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今天下班經過樓下小區,看到鄰居曉琳和丈夫在吵架,曉琳在非常委屈地哭,丈夫非常無奈地站在旁邊。通過周圍的鄰居得知事情發生的原因,原來曉琳的父母之前一直在姐姐家幫忙帶外孫,現在外孫上初中能獨立生活了,姐姐卻下了逐客令,讓父母回老家去。

曉琳知道後心裡非常難受,父母年紀也大了,只有兩個女兒在外面,老家沒有親人照顧,於是打算把父母接過來住,這樣就算父母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時照顧,但是丈夫堅決不同意,因為家裡房子只有兩室一廳,岳父岳母來了,兒子過兩年長大後沒自己的房間。

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遇到這樣的情況,曉琳心裡也是非常難受的,一邊是生養自己的父母,一邊是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老公的不支持。當然,更傷心的是姐姐的做法,太讓自己心寒。自己的父母在姐姐家十幾年如一日 ,辛辛苦苦幫忙帶孩子,現在孩子長大了,卻把父母趕走。

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為避免孩子長大以後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對孩子從小就要正面管教。

1、不要做放縱型溺愛的父母

給孩子越多的愛並不意味著對孩子越有益,通過犧牲自我來滿足孩子的需要也不能說明母愛偉大,給孩子愛之前,先問問自己,這樣的愛對孩子有什麼幫助,也許我們會發現,很多所謂給孩子的愛並沒有真正滋養到孩子。

溺愛孩子看起來是愛孩子的表現,是最富有犧牲精神,但在我看來,其實也是最懶惰的愛。因為這樣做的父母放棄了思考,而讓沒有什麼自控能力的孩子去發號施令。

對孩子來說,他小的時候也許會覺得媽媽對他很好,而養成這樣一種思維習慣,父母的一切都是可以給他讓步、犧牲。孩子長大後,就會對父母冷漠、寡情,這是孩子的悲劇,也是父母的悲哀。

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2、父母不要有了孩子,沒了自己

有些父母疼愛孩子,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其他人一概不準吃,只能孩子一個人吃。時間長了,在孩子的思想上形成了一個定式:好的東西只能由我享用。

我聽過一個極端的案例,一位媽媽平時總是把雞腿給兒子吃,有一次兒子不舒服不想吃雞腿,她想著不要浪費就自己吃,結果7歲的兒子竟聲色俱厲地吼叫:“你怎麼吃我的雞腿!快放下!”這位媽媽聲淚俱下:“他現在還是吃我的、穿我的,小小年紀就這樣對我。”

孩子如此對待自己的媽媽,確實可怕,但問題的起源在於父母的權利喪失,甘願為子女當牛馬,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導致了孩子的自私、任性而且霸道的性格。父母“有了孩子,沒了自己”,到頭來換來的確實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父母”。

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3、教育孩子不能太實際

很多父母在孩子剛懂事時就灌輸他功利的意識,教育孩子成天到晚只是想著自己的一己之私,無論任何事只要自己合適就可以了,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從來不會去做,那麼他將永遠不會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

就如曉琳的姐姐,只有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才會去做,父母能幫她做飯,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就把父母接到家裡住;當孩子長大能獨立生活了,認為父母對自己沒有用處,就把父母趕出家門,父母幫帶孩子,卻被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父母幫帶孩子,卻給女兒趕出家,這樣的“不孝”更加傷透老人的心

幫女兒帶孩子十幾年,卻給趕回老家?怎樣避免“養廢”一個孩子?孩子的自私自利並不是天生的,很多是隨著父母畸形的愛滋生出來的。父母們,應反思一下你的愛,不要讓你畸形的愛,成為孩子自私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