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孙子从美国来》,又名《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 讲述了陕西老皮影艺人老杨头(喜欢孙悟空)因儿子与外国人订婚,被迫照顾美国小洋人布鲁克斯(喜欢蜘蛛侠),结果祖孙两在生活中因年龄、文化、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发生了各种啼笑皆非的闹剧。最后,爷爷老杨头接纳了孙子布鲁克斯,孙子布鲁克斯也喜欢上了爷爷老杨头。

这部电影成本很低,请不来什么大明星,但老戏骨罗京民和小演员丁佳明的表演自然而不做作,剧里的笑点和泪点设置也恰到好处。整部影片看下来,不知时间流逝,看完后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不知不觉就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想起了小时候跟祖辈打闹的时光。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影片的导演兼编剧都是曲江涛,他曾凭借《颍州的孩子》(摄影)获得美国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短片奖,被称为奥斯卡摄影师。在他的巧妙安排下,我们在影片中能看到很多东西: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有祖孙两人的打闹温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有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寂寞孤独,有陕西风土人情的细节展现等等。

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国产小成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倾向斥巨资打造所谓大片的时候,依旧有不少电影人愿意着眼于生活,着眼于小处,花费心血去“雕琢”一个好的作品献给大家。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的幸事。

东西方文化在祖孙两人的相处中碰撞融合

影片一开始,离家三年的儿子杨栋梁便回家给了老杨头一个惊喜。他带回了一个美国妞爱华,和一个拖油瓶布鲁克斯。这还不算,第二天杨栋梁还先斩后奏,自己和爱华赶去可可西里工作,把小男孩布鲁克斯留了下来。于是,美国长大的布鲁克斯便在中国的陕西农村住了下来。

在这电影最开始的环节,有一个细节,便暗示孙子布鲁克斯和爷爷老杨头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

杨栋梁一家人回来晚了肚子饿,结果杨栋梁吃的是老杨头下的热辣辣的油泼面,布鲁克斯吃的却是方便面。从这里开始,中西方文化所孕育的各种观念习惯开始碰撞。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布鲁克斯这个小洋人脾气大,主意正,在老杨头家里没少惹事。得点燃香蒙着鼻子才能入农村的茅厕;吃不得辣和咸的中国美食,得吃汉堡包和牛奶;偷偷拿老杨头的齐天大圣皮影出来玩;还把老杨头大门和盘了几十年的核桃给砸了。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老杨头抗拒这个飞来的小孙子,尤其是怕村里人知道笑话。他悄悄带着布鲁克斯去县里,天方夜谭地把孙子的头发染成了黑色,骗人家这是来自新疆的孙子,还给取了个布斯的名字。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但老杨头同样是爱这个的孩子的。他为了让布鲁克斯吃到汉堡包,用肉夹馍做了个中国式汉堡;为了让布鲁克斯喝上牛奶,多次去找村上的王站长家接牛奶;甘愿把自己心肝宝贝一样的孙悟空皮影给布鲁克斯玩耍;不小心踩碎了布鲁克斯的蜘蛛侠玩偶,熬夜做一个蜘蛛侠皮影逗小孙子开心。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在爷爷老杨头这些温馨感人的行为下,中西方文化在祖孙两人的相处中由碰撞到融合。代表美国英雄的蜘蛛侠,和代表中国传统手艺的皮影,在老杨头的手里完美结合。正是由于老杨头对小孙子的慈爱之情,这个中西结合的物件方才诞生。情感无国界,祖孙两相通的感情才是文化融合的基础。

老杨头和布鲁克斯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布鲁克斯问老杨头:“孙悟空真能打败蜘蛛侠?”

老杨头回答道:“为啥让他们要打架呢,要让孙悟空和蜘蛛侠成为好朋友,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

对话完,老杨头与布鲁克斯大手牵小手,和谐的背影在夕阳下渐渐远去。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有句俗话说得好:“隔代亲,亲又亲。”在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祖辈总是最疼爱孙子的。儿子女儿长大了只能算是手心手背的肉,孙子孙女才是心头肉。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最疼自己,自己犯了错后爸妈要惩罚,总是祖辈们拦着,乖孙孙的叫着,给予我们无限的疼爱。

现今,很多家长批评自己的爸妈带孩子太过溺爱,但他们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的。我只知道,在一个大人都出去打工的家庭,祖辈没有儿女陪伴,孩子没有父母陪伴,自然会把更多的无处安放的爱投注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影片中的老杨头和布鲁克斯便是如此。老杨头的儿子杨栋梁可以离家三年不归家,跟洋人爱华订婚也不通知自己的父亲。布鲁克斯很早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缺失父母的爱。所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内心都缺乏亲情,渴望亲情。所以,他两能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内,由互相抵触到和谐相处,最后拉钩许下吃团圆饭的诺言。

皮影戏的没落,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断层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这项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没落于现在。

如果说《孙子从美国来》的主线剧情讲的是老杨头和布鲁克斯的祖孙情,那么影片的副线便是讲皮影戏的没落。在影片中,除了老杨头和布鲁克斯,还有一个重要配角—乡文化站王站长。王站长为了搞所谓的“经济搭台,皮影唱戏”,多次请老杨头出山。为了这个目的,他甚至把自家的奶牛都牵到了老杨头的家里。

但老杨头开始一直在坚定拒绝,因为他早已被这种事伤透了心。他对着自己的老伙伴说:“就跟前几次一样,来了搞点所谓的政绩,官一升,屁股一拍就走了。”

这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以及官员对待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写照。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使其昙花一现,升官离开后又把这些艺术抛之脑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只是他们升官的一把梯子。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后来老杨头因为布鲁克斯答应了王站长,搞所谓的皮影戏生产培训班,但皮影戏依旧前景堪忧。来上课的学员们全是老头老太太,王站长还不要脸地说出“好几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这种话。在这里,除了反映中国农村青壮年出去打工,尽剩些空巢老人的现象以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断层。

农村并不是一个年轻人都没有了,然而剩下的那批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皮影戏这种“过时”的东西。

影片中,导演曾多次暗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没落和断层。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影片开头,屏幕上播放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皮影戏,镜头一转,原来是老杨头在做梦。同时,屋里的电视正在播放蜘蛛侠。这里导演运用不起眼的对比处理方式告诉我们:皮影戏已经没落了。这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只能存在老杨头的梦中,而代表西方文化的蜘蛛侠影片和形象却畅销全世界。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影片中间,老杨头带着布鲁克斯去染头发,中间路过一个圆形广场,一群由老年人组成的老腔演唱班在台上唱着秦腔,周围除了老杨头和布鲁克斯以外,只有几个人在听。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当今中国,年轻人们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很少产生兴趣。因为信息爆炸和手机的普及,有越来越多新鲜的东西吸引我们的眼球。那些根植于民间甚至是农村的传统技艺,只能掌握在老一辈的手艺人里,无人继承,无奈失传。

皮影戏在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象征着全世界对皮影戏这项技艺所包含的文化认可。但我其实还真不愿意它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意味着它的没落和断层,它需要被官方力量采取措施保护。

在布鲁克斯要走的晚上,老杨头刚好与老伙计们上台表演。这场表演,让我感受到了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

“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论琴音,六音通造化;言字意,四音不敢差;论情节,一白二笑三哼哈,老外末帖须象他;演苦戏,引人泪巴巴;演乐戏,惹人笑哈哈。常言道,戏假情不假,怎能说演者疯子笑着傻。遇知音,欢迎迓,技艺虽高不可夸。这也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老杨头韵味十足的唱词,搭以特殊的腔调,做工精湛的皮影,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场堪比好莱坞电影的大戏。

正如老杨头所唱,“遇知音,欢迎迓,技艺虽高不可夸。这也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这是一门文化,遇见知音固然可喜,遇见俗夫不懂嘲笑,又有何悲。

台词、镜头、细节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属于电影本身的美

“现代电影艺术的本性归根结蒂决定于画面同有声语言综合的结果。”——苏联电影理论家弗雷里赫

一部优秀的电影,除了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具有深度的电影主题,还得有能充分表现电影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的拍摄手法。恰好,导演曲江涛最擅长这个。在《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影片中,导演曲江涛运用台词、镜头以及无处不在的细节,让我们好好欣赏了一回奥斯卡摄影师的表演。

  • 1、台词

中国第一部方言电影已不可考,但据我所知早在1963年便有一部四川的方言电影—《抓壮丁》。自那以后,直到2006年《疯狂的石头》的大火,才又让方言电影进入了大众的视线。近几年来,方言因本身具有的地域文化韵味,多次被电影人运用到电影中。比如2018年的黑马《无名之辈》,2019年胡歌桂纶镁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及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小人物的命运讲述上,方言往往更接地气,并且有时候还会产生独特的笑果。

《孙子从美国来》除了洋人爱华和布鲁克斯用了英语和普通话以外,其余所有演员均用的陕西话。其中扮演老杨头的罗京民,更是陕西贯籍,那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完全听不出半点做作。于是,一些有趣的台词金句频频从老杨头的嘴里蹦出,让人捧腹大笑。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在听到洋人爱华是二婚的时候,他形容是“二锅头”;在小卖铺买不到汉堡包,一句“去球了”脱口而出;给布鲁克斯介绍龙凤呈祥的涵义,说道新人想起儿子和儿媳加起来100多岁,结果就是“老成啥了,新不成了”;布勒克斯闹情绪,他吐着饭粒宣称“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是吓大的”;布勒克斯听话了,又夸他是“美国队的少先队员”。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这些有趣的台词,不仅丰富了老杨头诙谐可爱的人物形象,更使影片充满了笑点。不过要是这些台词都由普通话说出口,那么效果估计得大打折扣。中国的方言就是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即便大家不是说一个方言的人,照样能get到话语里面的精髓。

  • 2、镜头

依我之见,导演曲江涛在本片中最爱用的镜头景别是远景,镜头运用手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空镜头,光影色调主要为暖色调。当然,以曲江涛的专业手法,肯定还有其他高超的镜头运用,比如前文提到的夕阳下祖孙两个的背影,就拍得很感人,瞬间让我想到《当幸福来敲门》里史密斯父子两。这里我只是捡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分析。

远景在电影中的运用必不可少,包含了一段电影片段的几乎所有要素,通常情况下划定了人物在电影中的活动空间。所以说,也不能光说曲江涛爱用远景,而是远景的地位太重要。由于篇幅有限,免得花费读者太多时间,这里我只选其中一个镜头来讲我的感受。

在影片6分50秒,老杨头提着布鲁克斯的书包,闭着地站在大门口张望。一个村里人牵着一头羊过来与他打招呼。这个镜头,从远处望过去,土墙、青瓦、木门、再加上门上撕掉的春联和门前相对矮小的老头,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杨老头的形象似乎无比矮小,门框上被撕掉的春联,暗示着这个家已很久没过一个团圆年,他是一个在等亲人回家的孤独老人。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空镜头,通常没有人物和语言,只是表达一种氛围和意境的手段。在影片中,曾出现一个空镜头:黑夜里老杨家的房檐上的一盏灯。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在农村寂寥无言的黑夜,四周一片安静,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片黑色的海洋,而每一个家庭便是一座座孤岛。在这个环境里,门檐口上的一点灯光,仿佛大海里的灯塔,照亮亲人们归家的路途。这一点灯光,是指引游子回家的路。这个镜头,代表着家的温暖。

本片的色调基本偏暖色调,十分契合影片温情柔和的脉络。在老房子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老杨头戴着眼镜,一笔一刀,一针一线地为孙子做蜘蛛侠的皮影,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 3、细节

有句话说得好,细节是魔鬼。一部影片中,各种精妙的细节就像是等待观影者寻找的宝藏,找到一个,我们便开心的不得了。对于一些重度“寻宝”爱好者来说,隐藏在电影各种的细节和彩蛋,甚至能影响他们对电影的整体感受。

细节一:井。院子里的老井深不见底,在布鲁克斯要回家的时候老杨头骗他这口井能通到美国,以后布鲁克斯要是想自己,可以站在院子里喊爷爷,爷爷会对着井回答他。两个人蹲在井口,“爷爷”“布斯”的喊着。本是哄小孩的话,但布鲁克斯走后老杨头竟然自己信了,他一个人呆呆地朝着井里看,仿佛想要听到来自大洋对岸的喊声。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当我们的目光跟随镜头,从井里看到井口老杨头寂寞思念的表情时,是否会不自觉地想起同样想念我们的祖辈。没有我们在身边陪伴的他们,还好吗?

细节二:衣服。在院子里的晾衣绳子上,之前曾挂上了两个人的衣服,最后又只剩下孤零零老杨头一个人的衣服。这里不仅有衣服的变换对比,还有作为背景的天气对比。前者天气晴朗,画面明亮;后者天气阴沉,画面黑暗。这个小细节反映了爷爷老杨头在孙子布鲁克斯走后,一个人孤独哀伤的心情。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细节三:“门神”。影片的最后,老杨头一家要拍全家福,在他们的身后,是两副奇怪门神:一副孙悟空,一副蜘蛛侠。两位英雄在老杨家的门上互相对望,象征着老杨家中西合璧的和睦家庭背景,象征着中西文化在在情感的影响下交融。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仔细看会发现这两幅门神画其实跟前面布鲁克斯画的蜘蛛侠的风格很像,所以可以推测出是布鲁克斯画的,他喜欢上了“孙悟空”。


豆瓣8.4分《孙子从美国来》:中国空巢老人和美国留守儿童的祖孙情

电影里的每一处小细节,都蕴含着导演的独特匠心。去年看《演员请就位》,陈凯凯导演在现场指挥对细节的严格要求,至今记忆犹新。正如导演曲江涛所说:“最主要还是有话要说,每部作品对导演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但有无数人在挥霍这样的机会,我觉得特别可惜。”我相信,电影人追求细节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但一定可以打败更多粗制滥造的人。


结语

总的来说,《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小成本电影。它有感情、有温度、有深度、还有镜头美。最重要的是,它回归了生活,让我们能看到生活的本质。

“电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有些电影简直高到天边去了,回不到地上触摸我们这些观影者的灵魂。

像前些年大火的青春剧,尽是逃学、小三、打架、堕胎,导演和编剧为了加大剧情冲突,情节怎么刺激怎么来。但是他们没想过,这真的是我们普通人的青春么?我们在看这些电影的时候,真的会有共鸣?

令人遗憾的是,《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影院上映。导演曲江涛接受采访时说道:“这样一个故事和演员阵容,估计进到影院1天就要下线,甚至很多院线都不会排片。大部分观众看电影首选还是商业大片,除非爷爷让周润发来演,否则真的不行。”这大概是中国很多小成本电影的现状。在电影市场,不仅观众挑选电影,电影也挑选观众。

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故事节奏没有大起大落,画面也没有过多地用颜色渲染,基本还原了陕西农村本来的风貌。在观看这样的一部电影时,我们观影者应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完美get到影片的美,领略到电影的魅力。


我是叶子听禅,喜欢读书思考写作,欢迎大家评论关注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