經發展到二十多萬人。

土爾扈特西遷與東歸線路圖

然而,好景不長,阿玉奇統治後期,土爾扈特牧場再次出現人多地狹的狀況。阿玉奇於1724 年去世後,土爾扈特貴族爭奪汗位,陷入內亂,又引來俄羅斯人的干涉。結果,汗國從原先相對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俄羅斯人的附庸。

隨著俄羅斯對汗國控制的加深,不少俄羅斯人和伏爾加日耳曼人移居當地從事農牧業,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土爾扈特牧場進一步縮小,牧民大批陷入貧困,很多人被迫改宗東正教,甚至把孩子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嚴峻的生存空間問題再一次擺在土爾扈特人面前。

1761 年,17歲的年輕可汗渥巴錫繼承汗位後,鑑於牧場日益遭到侵奪,頻繁向當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抗議。女皇不但統統置之不理,反而大量抽調土爾扈特士兵參加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並試圖削弱土爾扈特貴族的權力,這就把土爾扈特上上下下都得罪了一遍。

幾乎與此同時,從東方傳來了與土爾扈特部同文同種的準噶爾部落被清朝滅絕,伊犁一帶牧場清空、千里無人煙的消息。這對土爾扈特人無疑極具誘惑力,擺脫俄羅斯人控制,東歸故土的想法在汗國蔓延開來。

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成為中亞、新疆、青海、西藏地區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不斷挑戰清朝的統治權威,造成康雍乾三代西部最嚴重的邊患。1757 年,清朝徹底擊敗準部後,鑑於其叛服無常,乾隆決定對準噶爾人「全行剿滅」,加之天花疫情的助力,準部幾乎滅絕。中亞各族掀起了搶佔準噶爾牧地的熱潮,消息很快傳到了土爾扈特。

下面切入正題:渥巴錫東歸,到底是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歸順清朝,還是企圖重建獨立的衛拉特帝國?學界對此頗有爭議。

海外學者多持獨立建國說。如蘇聯學界普遍認為,土爾扈特部從伏爾加流域出走的一大原因即沙俄試圖削弱土爾扈特王公的權力,而歸順清朝等於剛出狼窩,又入虎口,絕非渥巴錫等人所願。只因東歸途中付出慘重代價,實在無力襲擊新疆,才被迫投降清朝。「新清史」學者也多持此說。

由於土爾扈特部本身留存的文字資料極少,支持獨立建國說的史料,主要來自當時俄國卡爾梅克人的口述,以及中國方面的相關史料。《清史稿》《皇朝藩部要略》等歷史文獻均明確記載瞭如下相似內容:渥巴錫率部到達清朝邊境後,將軍伊勒圖派人詢問來意,渥巴錫與其臺吉、喇嘛計議數日後,始以投誠為詞。

中國學者則大多堅持認為渥巴錫早就深受「民族向心力和祖國文化認同」的感召,因而不辭勞苦主動歸順大清。這種觀點同樣能找到很多史料文獻上的證據,特別是大清有一位極為英明自信的乾隆皇帝,在土爾扈特尚在東歸途中,滿朝文武頗多疑慮之時,就已未卜先知,堅定認為土爾扈特部是真心歸順,而之後的歷史事實果然也全都應驗。

清、俄同為大國,土爾扈特竟棄俄投清,這是四方向化的明證,容不得乾隆不信。

不過,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渥巴錫一行人後,大皇帝對當初的判斷顯得不那麼自信了。

對渥巴錫東歸動機的疑慮,讓乾隆帝下決心對土爾扈特嚴防死守。

好在,土爾扈特部在東歸途中損失了大部分人口,為清朝的順利安置提供了相當的便利。剩餘部落人口被拆分安置,各部分遠遠隔開。渥巴錫最終也沒能如願以償,獲得伊犁附近的原準噶爾牧場。

清廷在平定準噶爾之後,抽調滿洲、察哈爾、索倫、達斡爾、錫伯等八旗兵丁前往伊犁等地駐防實邊,再加上哈薩克牧民爭相湧入,原準噶爾地區並沒有多少留給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空間。佟麗婭的祖先即為1765 年遷居新疆駐防的錫伯人。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土爾扈特特檔》記載,從伏爾加河草原出發的土爾扈特人共計三萬多戶,十七萬口人,其中,渥巴錫直屬部眾有兩萬戶,十一萬人。半年多時間裡,經歷飢寒瘟疫和哈薩克人的攻擊,最終到達伊犁河的僅剩15793 戶,66073 人。

渥巴錫直屬部眾損失最為慘重,由於一路帶頭衝鋒陷陣,到達清朝時,僅剩8251 戶、35909 口。這三萬多人中,貧病交加的佔了15000 人。不久,部落又爆發天花疫情,渥巴錫的妻子、女兒、母親及五歲的幼子相繼染病死去,全家除了遠在承德的渥巴錫,只剩一個嬰兒存活。

由於擔心渥巴錫對東歸心生悔意並再度率眾出走,乾隆帝於1773-1774 年將渥巴錫直屬部眾遷往水草豐美但遠離邊境的珠爾都斯草原(即今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1773 年冬天,隨渥巴錫遷往新牧地的僅剩3800 戶,11336 人。渥巴錫本人於1775 年病逝。

渥巴錫油畫像

如今,中國境內的土爾扈特總人口在14 萬人左右,渥巴錫直屬部眾後裔約有5、6 萬,主要生活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渥巴錫東歸時,伏爾加河西岸還有約6 萬多衛拉特蒙古人(包含了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等多部),因天氣原因沒能跟隨東歸,滯留在了俄羅斯,他們後來被稱為卡爾梅克人,目前在俄國境內的人口尚有17 萬。


神州萬年


沙俄時代是俄羅斯地區管理集團比較落後的時代。

儘管出了一些雄主,也確實使得沙俄走向了輝煌,使得沙俄成為了世界上比較大,陸地面積比較大的國家,第一當然是英國,西班牙等國家。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沙俄製度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制度的進步了。

就軍事制度來說,沙俄強徵少數民族,使得少數民族更多的參與戰爭並且死亡,本來沙俄軍事就是以忽視人民生命為歷史慣常,到了那時對於土爾扈特等尤其如此。

所以土爾扈特領袖渥巴錫確實的感覺到了民族危機,因此出走,一個民族在一個國家承擔一定的義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過於不公就不好了,當年就是如此。

從歷史來看,土爾扈特蒙古在中國發展的確實比俄羅斯好,人數也更多。

同時,除了這個問題還有俄羅斯強行蒙古人俄羅斯化的問題,即消滅蒙古族文化,在這點上俄羅斯並未成功,但是也確實給了這個民族較大的傷害。所以這些都是土爾扈特出走的原因。

土爾扈特剩餘部分在今天成長為卡爾梅克蒙古自治共和國。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為了脫離蘇聯助紂為虐,幫助納粹德國。因此被遷移民族到中亞。


圖拉圖拉根


1.土爾扈特是中國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四衛拉特之一)。 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衝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迴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2.中國學者則大多堅持認為渥巴錫早就深受「民族向心力和祖國文化認同」的感召,因而不辭勞苦主動歸順大清。這種觀點同樣能找到很多史料文獻上的證據,特別是大清有一位極為英明自信的乾隆皇帝,在土爾扈特尚在東歸途中,滿朝文武頗多疑慮之時,就已未卜先知,堅定認為土爾扈特部是真心歸順,而之後的歷史事實果然也全都應驗。3.哈薩克人與沙俄的聯合打壓和佔領了土爾扈特人的草場。


天狼星下5


那是因為土爾扈特部就快要滅族了,當年土爾扈特部被準噶爾部排擠,遠走俄羅斯貝加爾湖畔,不料卻被沙俄強行徵召青壯加入沙俄軍隊,打仗時充當炮灰。土爾扈特部看出來了沙俄的狼子野心,感到了滅族的危機,正好乾隆皇帝又滅了準噶爾汗國,所以就舉族遷回中國,史稱土爾扈特東歸


三山明月


是的。這個是主導因素。

土爾扈特部在伏爾加河流域居住收到沙俄的壓迫!正值沙俄與西歐戰爭.強徵土爾扈特青壯年服兵役到前線充當炮灰!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意識到長此以往會面臨亡族滅種的危險,所以他召集個部族首領商討對策當時決定的是到伊犁河谷附近!

他們還不知道伊犁河谷已經納入到大清版圖,扔認為是準噶爾汗國。當他們秘密的東歸的時候沙俄派哥薩克騎兵圍追堵截進入哈薩克汗國復地的時候已經死傷大半,經過打探原來伊犁河谷已經是大清(大清皇帝也是蒙古人的可汗)的地盤了!所以為了不讓哈薩克和沙俄對他們滅族,只能歸順大清了!綜上所述土爾扈特部的初衷並不是要歸順大清的


望城又望海


土爾扈特部在伏爾加河流域居住收到沙俄的壓迫!正值沙俄與西歐戰爭.強徵土爾扈特青壯年服兵役到前線充當炮灰!土爾扈特首領斡巴希意識到長此以往會面臨亡族滅種的危險,所以他召集個部族首領商討對策當時決定的是到伊犁河谷!(他們還不知道伊犁河谷已經納入到大清版圖)當他們秘密的東歸的時候沙俄派哥薩克騎兵圍追堵截!快到伊犁河谷的時候已經死傷大半!經過打探原來伊犁河谷已經是大清的地盤了!所以只能歸順大清了!綜上所述土爾扈特部的初衷並不是要歸順大清的!


東巖11


十七世紀初,為了躲避準噶爾部的威脅,蒙古厄魯特部四衛拉特之一的土爾扈特人移牧荒 無人跡的伏爾加河流域,歷時百餘年。伏爾加草原土肥水美、遠離戰爭,飽經戰火洗禮的牧人們終於找到了安靜和平之地。進入十八世紀,強大起來的沙俄政權逐步加強對邊疆民族的統治,他們變本加厲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縮小他們的牧場,徵調大批的土爾扈特人與土耳其進行戰爭,數以萬計的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 公元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健時刻,年輕勇敢的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決心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抗俄,迴歸祖國。他率領二十四萬族人,踏上了艱難險阻的東歸旅途,俄羅斯女皇聞訊後立即派兵數萬進行追擊和阻截。渥巴錫和他的族人們歷盡艱險,跋涉萬里,喋血苦戰,歷九死而不悔,出發時的二十四萬族人,到達伊犁者竟不足七萬。經過為期七個月一萬多里的長途跋涉與征戰之後,土爾扈特人終於回到了故鄉。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悲壯的民族大遷徙。現在在我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草原。


大老粗電影


對呀。

人當然有理想、有信念,但是涉及到數萬人、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可不是個人理想信念就能決定的。

俄羅斯,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如果能夠平等對待土爾扈特部民眾,他們沒有理由離開這已經生活多年的土地,而另尋出路。

尤其那個年代,通訊並不發達。土爾扈特部並沒有與中國(當時是清朝乾隆年間)取得聯繫,不知道清政府對他們會持怎樣的態度,會不會拒之門外?會不會搶奪財物?會不會殺戮?

前途茫茫,他們還是義無反顧,踏上東歸之路。如果還有一線生機,他們怎麼會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