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賞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帶富山村

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廟街鎮營盤村委會勤勞村,只見村後青山環繞,箐邊溪水潺潺,沿著村頭蜿蜒的小路進入金園子中秋福桃種植基地,一簇簇粉紅的桃花迎風綻放,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更顯嬌豔。

春赏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带富山村

基地的桃花開得正好

桃林下,合作社聘用的脫貧戶劉光華正在給桃樹除草鬆土,不遠處,女工陳曉梅在忙著疏花修枝,陽光下疏影橫斜,桃林生機盎然。據劉光華介紹,他們一家三口於2017年脫貧,農閒之餘會到合作社就近打零工,夫妻倆一年務工收入1萬多元,加上種植福桃畝收入18000元左右,去年收入3萬餘元,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春赏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带富山村

劉光華正在察看桃樹長勢

與劉光華不一樣,巍山縣金園子中秋福桃種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吉祥的嫂子陳曉梅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和丈夫劉吉智種植了5畝福桃。“我在果園主要做除草、樹苗管理、果子套袋、採果這些活計,工錢80元一天。”陳曉梅說,“去年在合作社務工260多天,收入兩萬多元,加上自家種植的福桃,按保底收購價由合作社收購,收入3萬多元,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站在桃林下,望著不遠處對面自家漂亮的新房,陳曉梅笑了。

瞄準市場前景,一年接著一年幹,產業才能更興旺。桃林半坡上,正在給社員示範疏花的劉吉祥在2013年7月回到勤勞村,向當地農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引進中秋福桃品種並試種成功,成立了巍山縣金園子中秋福桃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金園子中秋福桃商標。幾年來,先後投入資金260萬元,發展帶動營盤村委會勤勞村、柳莊等地的農戶發展種植中秋福桃120多畝,目前種植規模達285畝,現有社員52戶。

春赏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带富山村

劉吉祥(左)在給社員示範桃樹修花

通過訂單銷售、觀光采摘、桃樹苗銷售、發展鄉村旅遊、經營農家樂等多種方式,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190萬元,淨利潤150萬元。“我們種植的福桃口感甜脆、水分足、個頭大,最大的單果實測為1.8市斤,加上又是在中秋、國慶兩節上市,剛好與夏、冬桃上市時間錯開,產品供不應求。”劉吉祥說。

一人富不算富,要帶大家謀出路。看著這幾年村子一天天發生的可喜變化,劉吉祥更加確信,當初返鄉創業的決定是正確的,村子的發展還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合作社成立7年來,先後帶動勤勞村及周邊村種桃戶1000多戶,不少向劉光華這樣的貧困戶脫了貧,有了穩固收入;像陳曉梅夫婦這樣勤勞肯幹的農戶日子越過越甜。劉吉祥說,合作社成立初期,得到了縣、鄉、村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享受到了貼息貸款、外出參觀學習、技術培訓等扶持政策,得到了鄰里鄉親的幫助。如今,合作社每年就近用工3000人次左右,每年支付工人工資30多萬,為村裡村外不便外出的農戶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

“隨著合作社經營日漸成熟,產業鏈條也會逐步增長,會為農戶帶來更多務工收入。今年想引進一臺烘乾設備,做福桃乾果,增加產品附加值,帶動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劉吉祥說。

春赏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带富山村

楊本義(中)在營盤村西區山察看新種植的福桃樹長勢

福桃種稙成效漸顯,是營盤村是著力發展一村一品,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脫貧致富的一個具體體現。該村黨總支書記楊本義介紹,2015年9月以來,營盤村全面實施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合作社發展中秋福桃種植,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產業幫扶中的組織保障和橋樑紐帶作用,在土地協調、進村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改善方面給予支持,通過合作社示範引領、致富能人帶動、貧困戶參與,促進農戶增收。

“目前,營盤村整合150萬滬滇協作項目資金和村委會利群合作社資金32.75萬元,在營盤村西區山再發展200畝中秋福桃,項目正有序實施中,建成後,對當地群眾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將起到更好地促進作用。”楊本義說。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鄭增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