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慈,別怪子不孝!

話說“父母不慈,別怪子不孝”。這話好像有點違揹人倫。在儒家的觀點看來,即便父母不慈,也應該盡孝道,但人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心理平衡。

人心像天平一樣,傾斜了,總會出問題的。

曾經認識這樣一家人,做父母的抱怨兒子不孝順他,說他白眼狼;而兒子卻說父母不慈,當然不孝。

究其原因跟家庭教育有關。這對父母生了一子一女。兒子是老大,自幼在姥姥家生活,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才回到父母身邊,由於常年與孩子分離,孩子跟父母不親。而父母對孩子也比較疏遠,不正眼看孩子。但對身邊的女兒是另外一番景象,噓寒問暖,不打不罵,即便錯了,也是對的。兒子在家庭中找不到溫暖,於是就以讀書來消遣時光。兒子勤奮上進,終於進了一個不錯的大學,進大學後,父母下令,不得在讀書期間談戀愛。後來,他畢業了,參加了工作,也住進了單位的宿舍。兒子覺得這樣很好了,至少不會受到父母的冷眼了。

因為家庭溫暖的缺失,兒子總希望在婚姻中找到一種補償,但天不遂願,兒子幾次婚姻都已失敗告終。做父母的不但沒關心兒子,反而說兒子不該結婚,應該一個人過。兒子與父母的隔閡加深,在他心裡,覺得自己是沒有爹孃的人。為此,兒子放蕩自己,揮霍自己的人生。不是到燈紅酒綠的地方放縱,就是將本就掙得不多的錢捐給了陌生人。

也許是命不該絕。正當兒子對人生不抱希望的時候,他邂逅了生命中最愛的一個女人,他與她結婚了。女人善良,能幹,孝敬父母。很多次,女人孝敬男人的父母,男人總說不值得為他們這樣做的。女人不解,問:“為什麼?”男人說:“即便你做得再好,他們的心都是歪的,因為我曾孝敬他們,他們沒有感謝,只會挑剔,後來我就不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