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電影《利刃出鞘》你看到幾分鐘,猜出了凶手?

賈哥看電影


首先感謝樓主提供給大家這麼好的平臺!讓我們大家能有這麼好的交流機會!下面是小編個人的一些看法,只當是給大家拋磚引玉!

本著電影越是想讓你看到的越是假的的原則,我知道女主一定不是兇手,一定另有其人。尤其是女主急救包裡的納洛酮不見了,預示著幕後有人將納洛酮拿走了,而納洛酮是嗎啡的急救藥,所以一定是有人提前將兩個藥調包了。而女主錯誤的將兩個藥反了,陰差陽錯老爺注射的其實是對的安眠藥。老爺確實是為了掩護女主而自殺。那麼到底誰是兇手呢?劇情發展到後面,大家知道老爺的遺囑後,小兒子的兒子雅各布說了如果繼承人殺了立遺囑的人,遺囑無效。這句話提醒了我,那就是幕後黑手提前知道了老爺將整個財產留給護工,所以調換了藥,拿走了納洛酮,為的是嫁禍護工無法使護工得到遺產,整個案子也就捋清楚了。遺憾的是還沒等我想出來到底兇手是誰的,劇情就已經解密了,其實從後半段蘭森的戲份增多也能看出來幕後是誰。

整個故事最後扣在了善良,人們願意去相信善良的存在。有三個人超脫了故事之外,在這個戲之外掌控全局, 高高的看著戲中的人們。一個是老爺的母親,最後偵探跟她說起兒子的死時,她眼睛分明有悲傷,我不相信她是糊塗的。而且她看見了兩個人從窗口上下來,她只說了蘭森。另一個是偵探,在第一次見面就知道護工說謊,但他相信她的善良,還是讓她做他的華生。最後一個是老爺,他知道他鉅額的財產留給孩子們,並不會讓他們獨立,這個家庭可能連表面的和諧都不會有了。所以他將遺產留給護工,他相信她會幫助他的兒女們。而且有許多細思極恐的細節,老爺說蘭森跟他很像,為什麼他要故意將棋盤打翻,老爺說蘭森下棋下不過護工。會不會老爺知道蘭森可能要對他動手,畢竟提前知道老爺改了遺囑的只有他一個人。

還有許多人可能覺得護工其實並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切都是她的將計就計。我還是願意相信善良的存在的。其一,偵探說過她是一個好護士,即使藥混了,她也能用過濃度手感覺得跟平時一樣沒有異常,如果她有心機知道自己推藥推的對,而老爺也確實是自殺,她就沒必要留下把柄,按老爺說的把車開到監控外面,重新從暗窗爬上來,畢竟到時候血檢沒問題,而且老爺確實是自己割喉的。只能說明她按平時的手感並不覺得推藥有問題,而事發突然,畢竟是條人命,她慌亂了。其二,明知道管家手裡的血檢對自己不利,還是選擇撥打電話救她,自己坦白一切。其三,遺囑公佈後看見了大家的醜惡嘴臉,她以為的好朋友梅格出賣了她母親非法移民,她還是選擇原諒,願意出她的學費。也在最後跟偵探表示願意幫助她們。不過她還是選擇了繼承遺產,不管是為了她母親還是這筆鉅額遺產確實讓人動心,亦或是想順從好朋友老爺的意思。她確實還是繼承了遺產。不管怎樣吧,做人還是要善良,還是要相信世上好人多。本片拍攝手法也特別唯美,像畫報的感覺,無論是鄉下的環境還是房子的佈置。尤其許多單人鏡頭都在燈光的照應下,特別美。本片確實拍的很好,一切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確實值得看。但是劇情並沒有特別難,起碼我都猜到了。



我似鋼炮


富豪小說家霍華德·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遺留了億萬遺產。久負盛名的大偵探布蘭科(丹尼爾·克雷格飾)突然被匿名人士僱傭調查此案真相。同時,霍華德的孫子蘭森(克里斯·埃文斯飾)也正在秘密調查此案。當布蘭科和霍華德·斯隆比家族的其他人對談時,他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霍華德家族沒有表面上那麼和睦,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每個人都想得到遺產……究竟這起命案是自殺還是他殺?似乎每個人都有嫌疑。隨著一位遺產繼承人的意外亮相,真相謎底漸漸浮出水面……

隨著劇情深入 其實可以猜出來兇手,可是還是驚歎於老爺子的設計 並且後面的很多展開在影片前面都有伏筆 比如吠叫的狗 奶奶奶的認錯又沒認錯 女管家的暗示和習慣 就像在看福爾摩斯一樣的精彩。

蘭森得知老爺子要把所有錢給護士,自己非常生氣,同時要為未來打算。他知道 殺人犯原則 :如果遺囑受益者殺死了立遺囑的人,屬於殺人者的遺產將無效。

為了讓遺囑無效,他對調了藥瓶的標籤,還將剋制藥性的救命藥取走。但他沒想到的是,護士憑直覺注射了正確的藥,所以如果屍檢完全不會有問題。瑪爾塔沒有犯罪。

但蘭森在銷燬藥瓶時,被女管家看見進脅,於是蘭森決定殺死女管家,並且最終認罪。


土豆崽


影片劇情:一位85歲高齡的推理小說作家在家中舉辦生日派對後突然割喉自殺了。

有四個在派對中和作家起過沖突。

1作家的兒子

2作家那已經過世的另一個兒子的妻子。也就是作家的兒媳婦。

3作家大女兒老公,也就是作家女婿。

4作家那遊手好閒的孫子。

直到最後十幾分鍾,所有真相才爆炸性的被揭示出來。但在這之前,也有許多小暗示指明瞭作家孫子的大boss身份。

列如:兩隻狗狗對誰都很友好,唯獨對著作家孫子亂叫。作家的老母親在把護工錯認成作家孫子時說了一句,你怎麼又回來了,之所以說又回來,這是因為已經目睹過作家孫子偷偷爬窗戶了。還有作家孫子故意提醒護工查看郵件行為,也有點做作。

另外作家孫子和護工都曾經陪著作家下過棋。而作家始終都在說護工的棋藝比他孫子更高超,棋盤上作家孫子比不過護工。就像現實中作家孫子的狡詐也敵不過護工的善良一樣。而當時被作家孫子更換了瓶子兩份藥也先是被放在棋盤上,之後才被作家掀翻的,一切的起因似乎都是源自於這小小的棋盤,所帶來的隱喻。





一幫人


《利刃出鞘》我是看到最後,才知道誰是真正的兇手。

我認為影片的成功之處,就是讓人意想不到,反轉再反轉,才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我不明白那些說看了不到30分鐘就猜出結局的人,是憑什麼猜出結局的!如果說僅僅是因為懸疑片普遍的套路,既然知道導演的套路了,知道結果了,我想這部電影對於他們來說不算一部成功的電影。

因為個人認為,電影本身演員並不出彩,都是中規中矩的演出,恰恰是情節把分數拉高了,如果這麼容易猜出結局,豆瓣和IMDb的評分水分都很高啊!



其實記憶是種痛


很多人對於利刃出鞘的評價就是意想不到。利刃出鞘誰是兇手呢?在真相揭曉之前很多人都沒想到,這也是這部作品能得到這麼多好評的原因。利刃出鞘殺人的是死者孫子美國隊長嗎?



其實劇情的內容倒不是特別有新意,就是一家人意圖爭奪老爺子的遺產,結果老爺子一個子都沒留給家人,全部給了毫無關係的護工的事情。主要就是圍繞老爺子的死展開的各種轉折,著實讓喜歡懸疑推理的人大呼過癮。



老爺子從被判定自殺,到觀眾和偵探都覺得不是自殺那麼簡單,再到護工注射錯藥導致死亡,然後再反轉其實護工沒注射錯藥,老爺子真的是自殺。多次的反轉真的是非常厲害,所以關於利刃出鞘誰是兇手這個問題就有了答案,沒有所謂的兇手。



而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美國隊長埃文斯了,他本來是想借護工的手殺死老爺子,但是由於護工的職業本能沒有得逞,他在得知真相之後為了讓護工誤以為自己殺了老爺子,殺了知情的傭人成為了真正的殺人兇手。


九尾靈猴


我看了10分鐘猜出來的,但是這部電影中使用的懸疑橋段,讓我迫不及待想和身邊的小夥伴分享。這部130分鐘的電影,在第10分鐘左右就告訴你誰是兇手了。這猶如在玩鬥地主時,一開始就明牌的霸氣。什麼劇本能讓導演有這樣的底氣?

開場就說了誰是兇手的懸疑劇。一位85歲的知名作家在生日當天自殺了,警察到作家家裡調查的時候,有一位神秘人僱傭了私家偵探。到底是誰花重金僱傭了私家偵探?這個劇情的設置,讓我聯想到《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有相似的設定。一位富有的老人死後安排了幾位跟他相關的人去繼承遺產,但是這些人的到來都是精心安排,別有用心的。

一開始我猜測老人之死是不是像《金田一》一樣,是他自己設置的一個局?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作為懸疑作家把全家人玩弄在股掌之上也很符合人物性格。

另一個猜測是,後來獲得了所有遺產的素人護士女主角是幕後大BOSS?畢竟這個角色的設定是不能撒謊,只要撒謊就會吐,這個不會說謊的人會負責推動很多情節的發生。她是不是裝的?帶著懷疑每一個人的偵探魂觀眾看到後面發現,她這個人物真的很善良。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賣點是主角和綠葉都是老戲骨,例如美國隊長飾演的富家子也可圈可點。從開始英雄救美,到跟女主角互吐心聲,美國隊長都在演一個有身材有智慧的智囊。

整部電影的結尾,以兇手的被吐一身作為結尾。非要吐槽這部電影的某些地方的話,結尾的草草結束是有點可惜的。死去的老人一心希望通過自己的死,能凝聚家人的心。但是最後這個願望達成了嗎?似乎是沒有很明顯成功的。又從這個意義上去看,女主角相幫助這個失去遺產家庭的這個動機,就顯得單薄了。






兩節課程表


1.主人公老爺爺有可能本來生日當晚就決定在密室內自殺,完成遺囑,方法就是密室自刎。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片中也有一些細節呼應這個決定,不贅述。 因此,老爺爺因為發現自己沒有急性中毒,馬上確認有人換了藥想殺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怎樣做的呢(記住,老爺爺的目的是順利完成自己改過的“離譜”遺囑,這是他的最大動機)!所以最後的兇手就是女主!


2.實際上,遺產一分不給之外,給想殺自己的家人以懲戒,且因為女主意外弄錯藥未遂,不至於賠上性命,可能才是老爺爺決意自刎的真正意圖。不過,他無論如何佈局,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美隊最後居然接連殺人而且一個既遂,一個失手,所以“懲戒家人”這個慈愛的目標,終究還是(未達成)吶。老爺爺對家人是有愛的,正如影片結尾那封用隱形墨水寫給女兒的信,他終究是想讓孩子們羽翼豐滿,離開自己的庇護,可以真正獨立生活。自己八十五歲的性命,在這樣的動機下,是可以作為佣金來交換掉的。


好了!自我感覺這個故事還挺不錯,重重疑惑!喜歡的可以看一下!值得一看!今天故事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艾米看電影


感謝樓主給了我回答問題的機會,還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此影視作品和問題

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利刃出鞘》吧

利刃出鞘

導演/編劇: 萊恩·約翰遜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安娜·德·阿瑪斯 / 克里斯·埃文斯 / 傑米·李·柯蒂斯 / 託妮·科萊特類型: 劇情 / 喜劇 / 懸疑 / 犯罪上映日期: 2019-11-29(中國大陸) / 2019-09-07(多倫多電影節) / 2019-11-27(美國)片長: 130分鐘

01 沉浸式體驗,真人電影版的《明星大偵探》遊戲

(此部分無劇透)

有些電影自稱為偵探電影,但卻使用電影語言限制視角、隱藏線索、甚至是提供誤導性很強的假線索。這樣的電影,只能被稱為借推理之名行騙的懸疑電影。

《利刃出鞘》有一點它至少做得完美,它是一部純粹的偵探推理電影,一部參與感很強的沉浸式推理片,每一位觀眾都可以成為偵探。

全片既沒有影響觀眾理性分析的愛情戲碼,也沒有隱藏任何可導向真相的人設和線索,更不會惡意誤導觀眾的推理方向。

《利刃出鞘》像是一部真人電影版的《明星大偵探》遊戲。

整個觀影感受,就如你花三四百塊錢參加如今在各大城市都很火的沉浸式推理遊戲一樣。不同的是,你不需要灰頭土臉地在遊戲現場尋找線索,只需用耳朵去聽證詞(臺詞)和線索(畫面)。

影片的第一場戲,沒有廢話,直接以第一人稱方式給你呈現案發現場的第一眼。

接下來,嫌疑人(玩家)進入相對封閉的案發現場(遊戲現場),接受偵探的審問。中間省略了屍檢和蒐證的過程,影片直接以嫌疑人的證詞作為推理的切入點。

嫌疑人面對鏡頭接受審訊的過程,也是讓觀眾參與破案的過程。

嫌疑人輪流出場錄口供的這一段,信息量確實很大。七八個嫌疑人背靠背出場,記音譯名字記人物關係本就不容易,還要吸收消化他們的證詞。對推理新手來說,這一段劇情可能比啃文言文還要艱難。但對於推理老手來說,這一段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蒐證過程。

部分案發時的畫面信息會根據劇情需要在嫌疑人提供證詞時以“真·線索”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不存在導演使用帶有嫌疑人主觀臆斷的意淫式畫面來誤導觀眾推理的情況。

所以,《利刃出鞘》的“遊戲規則”很簡單:看電影,挖線索,建推理,找兇手。

這一次,不存在上帝視角(觀眾知道的比主角知道的多),也不存照“貓眼視角”(觀眾知道的線索十分有限),檢驗你推理能力的真·推理片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有很多偵探電影會強調偵探的存在感,甚至會把偵探的個人情感摻進推理的劇情中。比如福爾摩斯這類推理小說或影視作品,偵探本身就是大戲精,他的人設成為觀眾看劇的最大源動力。

而《利刃出鞘》則大不一樣,影片中的偵探除了在結尾揭曉真相時顯得至關重要之外,其餘時刻,他更像是“替觀眾幹活”的一雙眼睛,他僅負責幫助觀眾串連各個人物與現場。

而由大明星丹尼爾·克雷格(007演員)飾演的偵探,他名字出現的頻率甚至比第五第六號嫌疑人名字出現的頻率還低,更別提影片甚至不談他的出身與背景了。

作為一部乾淨利落的偵探推理電影,《利刃出鞘》確實值得一看。

02 能猜出兇手的偵探片,算不算好的推理電影?

(此部分有劇透,包括一部分阿加莎和諾蘭的電影)

看偵探推理片,玩偵探實景遊戲,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比拼智商”的過程。

要和電影中的偵探賽跑,在進度條抵達危險區域時(影片的第三幕)提前鎖定你心目中的兇手。如果是多人一起觀看,整個觀影過程就跟玩實景遊戲一樣,比賽誰能快準狠找到真兇。

不過,往往實際的破案過程其實並非完全與“智力”成正相關。

除了前面提到的電影藝術加工對推理產生的干擾之外,推理者的過往經驗對推理也有很大的影響。

不管你是通過看電影看小說還是玩實景遊戲來積累經驗,你對推理遊戲的經典套路越熟知,你的下一次推理將變得更具目標性。

《利刃出鞘》同樣遵守了一些經典的推理法則:“鄉村別墅派”兇案——互相認識的幾個人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傭人,管家和偵探不能是真兇;對真兇的描述不能太少;通常會出現真兇賊喊捉賊甚至是第二受害者的情況。

一旦電影遵守推理的“基本法”,觀眾的解密將變得有據可循。

此外,《利刃出鞘》在電影語言上還遵循一些解密類電影在第一鏡藏“作弊碼”的喜好。諾蘭的電影一直喜歡這套操作,《致命魔術》的帽子,《星際穿越》的書架,《盜夢空間》的陀螺,這些都是直指最終真相的關鍵道具。

所以,有一定懸疑片觀影經驗的朋友一定會對《利刃出鞘》片頭先聲奪人的狗叫聲,以及用狗作為第一鏡的畫面非常敏感,因為在片頭單獨給狗一個較長的鏡頭會顯得很奇怪。

片中能夠指向真兇的線索很多,但狗是導演留給影迷的一個隱藏“作弊碼”,通過這個作弊碼,你可以略過嚴謹的邏輯推理直接憑經驗找到真兇,至少可以縮小嫌疑人的範圍。

全片跟狗及狗叫聲有直接聯繫的嫌疑人只有三人:“美隊”克里斯·埃文斯飾演的角色,吉米·李·柯蒂斯奶奶飾演的大女兒,以及本片的真女主——南美來的護工。所以,真兇一定出自他們中間。

以上三人,不管是熟人還是生人,狗其實都會叫。但狗對陌生人叫的這一條線索,使得美隊角色的嫌疑相對更大。

再有,吉米·李·柯蒂斯的戲份太少,而護工的戲份又太多,指向性太明顯,像是導演用來隱藏真相的誘餌。所以,綜合種種“場外因素”信息,找出美隊這個真兇實際上並不困難。

那這裡便有一個問題,能憑藉經驗以及“推理基本法”猜出兇手的偵探片,算不算是好的推理電影?

實際上,你拿《利刃出鞘》去跟阿加莎的幾部經典偵探電影去比,比如《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控方證人》,《利刃出鞘》真的沒有資格被稱為神作。

《利刃出鞘》更像是一個阿加莎粉絲拍出來的一部中等水平的偵探電影習作。

它既沒有low到違背“推理基本法”,隨便找了一個邊角料角色做真兇然後再用新增加的人設信息去填犯案動機,但它也沒有高級到能在熟知“推理基本法”的前提下,去做一些有背套路但又能夠自恰的創新。

看過阿加莎小說或影視作品的朋友,無一不被她精心設計的兇殺局而折服。不管是所有嫌疑人都是真兇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是通過有罪去證明無罪從而洗脫罪名的《控方證人》,阿加莎的電影是很難猜中真兇的,整個破案過程也是變幻莫測的。

而《利刃出鞘》的結局是可預見性,是不夠“神”的,海報宣傳語稱其為“年度神作”或多或少有誇大宣傳之嫌。

但是,能夠猜到結局的偵探片並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好的偵探片。即使《利刃出鞘》做不了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可縱觀近幾年的偵探推理電影,在兼顧娛樂性的同時還能達到它這樣級別嚴謹程度的電影,實在是不多。《利刃出鞘》值得擁有一朵小紅花。

此外,靠拍攝《星球大戰8》成名的導演萊恩·約翰遜Rian Johnson此前並沒有拍過這麼大體量的偵探推理電影,劇本還是沒有任何原著做支持的原創劇本。對於第一次拍偵探片的新手導演來說,他的才華可能已經超越同時期的絕大部分導演。


大叔歐巴


我看了大概有40分鐘左右,猜到了兇手是誰,《利刃出鞘》是美國上映的一部懸疑犯罪電影。該片圍繞克雷格飾演的偵探偵破神秘兇案展開,據悉風格類似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經典探案,故事時間設置在現代。 該片圍繞著一個不甚完滿的家庭展開,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家裡長輩(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也是一個知名犯罪小說作家的85歲生日。但小說家在派對舉行不久之後就死了,這場聚會也從這一刻開始變得越來越糟。

1.故事一開始,富豪推理作家哈蘭就被發現死於床上,然後警方上門給每個家庭成員錄口供。然而每個家庭成員都因各自的原因有所隱瞞。

警方請來的職業偵探布蘭克敏銳的眼光發現了塔吉身上的線索,並發現了她不能撒謊的特點。

2.隨著調查的深入,發現是哈蘭的孫子蘭森在得知哈蘭把遺囑的受益人改為塔吉後把藥給調包了,希望由此陷害塔吉,使塔吉不能順利繼承遺產。

3.布蘭克等幾位警察在門外討論案情,塔吉卻偷偷摸摸的去偷聽案情




鈺行中


我是看完仔細想,認真琢磨了下應該是這樣的,這部電影要找到真正的兇手很簡單,就是脫開故事情節,用正常邏輯來推理。這樣很容易發現最終需哦。兇手是女主,有如下幾點可見:

1、假設最終兇手是美隊(孫子),那麼我認為這部影片不值得吹了,影片自己解釋一切並如此直白地揭露兇手,這完全沒有意思;

2、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老頭之死的過程都是在眾人的描述中想象復原的,其中女主是知情並講述最多的那位,整個過程在她的講述中層層剝開,並且以她為中心推進劇情的進展。老頭的死她是唯一具有掌控情節的時間、能力的人。所以老頭的死的真相併沒有真的交代,觀眾看的就是真真假假,只是種種可能性和想象的過程。

3、女主的人物設定,註定她應該是最大的反轉,如果不是,我認為電影根本無波瀾。女主極其善良(完美無缺)、女主說謊會吐(多麼扯淡的設定)、女主醫護極其專業(強調專業忠誠和服務能力)、女主條件不好,母親還是非法移民(有動機)、老爺子極其相信和維護女主(才有可趁之機)、老爺子是著名推理小說家,而女主是她的多年私護(女主刻意說沒看過某小說,但我認為她頗受老爺子影響,具備了陰謀能力,老爺子自己身為推理小說家自己安排劇情的有何稀奇?旁邊不起眼的人偷學他一套安排劇情才夠滋味),女主是唯一知道老爺子和子女家人所有矛盾和秘密的人(她才能掌控所有矛盾和對手的心裡),劇情強調女主是唯一不可能成為家產受益人的人(越不可能才是最可能),老爺子家裡人表面對女主好,當作一家人,實際上並不是真心的,有對女主的歧視,女主全看在眼裡(強調葬禮本想讓你參加,但其他人不同意),可以強調女主是弱女子(整個過程到關鍵時刻她總是表現的很強大,駕車能力超群,警察都追不上,膽識過人,目標堅定,被家人威逼利誘完全不動搖,還打馬虎眼),N次在別人的保護下襬脫險境(無辜的受害者總是巧妙的利用他人保護了自己,並展現了自己的無辜弱小真誠)......

4、與女主角逐家產的當然只有美隊一個人,這兩人確實是在博弈,其它都是渣渣。老太太錯認女主為美隊時,女主就確定是美隊在動手腳要殺老頭,女主大膽主動靠近美隊並假裝坦白真相,利用他的心理推動後續劇情,讓美隊背下所有的鍋;至於偵探,那就是個拖,家產在女主那裡,作為一個私家偵探應該有他的“價值觀”,這才是人性的正常邏輯,而不是為了對失敗者的承諾。

5、兩個毛骨悚然的畫面:第一、最後一家人一臉懵逼的看著女主端著咖啡杯悠然自得居高臨下的看著一切結局,而杯子上寫著“my house......”別告訴我這不是暗示,這只是一個巧合;第二、女主看老爺子畫像三次,前兩次畫像愁眉苦臉,第三次畫像笑了,有人竟然認為這是導演用擬人化的手法在說老爺子安排的劇情最後變為現實,所以老爺子欣慰的笑了。如果是這樣,那這片子太歡樂了。實際上現實是畫像不會笑不會哭,會笑會哭的是看畫的人,女主愁看畫像也愁,女主獲得成功看畫像當然笑了,看到這,你脊樑骨是否抖顫了一下?那就對了,這才是高級懸疑片應該帶給觀眾的體驗。

如上述才符合現實、人性和懸疑片的邏輯,才能稱得上是不錯的懸疑片。此外還有很多邏輯細節,可以證實女主是兇手,就不一一指出,各位可以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