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在我國古代科舉考試中,最後一個流程是殿試,也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面試,俗稱“

金殿對策”。因為是皇帝親自面試,所以,狀元的產生,很可能會有皇帝“以貌取人”的主觀成分。我們現代人都說“好的形象,是最好的名片”。人同此心,皇帝也都希望自己選出來的新科狀元,不但德才兼備,而且是才貌雙全。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大部分會入朝做官,官員的形象,也就代表了朝廷的形象。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貌寢,失狀元

在我國明代朝建文帝時期,就出現了這麼一件事兒。建文二年,建文帝主持禮部的殿試,按照筆試成績,一個叫王艮的江西年輕人,獨佔鰲頭,建文帝看了王艮的文章也認為他文酣筆暢,立論高遠,氣勢恢宏,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屬意其為魁首。

可等到一干進士上殿的時候,問題來了。建文帝越看越覺得王艮不行,王艮長得不好看呀,《明史紀事本末》中有直言不諱的記載“貌寢,易以胡靖。”意思是說,建文帝認為王艮長得太醜。

而此時大殿上有一個叫胡靖的進士,長得俊眉星目,身材魁偉,儀表不凡,建文帝眼前一亮,於是改變初衷,點了胡靖為狀元,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胡靖是南宋四大臣胡銓之後,胡家的忠烈之名博得了建文帝的好感,總之這個“貌寢”的王艮成了榜眼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訥言,遭棄嫌

殿試之後王艮被點翰林院編修一職,轉眼到了建文四年。這在大明歷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歷時四年的大明皇室內戰,靖難之戰,即將以燕王朱棣的君臨天下而告終。

就在燕王的大軍進攻南京城的前夜,王艮和解縉、胡靖、吳溥四個要好又比鄰而居的官員在吳溥家舉行了一次“懇談會”。這個解縉在明朝可是大大的有名,此人不但詩詞書畫俱佳,而且主編了《永樂大典》,有“大明第一才子”的美稱。胡靖前文提到過,就是靠形象取勝,頂替王艮做了狀元郎的英俊官員,四人系江西同鄉,且均供職翰林院。到了吳溥家,分賓主落座後,大家表情都愈發凝重,燕軍破城在即,作為前朝官員肯定有一番站隊和清洗。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解縉首先表態說:“朝廷厚養士人,我是不會投降的,如果叛賊脅迫我,我就以死明志。

胡靖更是義憤填膺,站到桌子上,慷慨陳詞:“忠臣不事二主,我一會兒就回家自裁殉國,絕不迎新主入城。

輪到吳溥發言,吳溥說:“我還拿不定主意,要先看看情形再決定。”

強烈的愛國氣氛沒能感染到吳溥,解、胡二人很是失望。再看一向就沉默寡言的王艮,此時更是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垂淚,一副小女兒之態。解、胡二人更覺索然無味,就結束了談話。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殉節,表忠義

三人各自離去後,吳溥的兒子吳與弼對父親說:“胡叔叔要自殺殉國,這也是一件好事。”吳溥說:“你胡叔叔不會自殺的,只有你王叔叔會為國而死。”話音未落,只聽外面一陣喧鬧聲,只聽胡靖在隔壁喊道:“什麼聲音這麼吵,小心豬別丟了。”吳溥對兒子感嘆道:“一頭豬都不捨得的人,怎麼會捨得自己的生命呢?”突然,王艮家傳來了一片大哭之聲,原來王艮,服毒自殺了,時年三十四歲。王艮是建明朝壬午國難,死節的第一人,明福王弘光帝時,追諡王艮為文節。清朝時,又追諡王艮為忠節。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王艮殉國後,陳述君臣大義的解縉,卻成建文朝京官中投降燕王的第一人。《明史》記載“縉馳謁”,急不可耐的邀寵之態躍然紙上,投誠新主的第二天,解縉又向朱棣推薦了胡靖,朱棣召見胡靖,胡靖連連歌功頌德,叩下的頭,低到了塵埃裡。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在叛軍迫近,國破家亡之際,解縉、胡靖一干青年才俊,上演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政治脫口秀,而正是這種心口不一的演說,越發凸顯出他們品格的卑劣,行為的齷齪,吃相的難看。王艮不善言辭,不被重視,甚至形象欠佳,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堅守自己的內心,展現文人的寧死不屈的氣節。

因為相貌醜陋痛失狀元,國家存亡之際,他的表現卻讓各位同僚汗顏

詠梅,丹心傳

史書記載,王艮酷愛梅花,在短短的一生中王艮留下了數十首,詠梅之作。“幾點奇花異若神,青青碧萼自留真。迎來歌舞偏成夢,散入溪橋豈媚人。錯落光殘烹夜雪,橫斜影淺脫飛塵。何郎去後誰知已,一度清吟一度春。”(《踈梅》王艮)。像梅花一樣鐵骨冰心,藐視權俗,忠貞不屈,王艮真的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