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春秋篇》這部電視劇怎麼樣?為什麼我感覺很少有人關注?

此生不悔入中華


作為執導《三國演義》中最年輕的一個導演,擔任《東周列國·春秋篇》導演的沈好放選擇進行了開拓性的嘗試——在結構線索上採用以諸侯爭霸為主線。這實際上就是將“連續劇”變成了由相對獨立的若干個短篇與中篇拼接而成的“人物系列電視劇”。為了將這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繼《三國演義》之後,《東周列國·春秋篇》進一步發揮了旁白的作用。作為“電視劇藝術中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解說性、評論性語言”,《東周列國·春秋篇》的旁白不僅對劇中所涉歷史年份和時代背景進行必要的介紹與說明,更適時地將源自史籍的相關記述以客觀全知視點和富於深沉意韻的聲音娓娓道來。

  譬如,在齊魯長勺之戰時,劇集不失時機地用旁白念出了初中必背課文《曹劌論戰》,而在管仲溘然長逝後又以旁白敘出“《史記·管晏列傳》:‘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這時平緩沉抑的旁白與耄耋(不讀“至”)之年的齊桓公步履蹣跚而又滿含深情地整飾行將入殯的管仲棺槨的畫面相互匹配,並以中國古代編鐘空靈寂寥的鳴擊之音與前二者一併構成了獨特的聲畫蒙太奇效果,在營造出管仲逝後悲痛氛圍的同時,更生動揭示出痛失“仲父”的齊桓公哀悽孤寂的落漠心境及對失去柱石的齊國未來發展無法預知的複雜思緒。

  《曹劌論戰》

  不但導演有著《三國演義》的淵源,演員多數也是《三國演義》的班底。張光北剛剛飾演了呂布,受到人們讚賞。他在《東周列國·春秋篇》中飾演“春秋五霸”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如果說呂布是中國一代名將的話,則楚莊王在歷史上的地位遠比他高。另一位著名演員唐國強,則從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搖身一變成為了春秋早期的奸雄鄭莊公。至於其他的諸如張山(趙雲)變成楚成王,蔣愷(郭嘉)演出晉文公,譚宗堯(王允)成為秦穆公,李慶祥(袁紹)扮演吳王闔閭,修宗迪(陳宮)飾演宋襄公/申包胥之類更是不勝枚舉了。

  然而,當《東周列國·春秋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之後,並不像導演沈好放期望的那樣成功“再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輝煌的,充滿競爭的年代”。當時觀眾的批評集中在兩點上。第一,劇中人物說話忽而刺耳,忽而又聽不清楚。第二,大量的情節交待過於簡單、故事連貫性太差。

二十多年後回首再看,《東周列國·春秋篇》的確就是這樣一部精品(豆瓣評分高達9分)!


精彩影視精華


你好,我是閒來看電影,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沒記錯的話,這部劇後來被廣電總局以暴力和色情的名義封殺了。

這部劇喜歡的人愛死,不喜歡的人看一眼都能嚇死。

1.先說說愛的理由:

真實,場面宏大,樸實無華,承載著真實歷史的厚重,如果喜愛春秋歷史,則會更加喜愛這部劇。

2.不喜歡的理由:

情節不夠準確

表演蒼白,有點話劇的感覺

部分鏡頭拍攝拖沓

有點恐怖,五馬分屍,腰斬場面駭人

3.很少有人關注,我認為

畢竟是九十年代的電視劇,時間太久遠

電視劇受眾群體比較小,對喜歡那段歷史的可能有吸引力

還有就是上面說的,被禁了,那傳播力大受影響

許多場面確實不適合廣泛傳播


閒來看電影


不錯,只是很少人知道,春秋,二百多年的歷史,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之,52個諸侯國被滅,大小戰事480多次,諸侯朝聘和盟會450多次!

是不是應該被大型電視劇記錄下?

是的,96年央視製作,還原了兩千多年來廣為流傳的故事: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臥薪嚐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

不幸,因太多血腥、暴力、色情的鏡頭被禁!

讓我們看看當初的劇照和演職員表吧:














一部本來可以和《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比肩的電視劇就這樣被禁了!


快樂生活幫


《東周列國•春秋篇》其實只是取片名時靈感上借了《東周列國志》的“東周列國”這個提法,劇本創作時其實主體上是嚴格按《左傳》、《史記》等的記載來的,經過一番嚴謹的考據,整部電視劇性質上是部淳正的歷史正劇。 而事實上,《東周列國志》這部書的情節大體上其實也是依《左傳》、《史記》等的記載來的,沒什麼類似《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華容放曹”、“空城退敵”等的“出格”虛構……從文學意義上來講,這正是《東周列國志》地位不高,關注人少的原因之一。





一幫人


《東周列國-春秋篇》1996年的播出的歷史題材電視劇,由沈好放導演出品,可能年輕的朋友已經不太瞭解這位導演了,但他的另一部大作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94版《三國演義》。

因為題材特別《東周列國·春秋篇》並沒有像94三國那樣後來大規模的播出,以及重播,但這也絲毫沒有影響他成就,豆瓣評分9.2分的超高分。

在這個連續劇的豆瓣頁面上,隔三差五就會有一些90後、00後前來標註、感慨,怎麼有這麼復古、真實的古裝劇。

這部劇究竟哪裡好,在播出的20年裡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首先是他選題:《春秋篇》改編的並不是《左傳》《國語》,而是小說《東周列國志》,所以,還是不能當做歷史去看,而是當做歷史文學、歷史話劇來看。這絲毫不損其美學價值。

90年代的文化,雖然比80年代要浮躁,但比起今天來還是相當沉鬱的,有很多美學觀念仍然秉承了80年代。

其次是他藝術呈現上在《春秋篇》裡,就鮮明的展現了一種帶有“尋根主義”色彩的熒幕圖景:色情、暴力、史詩、浪漫主義、CULT。

比如,第一集裡原野裡奔馳的馬匹和紅衣小孩,就讓人覺得頗有些“瘮人”,同時還生出對讖言的幾分敬畏;比如,齊桓公小白之死,居然真的讓演員(楊立新)躺在一堆蛆蟲上面,等等。

最後就是強大的演員支撐,該劇多數是央視老《三國演義》的班底,就算配角也常常是名角,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票老戲骨,只看陣容就一目瞭然:

唐國強飾演鄭莊公;

胡軍飾演宋國的華元;

楊立新飾演齊桓公;飾演齊莊公;

何冰(《大宋提刑官》的宋慈)飾演魯莊公;

張光北(呂布)飾演“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此外,李建義(《人民的名義》季昌明)飾演穎考叔、刺殺吳王僚的專諸;

李光復(《人民的名義》鄭西坡)飾演曹劌;

吳剛(《人民的名義》李達康)飾演伍子胥……

蔣勤勤的齊姜;


這部劇的好在於他呈現了一段歷史,以及歷史背後氛圍,小時候總不明白,那時的古人怎麼能這樣剛烈,說死就死。看了這部劇漸漸理解了,於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死實在是一種解脫。其實道亡了,人也就亡了。


劇綜分析獅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以我本人為例。現在大部分青年人一天到晚玩手機,有幾個看電視,即使看視頻的也大部分是女性,內容很多都是看那些綜藝節目,因此才造成什麼人只要一出名就日薪千萬。老年人或許很多看電視,但是因為文化程度跟修養不同,誰願意看一個兩千年前的東西,關鍵是還不怎麼能看懂。現在這個急躁的社會,能沉下心來看電視的少之又少,女人喜歡看,但是絕對不喜歡看這樣的歷史劇。什麼宮鬥劇她們很津津樂道,你要她們看春秋戰國,呵呵,裡面沒有點歷史和地理知識還真看不懂!男性呢,大部分不是在玩遊戲,就是在玩遊戲的路上。有那麼幾個不玩的,也不是刷頭條就是忙工作,你覺得這個電視能有多少人看?再說,電視也需要宣傳,不然再好看的電視也沒人知道!


Fayking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7e02a77ed81466b9c77075e6303c23c\

小陶追劇


總感覺這部電視劇拍出了現在很多相同歷史劇所缺少的一種氛圍,這應該就是沒有多少人關注的原因吧。


幼兒園趣味小電影


怎麼樣?

比起現在這些穿越劇、宮鬥劇、為腐女拍的各種劇,這樣的歷史劇簡直就是神壇。喜歡這劇的人都研究歷史,而研究歷史的人都在關注這本劇,關注的人很多。

回答完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