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這個世界是由無數個不同價值觀和不同愛好的個體組成的。比如說有人喜歡聽音樂,而有人喜歡烹飪。但是,由於人類社會建立在互助基礎上,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和其他人發生交集,並且在交集中或多或少受旁人影響,或者影響旁人。而由於不同人的喜好不同,可能你認為釋放的善意,會引起別人反感。比如小編認識個女孩子,喜歡在夜間彈奏琵琶。她認為她的琵琶可以給鄰居起到助眠作用,但是她的鄰居們則覺得這似乎是一種噪音。這種善意,可以理解成一種主觀上的善意——即你自己覺得這是一種善意,但旁人不這麼想。

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海鳥的故事

莊子給我們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候,一隻海鳥來到了魯國。可能魯國的君候沒什麼動物學常識,覺得這是一隻神鳥,於是命人將海鳥迎接到魯國的宗廟裡,擺上了祭天的祭品,以及用來迎接天子的時候才能奏的樂曲、歌舞來招待海鳥。魯候想:可能這隻海鳥會感受到自己的誠意,而海鳥哪裡知道這群奇奇怪怪的人要做什麼?於是在擔驚受怕的狀態下,只活了三天就去世了。

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魯候的錯誤

莊子講的這個故事,真實歷史上是否發生過小編不得而知,但莊子的目的是讓我們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魯候的誠意不能說不足,但是海鳥卻一點沒感受到魯候的誠意,反而因此而去世。倘或當時魯侯選擇將海鳥放歸自然,或許海鳥還可以自在活下去。魯候的錯誤在於,將自己的善意,變成了對方的負擔,最終,魯侯的善意被浪費掉了,但是對方卻因為魯侯的善意而失去生命。

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善意的負擔

莊子認為,將自己的善意變成他人負擔的行為,是最大的不可取行為。而世界上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父母過多幹預孩子的作息生活。比如說音樂素養吧!音樂是講究天賦的一門學問,如果天賦不足,那麼,是很難在音樂領域取得較高成就的,但很多家長覺得學習音樂是一門很值得自豪的事情,於是強迫孩子學習音樂,最終,家長錢沒少花,但是孩子卻感到很痛苦。類似的例子還有愛情:比如說有的小夥子追求心儀的姑娘,精力、金錢都沒少投入,但是,姑娘依舊選擇成為別人的新娘。對於小夥子來說,自己付出的太多,而對於姑娘來說,小夥子付出的越多,自己感受到的負擔也越大。

我們的好意,可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學會換位

金庸先生在《白馬嘯西風》中借用李文秀之口表達了自己的這樣一種觀點: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善意淪為他人的負擔,就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瞭解到對方的價值觀、好惡,這樣,我們非但不會讓我們的善意變成他人的負擔,還可能最大化按照對方的需求,來因地制宜地釋放我們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