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故事,同一個名稱——我是聯大戰“疫”志願者

戰“疫”時刻,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用生命守護著生命的時候,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積極參與便民服務、秩序維護、宣傳防控等志願服務,用實際行動堅守在自己的戰場上,踐行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他們擁有同一個溫暖的名字——聯大學生志願者。

“00後”志願者:讓青春在戰“疫”中閃閃發光

“您從哪裡過來?請出示下您的通行證和物資採購證,配合量下體溫……”整個詢問過程有條不紊,汪亦涵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幹練。汪亦涵,2001年出生,是北京聯合大學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共青團員的他放棄了難得的寒假休息時間,跟隨父親一同主動請纓申請加入潛口村志願者抗疫隊伍,成為潛口村防控志願服務隊的一員。隨後他被安排在村口卡點值守,登記出入人員信息和車輛信息,測量出入人員體溫。

三個故事,同一個名稱——我是聯大戰“疫”志願者

早8:00至晚20:00,一天12個小時,但他卻從不喊累,整個志願服務隊的隊員都對這個陽光帥氣的小夥讚賞有加。他每天都及時到崗,工作積極認真,耐心解答過往人員詢問的問題,配合鎮村做好數據統計工作。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他用責任和擔當讓青春在戰“疫”中閃閃發光。

黨員志願者:讓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我是一名黨員,沒做過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請給我一次回報家鄉的機會。”餘靜向蘇山鄉合嶺村的負責人主動請願。餘靜,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在合嶺村召集志願者的第一時間內,便積極響應,申請加入疫情宣傳防控工作。無論天氣的晴陰雨雪,或者遇到村民最初說她“傻”,都沒能動搖她對自己崗位的堅守,因為,她要和同齡人、乃至和爺爺奶奶輩的志願者們一起“用心守護著這片目前仍然完好無損的淨土”。

三個故事,同一個名稱——我是聯大戰“疫”志願者

在這些志願服務的日日夜夜,她用腳丈量著村子的距離,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著大家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耐心地讓最初不理解的人主動配合防疫工作,用行動踐行著一名大學生黨員的使命擔當。餘靜說,“自我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那刻起,我就牢記身上肩負著的使命與擔當;自我面向黨旗宣誓的那刻起,我就已經做好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準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加入這項工作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到科學防控避免盲從,不信謠不傳謠,齊心協力共戰疫情,相信國家相信黨,那麼中國一定行,我們一定贏!”

武漢籍志願者:讓孩子來守護生病的母親

方泉榮,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信管班學生,武漢人。武漢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方泉榮作為武漢市個人和團體雙志願者,用自己行動詮釋著作為一名聯大學生對英雄的理解。他給我們講述了兩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我是接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願者。“那天是難忘的一天,在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時候我遇到兩個剛離開醫院護士小姐姐,在表明我志願者的身份之後,兩位小姐姐竟然拒絕上車,執意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回家,她們說,‘我們的工作是高危工作’,如若我們不幸感染並正在潛伏期,那是會對你們司乘人員造成麻煩。你們不懼生命危險為我們服務,而我們是醫者,更要守護你們的安全。

三個故事,同一個名稱——我是聯大戰“疫”志願者

10個口罩的“謊言”。“給你們!”正在路邊清點防疫物資的我們一抬頭,看到了一個轉身離開的環衛工人的背影。他不好意思地說,“這是部門發給我們日常執行工作用的,我也沒多少,請幫我帶給醫院”。10個一次性口罩沉甸甸地躺在我的手裡。我的任務就是守護生命安危,因此立刻拿出了自己的10個KN95口罩,告訴老人,“這是我的個人物資且不滿足醫院接收物資標準,給你置換可否?”老人卻再三推辭,最後才不斷地道著謝離開了。

方泉榮,最美的逆行者。他說,“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自己的城市生病了,各個省市乃至各個國家都向武漢伸出了援手,我切實感受到了祖國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我是聯大的學子,要用自己的行動守衛一方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