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見過奕字輩,載字輩甚至溥字輩的人嗎?為什麼?

Ding41948791


乾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的經歷也是十分豐富的,而且乾隆皇帝的歷史離我們十分近,有許多地方可以考察諮詢到。所以現代社會之中關於乾隆皇帝的研究也是不少,最近有人提出了乾隆皇帝既然壽命如此悠久,那他見到了溥儀那一輩分的人了嗎?

乾隆幼時得以窺見三代輩分

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不同,他的繼位是正當少年之時,而康熙皇帝則是幼年繼位,對於皇帝之權和國家大事都不是很清楚,在這一點上面,乾隆二十多歲繼位其實是比康熙皇帝更有優勢的。而因為年紀上面的優勢也使得乾隆能夠記住更多的人和事物。

八歲的乾隆皇帝那個時候就已經被康熙皇帝所重視,當年的他叫做永曆,康熙皇帝認為這個孩子有點像自己,他從永曆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而康熙則是玄字輩的清朝皇室,所以說乾隆皇帝幸運的見到了自己的祖父輩,並且是明事理的時期。

乾隆晚年得以五世同堂

乾隆皇帝因為小時候受到康熙的影響比較深,所以他發誓自己無論做皇帝多久都不能超過自己的祖父,後面的他也果然按照規矩退位讓賢了。而因為長壽的原因,乾隆能夠見到許多自己的後代,得以享受天倫之樂,這是其他人所享受不到的。

古代人本來就結婚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結婚生孩子,這是乾隆實現五世同堂夢想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清朝歷史的綜合考察來說,乾隆是見過自己後代中奕字輩和載字輩的。晚年的乾隆不僅為自己舉辦過生日宴會,更因為自己子孫的高產而舉辦了所謂的慶祝會。

清朝皇帝輩分排表是代代相增的

中國人的輩分是傳承已久的,而輩分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為了區別長幼秩序的,所以到現在都還有許多人在用輩分之中的特定字來取名字。在清朝的時候,這種風氣就更加盛行了,本來康熙和雍正取名都是隻制定一代輩分,可是到乾隆時期卻全都變了。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認為自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在輩分上面也要和其他人不一樣,所以在制定輩分的時候,他一口氣的跨越了好幾代人,當時的歷史故事是這樣的。


乾隆年間,皇六子永瑢為乾隆孝聖太后獻了一張《歲朝圖》而乾隆皇帝一時間來了興致便在上面題字,後來覺得實在寫的可以,便把這題字作為了後世清朝皇室取名的輩分表:“永綿亦載奉慈娛,這句話之中根本沒有溥這個輩分,所以說乾隆也不可能見到自己溥字輩的子孫了。


無根樹花正孤


乾隆見到了載字輩的人,差一點見到了溥字輩的人。他活了89歲,他一直見到了長玄孫愛新覺羅載錫大婚。

乾隆在73歲時見到了自己的長房長子長孫長曾孫愛新覺羅奕純為他生下的長玄孫載錫。乾隆對見到長玄孫十分高興,在88歲大壽時,乾隆親自為14歲載錫賜婚並在同年舉行了大婚,乾隆滿心歡喜的盤算著再過一年半載能見到載錫生下溥字輩的長來孫,結果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乾隆沒有熬過90歲的大關,載錫結婚一年後89歲的乾隆去世,而載錫在乾隆去世三年後,也就是大婚第四年才生下了長子溥慶,如果乾隆能多活三年,他就能見到溥字輩的長孫溥慶出世了。

乾隆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長壽才是王道,並且皇帝家族結婚都比較早,所以乾隆一直見到了玄孫輩的人。下面梳理一下乾隆長房關係。

乾隆在17歲時公元1728年生下長子永璜;乾隆在36歲時公元1747年19歲的長子永璜讓乾隆當上了爺爺,生下了長孫綿德,而長子永璜就沒有老爹那麼長壽了,生下兒子三年以後22歲就英年早逝了;乾隆在55歲的時候公元1767年20歲的皇長孫綿德為爺爺乾隆生下了長曾孫奕純;然後就到了上面所說,乾隆73歲時17歲的長曾孫奕純很爭氣的讓乾隆當上祖宗,生下了載字輩長孫載錫。

誠然乾隆壽命很長,但是他的子孫就沒有遺傳到他這麼好的長壽基因了,皇長孫綿德剛當兩年爺爺,在載錫兩歲時就掛掉了,死的時候不過四十幾歲。

乾隆熬死了兒子和孫子,不過好在他的長曾孫奕純沒有被他熬死。

由於乾隆很長壽,而且還很勤於生育,一直到六十多歲乾隆還在女人身上辛勤耕耘,所以乾隆長房這一支輩分年齡和繼承皇位的嘉慶帝顒琰這一支相差很大。

嘉慶帝出生於公元1760年,比大哥永璜小了35歲,他比自己的侄子綿德還小了13歲,僅比侄孫子奕純大7歲。

綿德作為綿字輩長孫,比嘉慶帝的繼承人道光帝旻寧大了整整35歲;而奕字輩長孫奕純比咸豐帝奕詝大了整整64歲;載字輩長孫載錫比光緒帝載湉大了87歲;至於載錫的長子溥慶則要比末代皇帝溥儀大了103歲。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死於嘉慶四年,他這一生算上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再到長玄孫載錫,總共見到了七輩人。以前學歷史的時候總感覺乾隆距離溥儀這個輩分的人時間很遙遠,其實真實歷史是乾隆距離見到溥字輩長孫溥慶只差3年,多活三年他就能見到溥字輩的六世孫了,這樣的話,乾隆可就見到八輩人了。


小島知風


和明朝皇室一樣,清朝的皇室也有輩分表,分別是:胤、弘、永、綿、奕、載、溥。

乾隆是中國有名的長壽皇帝,壽命達到了八十九歲,在中國的皇帝中可謂是空前絕後,正是因為如此,乾隆也完成了五世同堂的壯舉。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74歲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地區遊玩,一封加急的文書突然送到了乾隆的手中,自己的元孫出世了。乾隆盼自己的這個元孫也是盼了很久,於是大擺宴席慶賀,並且將自己的元孫取名為載錫,所以乾隆皇帝當然是見過載字輩的後代的。

公元1798年,已經非常高壽的乾隆皇帝將皇位禪位給了嘉慶皇帝,而此時距離載錫出生已經過去了十四年,載錫也成為了一個大小夥子。古人和現代人不一樣,尤其是皇室,為了皇室血脈的延續往往很早就會完婚,而十四歲的載錫也早已經被安排好了婚事,而乾隆馬上也要看到自己來孫的降世。

可惜的是,乾隆皇帝沒有衝過九十歲的大關,在八十九歲時壽終正寢,而載錫在乾隆皇帝死後四年誕下了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溥慶。

所以乾隆皇帝很是神奇,因為他不僅見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所以再加上後來的四世孫載錫,乾隆一共見過愛新覺羅家族的七代人,令人感到驚歎。


七七談歷史


乾隆是清代一個很有名的皇帝,他也是個很長壽的皇帝,掌握大清的權力六十多年,因此他見到過的人還是挺多的。


乾隆活了多少歲呢?乾隆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乾隆整整活了88個年頭,你說乾隆見過的子孫會少嗎?

康熙是1722年死的,他和爺爺康熙都共同在一起生活了11年,而對於他的後世他自然是見得更多了。

咸豐皇帝就是奕字輩奕詝,但是奕詝是1831年出生的,因此乾隆是不可能見到奕字輩的皇帝了。在清朝皇帝裡面乾隆能見到最小的恐怕就是他的所以道光皇帝綿寧了,他是1782年出生的,此時乾隆已經71歲了。


既然清朝的皇帝中乾隆無緣見到奕字輩的,那麼就從乾隆的長子後代裡面扒一扒吧。

乾隆長子永璜的孫子奕純是1767年出生的,因此乾隆在56歲的時候就可以見到奕字輩的人了。

而奕純的兒子載錫是1784年出生的,此時乾隆已經73歲了,不過他載字輩的後代已經出生了,他是可以看到的。

奕純的長子溥慶出生於1803年,此時乾隆已經死去四年了,因此乾隆是無幸見到溥字輩的子孫後代了。

不過在古代皇帝裡面乾隆算是非常長壽的一個了,所以他也應當是皇帝裡面見過自己子孫後代最多的一位了。不過掌握大權太久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一味地宣揚自己的功勞,其實他所謂的功勞都是自己昏庸而導致的諸多禍事,用武力鎮壓自己惹起來的禍事開為自己歌功頌德,實在是有些牽強!


唐朝的長老


乾隆的元孫載錫於乾隆死後的第四年才生了溥字輩的兒子,所以乾隆皇帝沒有見到自己直系的溥字輩。

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沒有按照輩分命名,但從雍正以後就開始採用單字輩起名了。清朝皇家的字輩是: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因為古代人結婚結得早,大多十三四歲就結婚了,而在皇家就更甚了。所以乾隆皇帝只活到89歲就輕而易舉的創造了五代同堂了。

據《清宮詞》記載,乾隆的皇六子永瑢畫了一幅《歲朝圖》進獻給孝聖皇后,乾隆看到後開高興地用筆題上了一句“永綿奕載奉慈娛”。當時乾隆很是得意,於是當即下令以後子孫輩份就按“永、綿、奕、載”排下去。但是道光皇帝嫌“奉”不好,於是將“奉”改為了“溥”。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春,74歲的乾隆正在江寧巡遊,忽然從京城傳來消息說,乾隆的長子、長孫,長曾孫,長元孫(本是玄孫,但為避開康熙名字玄燁的“玄”,清代改稱元孫)出生了。乾隆異常高興,立即設宴慶賀 ,並給這個長元孫起名載錫。

第一個元孫誕生後,乾隆皇帝盼望著自己能活到100歲,並且在1798年便給剛滿14歲的元孫載錫安排了婚事,希望他能早生貴子,以開創六世同堂的壯舉。

同年的秋天八月初九日,也是開國皇帝皇太極的忌辰,乾隆皇帝詩興大發,寫了一首《八月初九作》。詩的大意是:從皇太極稱帝到現在已經170年有餘,自己作為皇太極的元孫,至今88歲還身體健朗,而且自己這一支因為繁衍生息早,因此自己都已經有了元孫了。

這年,88歲的乾隆皇帝對自己活到100歲充滿了希望,至少再活個四五年應該不成問題。然而完成90大壽的第2年,也就是1799年的正月,乾隆皇帝就壽終正寢了,享年89歲,去世後的第4年,他的元孫載錫才生下兒子。

也許是乾隆皇帝還不爭氣,本來再多活四五年,就能見到“溥”字輩了。

喜歡作者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呦!


不喜歡吃白菜


乾隆皇帝見過幾個載字輩的玄孫,沒有見到溥字輩。最大的玄孫是載錫,是乾隆長曾孫奕純的長子,具體情況如下:

乾隆皇帝(1711~1799年)

愛新覺羅·永璜(長子)

愛新覺羅·綿德(長子)

愛新覺羅·奕純(長子)

愛新覺羅·載錫(長子)(1784~1821年)

愛新覺羅·溥慶(長子)(1803~1803年)

因此,乾隆只見到載字輩的玄孫。


古代人物說


乾隆一生活了89歲,熬死了他的許多兒子和孫子,可謂是一個非常長壽之人了,乾隆一生見過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前後七代人,唯一沒有見過的是“溥”子輩了。

最早的就是乾隆的爺爺,康熙帝先擇“胤、弘”二字作輩分,乾隆皇帝選擇“顒、旻、奕、載”四字,道光又續“溥、毓、恆、啟”四字,咸豐又續“燾、闓、增、祺”四字。所以從雍正皇帝開始,宗室輩分排序為:“胤、弘、顒、旻、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



乾隆往上是見過三代人的,而乾隆以後又見到了載字輩的人。

在乾隆四十九年,乾隆遊江南的時候,載字輩裡面最大的載錫出世了,於是乾隆特意為他去了名字。在載錫十四歲的時候,乾隆皇帝就已經幫載錫安排好了婚事,乾隆本以為期盼自己可以熬到來孫的出世,但是就是在這一年,乾隆病逝了(1798)。


所以乾隆見到輩份最小的人就是載字輩了,乾隆在中國古代皇帝裡面還算是有福氣的了,歷經七代人而逝。


這個歷史很正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乾隆皇帝見過奕字輩和載字輩的人,但沒有見過溥字輩的人。

清朝皇室成員姓愛新覺羅,在他們剛入關的時候,給小孩取名字是沒有輩分之分的。根據《愛新覺羅宗譜》記載,他們給小孩取的小名還是非常有意思,比如老疙瘩、老生打、釘鑄、栓柱等等。

康熙時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康熙皇帝決定給自己的孩子按輩分取名字,當時他給兒子選的字是“胤”,孫子選的字是“弘”,曾孫選的字是“永”。後來雍正繼承皇位後,其他宗室為了避諱就把自己名字裡的胤改成了“允”。

乾隆叫愛新覺羅·弘曆,他的弘字是爺爺康熙給選的,他的兒子都排“永”字輩,也是康熙定下來的。那麼永字之後又該用什麼呢?這就是乾隆給定的了。

有一天,乾隆的第六個兒子永瑢畫了一幅《歲朝圖》要送給孝聖皇太后。乾隆愛題字是出了名的,他看到兒子的畫也忍不住題了一句“永綿亦載奉慈娛”。寫完這句話後,乾隆靈光一現,他決定用“永綿亦(奕)載”四個字作為後輩子孫的排輩。

於是,乾隆的大兒子愛新覺羅·永璜生的長子就叫愛新覺羅·綿德,而綿德生的長子就叫愛新覺羅·奕純,奕純長子叫愛新覺羅·載錫。

載錫出生時,乾隆是五代同堂。

愛新覺羅排輩到了“載”字之後,乾隆就沒再往下定。1825年的時候,大臣們選了10個字給道光皇帝,最後道光選了四個字,分別是“溥毓恆啟”作為載字輩以下的愛新覺羅字輩。

所以,乾隆見過奕子輩的曾孫,也見過載字輩的玄孫,但是沒見過溥字輩的來孫!


水煮汗青


在明朝時期,朱元璋曾經定下來規矩給子孫們起名字都按照五行來排序,到了清朝,康熙時期,他也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在給子孫起名字的時候,按字排輩。

康熙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字為“胤”字輩,給孫子們起名字為“弘”字輩,比如康熙的兒子雍正名字為胤禛,孫子是乾隆,名字是弘曆。

乾隆一輩子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皇爺爺康熙,因此給子孫起名字的時候,也效仿康熙,給子孫定下了四個字“永綿奕載”,寓意清朝江山千秋萬代。

乾隆的兒子是嘉慶,嘉慶的名字是永琰,嘉慶兒子的名字是“綿”字輩,比如道光原名就是綿寧。

看到這裡很多人好奇了,乾隆活的時間這麼長,那在他有生之年,見沒見過“奕載”字輩甚至溥字輩的人嗎?

乾隆見過奕字輩的,這屬於他的曾孫,曾孫就是孫子的兒子,乾隆最大的曾孫是愛新覺羅奕純,奕純的爺爺是乾隆的長子永璜,父親是永璜的長子綿德。

乾隆見過載字輩,玄孫就是孫子的孫子,也是載字輩,在乾隆73歲的時候,玄孫載錫就出生了,因此乾隆是見過玄孫載字輩的。

玄孫以後,乾隆一直盼望著再次升級,盼望著來孫,嘉慶三年春天,乾隆玄孫子載錫結婚,當時乾隆已經是88歲高齡。

他當時特別希望這個玄孫能夠抓緊在結婚第一年就生個兒子,這樣他就能早點見到自己的來孫,但是乾隆在第二年89歲的時候駕崩,沒有見到溥字輩的來孫。

雖然乾隆沒有見到自己的來孫,但是在歷代帝王中他已經算是活的時間最長的帝王了,早已經創下了不可逾越的記錄。

乾隆可能沒想到他給子孫們定的輩分是“永綿奕載”差不多印證了大清朝的國運,到了溥字輩大清就滅亡了,也不用再往後排輩分了。


小聰歷史客棧


乾隆皇帝肯定見過奕字輩的人,同時載字輩的人也見過,而且他差一點就見到了溥字輩的人。

乾隆皇帝是中國古代壽命最長的皇帝,在整個世界上也是排名前列的,他一共活了89歲,在七十古稀的那個年代,可謂是相當罕見的。乾隆皇帝一共有17個兒子,結果在他到了老年要找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兒子先他兒子,最後不得不立排位非常靠後的十五阿哥永琰為皇位繼承人。

乾隆前面的兒子雖然不少已經死了,但是他們也留下了大量的血脈,這些血脈而不停的開枝散葉,到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他甚至見到了自己的玄孫載錫,載字輩的人和後來的同治光緒是一個輩分。在載錫十四歲的時候,也就是乾隆88歲的時候,乾隆為他親自賜婚。只不過載錫結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生下兒子,所以乾隆並沒有看到溥字輩的後代。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