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B已經在珠海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C有希望出口嗎?

兵器世界


殲10戰鬥機目前就是遇到了這樣一個尷尬的情況,那就是在國內火熱,但是到了國外就不火了!雖然時不時的有消息報道殲10戰鬥機已經成功出口,出口的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國家,但是最後都被證明是不實的消息!

其實並不是因為殲10戰鬥機的性能有多差,我們國家也裝備了大量的殲10戰鬥機,也證明了殲10戰鬥機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認可,但是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的戰鬥機還是很受質疑的,尤其是我們自己研製的戰鬥機,就比如殲10戰鬥機,其它國家不認可,所以它們也就不敢進口。

另外殲10戰鬥機的出口對象國家,一般都是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錢。即使這些國家的空軍二代戰鬥機都面臨著退役,但是它們依然拿不出錢購買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來補充!

所以即使殲10戰鬥機物美價廉,價格非常的便宜,但是那些國家寧願購買二手的幻影戰鬥機和F16戰鬥機等戰鬥機,也不願意購買殲10戰鬥機。或者乾脆加點錢,購買俄羅斯的全新的蘇27戰鬥機或者美國的F16戰鬥機等,因為這些戰鬥機出口數量大,非常可靠,進口這些戰鬥機,那些國家都非常的放心!

所以之前像殲10A和殲10B這樣的戰鬥機,經過我們的努力推銷後,依然沒有什麼銷量,那麼更先進的殲10C出口就更難的了。那些第三世界國家很多國家要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優秀的性能,而是花最少的錢來獲得一款說得過去的武器,像殲10C裝備了矢量發動機,機動性提高了,也具備一定的隱身性,但是價格也肯定提高了。而且矢量性和隱身性,對於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可能根本就沒用!

就連我們的好兄弟,巴基斯坦也不願意進口殲10戰鬥機,寧願多生產一些JF-1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更適合巴基斯坦,目前巴基斯坦已經裝備了超過一百架JF-17戰鬥機了。

所以目前來看,殲10戰鬥機,不管是殲10B還是具有矢量機動性的殲10C戰鬥機,目前都很難出口。現在國際戰鬥機競爭也非常的激烈,很多發達國家也在換裝更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那麼就會有大量的二手第三代戰鬥機退役,這些退役的戰鬥機,經過簡單的翻新和維護,照樣可以再戰鬥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價格也便宜,技術成熟可靠,就導致殲10戰鬥機的地位非常的尷尬!


資訊所長


殲10A會出口,殲10C暫時不會出口,因為殲10A戰鬥機目前已經在世界四代機中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地位,在我國空軍中成為較為低端的型號,本身作為我國第一種國產四代機,殲10A就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掛載能力弱、航程短等,但是殲10A的這些問題在一些空軍力量稍弱的小國眼裡就不是問題了,他們國土面積不大,並不需要大航程,相反,殲10A良好的機動性和多功能性非常受歡迎。

上圖為殲10A戰鬥機雙機編隊起飛,下圖為殲10A的兩視圖,殲10A如今以FC20的代號進入了國際軍貿市場。

但是殲10C不同,殲10C目前還是比較先進的機型,在世界上也屬於四代半機型的一員,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同時擁有較強的電子對抗能力,掛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用了複合掛架,而且增大了航程,機體內油更大,部分殲10C戰鬥機還換裝了最新型的太行WS10B發動機,飛機的推重比進一步提升。如果如問題所問,進一步給殲10C戰鬥機換裝矢量發動機,那麼殲10C恐怕要徹底突破機動限制,成為世界上最為機動的機型。

上圖為殲10C戰鬥機,可見其使用複合掛架後,掛載能力獲得了很大提高。下圖為殲10戰鬥機增加保形油箱的設想方案。

首先,殲10C有鴨翼,大面積的鴨翼可以產生非常可觀的升力,鴨翼在飛機飛行的平衡中,起到的是正升力作用,尾翼是負升力,殲10C鴨翼面積大,就是說他在飛行中產生的總升力比一般的常規佈局戰機要高的多。另外,殲10C的鴨翼會在飛行中拉出渦流,渦流在主翼的上方形成低壓區,降低飛機的翼載荷,同時也就提高了戰鬥機的機動能力,尤其是在穩盤、瞬盤、爬升率等指標方面。

圖為使用軸對稱隱身三維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鬥機。

殲10C還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世界上目前中型四代戰鬥機中,只有米格29、F16C/D、陣風M和殲10C三種戰鬥機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因此他的中距離作戰能力要強於歐洲的颱風和瑞典的JAS-39鷹獅等戰鬥機,更不用說一般的四代機了,比如F16A/B、米格29初期型、梟龍、LCA等了,所以殲10C具備較好的格鬥能力和中距離空戰能力。

圖為殲10C戰鬥機。

如此先進的地位,如果現在就出口,會造成我國對先進戰機的需求量增加,造成我國的先進戰機缺口增大,我國本來就缺先進戰鬥機,能把殲10A拿出來出口已經非常不易,如果還要出口全新的殲10C,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對於我國而言,如今最應該做好的是把殲10A賣出去,梟龍已經打開了出口局面,但是梟龍2000多萬美元的售價並不能帶給我國太多的利潤收益,殲10A熱機出售,價格為4000萬美元左右,如果集中精力包裝、推銷好殲10A,形成出口的量的優勢,那比提高技術水平,出口殲10C要划算的多,因為殲10C偏高的價格會讓那些想買的國家買不起,買得起的或許又不想買,所以還是先從殲10A上想辦法吧。


海事先鋒


殲十C出口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高端機市場對於中國還是空白,軍品貿易除了經濟因素,還有非常濃重的政治因素。購買中國武器最多的是非洲國家,其次是亞洲和美洲國家。上述三個地區經濟普遍落後,高端武器需求非常低,有充足購買力的國家基本被西方和俄羅斯壟斷,中國想打開高端戰機市場,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武器的銷售需要政府,甚至是國家元首這樣的重量級推銷員,普京為了向埃及推銷本國武器,陪同來訪的埃及總統參觀光榮級巡洋艦。特朗普為了軍火大單訪問沙特,甚至不惜用制裁的手段壓制競爭對手。法國有著完備的軍工體系,但規模較小的法軍無力支撐本國軍火工業,為了維護法蘭西軍國防的自主性,歷屆法國總統都是超級推銷員,卡扎菲如果不是耍了亞科齊,單方面撕毀與法國簽訂的陣風戰機合同,未必能落得那樣一個下場。

所以打開軍火市場,尤其是高端軍火市場,不但軍工企業咱做出努力,國家層面也要給予強力支持。隨著技術的擴散,能夠參與競爭中低端武器市場的國家越來越,韓國出乎中方意料的搶走了泰國護衛艦合同,泰國可是中國艦船的傳統用戶,這無疑給中國敲響了警鐘。土耳其、巴基斯坦、烏克蘭、印度都是國際軍火市場的後起之秀。

中國軍工面臨的國際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形勢也越來越複雜,美國可惜扶植韓國與中國爭奪中低端武器市場,可惜打壓中國的潛在客戶,阿根廷最終放棄梟龍而選擇二手飛機,一大原因就是國際政治因素作祟。

如果中國政府把武器出口提升到國家層面,用殲十C打開一個突破口,對於樹立中國武器形象有很大幫助。長期以來中國產品被打上低端的烙印,扭轉這一國際固有印象,必須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賠本賺吆喝也得賣出這一步,否則高端市場無法打開,中低端市場不斷被擠壓,對中國軍品發展不利。





雯臣


雖然殲10C的性能有了飛躍,完成升級沒有多久,在航電設備系統等方面有後發優勢。而且在本次珠海航展中,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表演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大出風頭,讓風頭正勁的殲20都被稱為過氣網紅。如果客戶需要,殲10C裝備WS-10b矢量發動機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其實細數估計市場,殲10C的競爭對手太多了,在價格和性價比上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再加上短腿的毛病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殲10C出口還是很難的!

目前市場上殲10C的最大競爭對手應該是F16、鷹獅、米格29。首先就是F16這個世界太多了,生產了4000多架,名聲也非常好,不但機動性聞名於世,而且為一款實實在在的多功能戰機,一機多用這符合大多數中小國家的需要;價格方面目前全新的F16也就5000~6000萬美元的單價,而世界上還充斥著太多的二手F16,價格在800萬~1500萬之間,即使進行升級改造也就3000萬美元一架,這樣的性價比完全比殲10C好太多了。

在說說鷹獅,這款輕型戰鬥機同樣受世界歡迎,他擁有不凡的多用途性,空中只有約6.5噸,最大起飛重量卻達14噸,最新改進型性能上並不輸與殲10C,價格在6000萬美元左右,但是作戰半徑達1300公里,F16的在作戰半徑也差不多。

至於米格29經過多次戰爭,沒有取得什麼好的成績,因此名聲不大好了,但是別人可以通過老客戶維持生計,很多中小國家米格29戰機配套設施完備,你讓他重新引進新戰機,從新建立it啊哦維護系統,他覺得不划算。

因此殲10C其實並沒有任何優勢,相反其掛載3個副油箱後的作戰半徑才1250公里,這大大限制了其掛載能力,也限制了殲10C的多功能作戰能力,目前還是一款以空優戰機為主,兼具對地、對海等戰機;還有殲10C的單價也不低,估計也得達到6000萬美元吧,性價比也並不高,還有低端的梟龍在那裡搶佔市場,殲10C出口的機會其實很小。中小國家的更大的需求是像F16、F-18這種多功能戰機,一機多用節約成本,殲10C這方面還差得遠。

至於最近殲10C去了巴鐵那裡,參加聯合軍演,很多軍迷都說這是不是去推銷去了。我想派出這款最新戰機第一目的是練兵,與外軍交流學習,開拓眼界和了解他國的戰術戰法來完善自己,還有考驗一下 殲10C戰機在陌生環境作戰的適應能力。當然兼具推銷的任務。

但是個人覺得巴鐵購買殲10C的幾率很小,因為巴鐵軍費實在有限,好鋼都得用在刀刃上,不敢亂花。如果引進的殲10戰機只有40架以下,還要建立成套的維護體系成本是相當高的,非常不划算。而F16在巴鐵那裡服役多年,所有設施都是完備的,目前巴鐵正全世界蒐羅二手F16呢?恐怕對殲10C看著流口水也要不起!


狼煙焚燎


這個麼,很難。軍火貿易裡的政治因素非常重要。買得起的國家通常都是美歐的“小夥伴”,買美歐的軍火要麼是拿軍援補貼,要麼是“交保護費”。與中國友好的國家大多買不起用不起。比如巴基斯坦,一年的軍費就那麼點兒。大規模裝備殲10是過於昂貴的,除非中國像美國出售F-16一樣給予補貼(即便給補貼也要比美國給的多才行,畢竟F-16的維護體系已經完備,換殲10還要另起爐灶)。而且這裡面不少國家技術基礎薄弱,既買不起用不起,也玩不轉修不好。比如孟加拉和黑叔叔們。伊朗倒是不親西方又有經濟能力,但不考慮全面技術轉讓的情況下,和家門口的俄羅斯搞好關係顯然更重要,即便不指著俄羅斯傾力支持,單從獲得裝備和維護服務的角度看也更加的便捷。如果伊朗購買殲10,數量也會很少,大單多半還是俄羅斯的。所以說,殲10雖然可以升級矢量發動機,但國際市場的份額並沒有顯著變化。仍然難以打開銷路。另外,中國的矢量推力發動機畢竟剛剛面世,性能或許有目共睹,但可靠性還等待時間檢驗。這也是不利因素之一。


薺菜糰子


在不久前落幕的一場國內航展上,除了再次驚豔亮相的殲-20外,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就要數裝備了國產新式發動機的殲-10B實驗機了。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又一個偉大成就,這款新式發動機將在不久的將來大批量裝備中國空軍。除了新銳的第五代戰鬥機外,例如殲-10C之類的四代機也很有可能會配備此種裝備。那麼中國會讓裝備了矢量發動機的殲-10C會出口嗎?

大家都知道,殲-10戰鬥機是中國獨立開發的一種戰鬥機,在世界同類戰機中的性能算是不錯的。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有意向出口該型戰機,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到現在依舊沒有國家購買。

在銷售不出去的諸多緣由中,動力系統是最主要的一個,其性能在第四代戰鬥機中將處於領先地位,對外銷售的路子或許就會由此打通。畢竟當今世界上有能力研製這種發動機的只有極少數的幾個國家,而將這種發動機裝備上戰鬥機的就更少了。

目前,除了美國的F-22、俄羅斯的蘇-35和印度的蘇-30MKI之外,世界上再也沒有戰機裝備適量發動機了。F-22美國短時間內是絕不會出口的,蘇-35也是談了好久才出口裝備中國空軍,那是俄羅斯看到中國已經快研製出類似產品才賣的。至於印度的蘇-30MKI,它的發動機就是個笑話,俄羅斯是拿印度當試驗品用了。不過印度好像還挺吃這一套的,只要是聽上去高大上的都願意買。

所以在短時間內,中國的適量發動機是不會出口的,這玩意的技術含量實在太高了。就算殲-10C賣出去了,那發動機也會換成普通類型的。錢可以少賺一點,但是國家重器不能輕易示人。不然的話大家都有了,中國這樣的國家還怎麼體現自己的大國身份。

況且,目前國內除了陸續服役的五代機外,還有一大批殲-10、殲-11、殲-16之類的戰機等著換裝呢。這種發動機現在自己都不夠用的,哪還有多餘的可供出口?至於那些想要矢量發動機的國家,還是先等等吧,最起碼也要到這種發動機中國有能力大量量產裝備部隊的時候,著急用的也只能指望自己國家的自研能力了。


諸葛小徹


首先珠海航展展示的殲10B矢量機可能並不是量產飛機,而是實用型矢量技術驗證機。所謂驗證機就是為了實現某個單項技術可行性,兼容性、系統整合方案的試用型飛機,至於是否量產還是一個未知數。當然如果該項技術可行且足夠先進,投入使用後戰鬥機能較大提升能在實戰中處於有利地位,就會在相同類型的飛機上大面積的推廣使用。矢量技術的確能較大提高飛機的過失速機動能力,但對於矢量技術是否適合於裝備到單發發動機的戰鬥機上,國際國內都看法不同,

俄羅斯認為超機動有利於戰鬥機快速指向,在戰鬥中很有用。但俄羅斯說的是動力更強勁的雙發俄羅斯戰鬥機,這種飛機在超機動損失了大量動能後可以在較短時間恢復速度。而且雙發戰鬥機相比於單發戰鬥機,由於推重比高,在做超機動時動作也更顯得匪夷所思,遊刃有餘。轉向更靈活多變。所以單發戰鬥機裝矢量技術純粹是驗證這項技術的可行性,是從無到有的初級階段,分析問題時單發比雙發乾擾因素少些,原因更容易找一些。還有,中國之所以採用殲十做矢量技術驗證機,是因為殲20和殲10都成飛生產的,成飛對這兩種飛機無比熟悉,現在在殲10上做驗證,將來用於殲20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世界上還沒有一種現役裝矢量的單發戰鬥機,因此基本上排除殲10C裝矢量發動機,而殲20可能是我國第一種矢量型戰鬥機。

殲10B超機動

殲20機動

殲10C


伽利略視野


殲10C不太可能使用矢量發動機,出口前景也比較暗淡。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殲10B-TVC驗證機為廣大觀眾奉上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在TVC技術的加持下,殲10B-TVC驗證機做出了眼鏡蛇、落葉飄、J-TURN等過失速機動動作,展現出了超強的機動性能。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這架殲10B只是TVC技術的驗證機,不代表該項技術會應用到殲10上。依筆者來看,殲10採用TVC技術的可能小非常小。原因有如下2點:

1、TVC技術應用在單發飛機上的代價比較高。TVC技術毫無疑問會顯著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但是採用該技術也要付出性能上的代價,比如重量增加和推力損失。TVC噴管和動作機構的重量高達數百公斤,而且由於噴管面積改變還會付出幾個百分點的推力損失。因此截至目前TVC技術僅在F22、蘇30/35/57和殲20幾個型號上實際應用,這些型號無一例外是對重量、推力要求比較富裕的雙發重型戰機。

與中國一樣,美國也用F16MATV、X-31驗證TVC技術,但是從來沒有在單發機上實際應用,甚至讓F35揹著機動性差的黑鍋也不用TVC技術。

2、殲10系列的定位也不需要用TVC技術。TVC技術能夠顯著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對於提升飛機的空戰性能有好處。但是殲10作為一種單發輕型戰機,它的發展方向就是以對地打擊為主,執行一些打雜的任務。殲10C目前的空戰性能已經完全滿足其打雜的角色,使用TVC技術帶來的機體重量增加、造價上升等付出的代價,要蓋過那點格鬥性能的提升提高的好處。戰鬥機並不是所有先進技術不分輕重的堆砌,而是在明確主要需求的前提下,在各種約束條件下的權衡與取捨。

雖然很多軍迷對殲10系列的空戰性能期待很高,但是作為一款單發戰機,它沒有能力、也不應該挑起制空作戰的大梁。在近幾屆的金頭盔競賽中殲10被殲11、殲16全面壓制就是很好的例子。殲10在後續發展中必然會跟美國F16系列那樣,成為執行舔地、防空壓制作戰等打雜任務。在中國空軍的近期實戰化訓練中,航電性能出色的殲10B/C系列已經開始更多的承擔這些角色。

再說殲10CE的出口前景。在本次珠海航展上,官方正式將殲10CE推向外貿市場。作為一款三代半戰機,殲10CE性能出色,與最新的F16V相比也毫不遜色。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軍貿市場尤其特殊性,性能出色的殲10CE外銷之路並不樂觀。原因嘛,有如下幾個:

1、目前的市場環境給殲10CE留下的機會不多。目前世界空中力量已經進入四代機時代,在軍機市場上F-35已經開始展現出贏者通吃的姿態。除了F35,俄羅斯的蘇57、中國的FC31也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殲10CE雖然是最先進的三代半戰機之一,但是---恕筆者刻薄,在四代機面前,一切三代半都是垃圾。

F-35交付數量已經超過300架,年產量在百架左右,目前的單機價格已經低於9000萬美元。而且,目前的F35還是處在小批量生產階段。一旦進入量產階段,F35的年產量將提升至200架上下,單機價格有望降至8000萬美元。能買到8000萬美元的F35,誰還會去買5000萬美元的殲10CE?

在高端機市場有F35(包括F15SA、陣風、颱風)等機型的絞殺,在低端機市場有二手F16、梟龍、FA50甚至L15等機型的包抄,在中端機市場還要跟F16V、JASE/F、米格35狹路相逢,殲10CE最主要的潛在客戶還是巴基斯坦、亞非拉等傳統用戶。但是除了巴基斯坦,其他用戶(緬甸、孟加拉)都沒有裝備這一檔次戰鬥機的需求。而且,軍機貿易受國際政治、外交關係影響特別大,很難打開陌生客戶的市場。

2、殲10CE戰鬥機有明顯的缺陷。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反覆強調過,殲10C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掛載能力一般。最初研製殲10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截擊性能,這是因為殲10啟動研製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的當務之急是能有效攔截蘇聯轟炸機機群。為了達到這項要求,殲10採用了高速性能更好的大三角機翼。大型三角翼由於翼展小,本身就存在掛點佈置難度大的問題。而且,為了降低飛行阻力,殲10沒有設置翼尖掛架,進一步惡化了掛載能力。在掛載了標準的3個副油箱後,可用的翼下掛點只剩4個,按最基本的空戰要求掛載二中二近空空彈後,已經沒有掛載對地彈藥的餘地,這大大限制了其多用途能力。這一缺陷直接影響了殲10CE最大的潛在客戶巴基斯坦的採購意向。殲10在我國是打雜的角色,但是在小巴手裡就是一頂一的主力戰機。對於整體規模不大的小巴來說,主力戰機必須是制空、舔地一條龍的萬能戰機。

巴基斯坦青睞F16的原因就是F-16的掛載能力在這一級別的飛機中太強悍了,F16在小巴手裡是作為乞丐版F15E來使用的。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花費巨資買區區幾十架殲10CE意義不大,不如攢點錢一步到位的擼點四代機。

所以,對於殲10系列的下一步改進,與其加裝華而不實的TVC技術,不如想辦法提高掛載能力,像F16klock52/60那樣加裝機背保型油箱就是不錯的選擇。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有出口的希望,但是想獲得大批量的訂單,估計很難,因為像戰鬥機出口這種軍購大額訂單,全球的市場基本上被美俄兩國壟斷了。因為有時候購買大額的軍購單,不只看價格和性能的,還要看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因素,這裡面的關係其實是十分複雜的。



以美國為例,中東的土豪國經常花費巨資從美國引進先進的戰機,除了可以取得鉅額的利益意外,也可以對伊朗形成壓制,眾所周知,美國是仇視伊朗的,而能引進美國先進戰機的,基本上都是美國的同盟國,當然了,美國也不同意它的同盟國購買其它國家的先進武器。


美國對中國的武器出口進行了全方位的堵截,當然了這也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除了對我國的武器禁運以外,還有一個瓦森納協定,這個協定主要針對的就是我國的武器出口。

除了有幾個和中國關係特別好的國家會買中國的戰機意外,其它國家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外部因素,購買我國戰鬥的概率不大。


軍武前線


裝備國產三維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鬥機在珠海航展亮相以來,關於國產矢量發動機在其他機型上的應用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猜測,就連殲-20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院士也被追問矢量發動機是否會在殲-20上應用,當然,提問記者及廣大軍迷也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覆”!這足以說明,我國的矢量發動機技術毫無疑問將會在越來越多的機型上得到應用,而殲-10C作為殲-10系列戰鬥機中最新改進型號,雖然已經批量生產了一段時間,但是後續通過換裝矢量發動機進一步提升性能是勢在必行的。裝備空中加油管的殲-10C雙機編隊


珠海航展上大出風頭的矢量發動機版殲-10B在做“眼鏡蛇”動作

如果殲-10C裝備矢量發動機後是否有出口的希望,首先要分析一下內、外部環境在做判斷:

1)內部環境:眾所周知,殲-10戰機於1998年首飛、2006年開始批量裝備部隊,到目前為止已經衍生出了殲-10B、殲-10C、殲-10S(雙座)等多個型號,據稱整個系列的裝備數量已經超過400架,成為我國空中力量的“骨幹分子”!而我國的矢量發動機技術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研發,直到今年之前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公開展示過,殲-10BTVC的精彩表演,在展示矢量發動機技術的同時,也展示了殲-10系列戰鬥機的優異性能。雖然我國的空軍裝備正在快速更新換代,但是截至目前仍有數百架殲-7、殲-8等二代戰機在役,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戰鬥機也將是我國空軍未來急需的裝備。從這一點來講,就算殲-10C戰鬥機未來換裝矢量發動機,首先也要滿足我國空軍自己換裝的要求,之後才會考慮並推動出口的問題。

殲-10系列戰鬥機已列裝數百架,但是仍存在大量需求我國空軍仍有數百架殲-7、殲-8等二代戰鬥機亟待更新換代

2)外部環境:先進戰鬥機出口一向不是我們在國際軍貿中的強項,以往也只能在周邊及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出口一些殲-7、K-8之類的二代機,不論是技術含量還是貿易金額都是難入國際主流的,先進戰鬥機的出口市場中,美、俄、歐三方基本上壟斷的全部的市場份額,而原來從這些渠道進口過先進戰鬥機的國家,也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使用、維護體系,如果改為進口我國的先進戰鬥機的話,無形中會增加不少使用、訓練成本,而且還要承擔一定的技術風險。因此,對於原有的先進戰機市場,我們即使有矢量版殲-10C,短時間內也很難打開出口局面。塗有巴基斯坦空軍標誌的殲-10戰鬥機效果圖(“巴鐵”最終選擇“二手”幻影-5戰鬥機,並未採購殲-10)

埃及空軍裝備的國產K-8教練機

除了上述內、外部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國際政治、軍事影響。我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和不斷的努力,不論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快速增加的經濟、軍事實力已經讓其他世界強國和周邊“不友好”的國家感到了“壓力”,它們肯定會在類似先進戰鬥機出口這樣的重大“軍事佈局”中施展各種招數阻撓,屆時,那些想要“嚐鮮”的國家可能也不得不做出妥協。因此,即便是矢量版殲-10C戰鬥機能力出眾,想要為國“出口創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馬來西亞空軍裝備的Su-30MKM戰鬥機

當然,我們有一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當我國空軍完成老舊裝備的更新換代後,肯定會考慮將冗餘的產能轉變為更加強大的經濟、軍事影響力。而且,國家綜合實力越強,在軍事裝備貿易中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導權,當我們我們自己的空軍普遍裝備矢量發動機的先進戰鬥機之時,包括矢量版先進戰鬥機在內的裝備出口自然水到渠成!

未來裝備矢量發動機及保形油箱的殲-10“魔改版”效果圖!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