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現階段義務教育"公平"與"質量"的博弈

近日,江蘇、浙江、上海先後出臺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改革辦法,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公民同招+超額搖號"的措施。"公民同招"其實已經不是新詞,前兩年在一些地方已經推出了幼升小的"公民同招+超額搖號"的政策,本次是對該政策的再一次升格,拓展至小升初階段。這也是導致本次政策引起社會關注的主要原因。因為幼升小不存在成績的考量。但小升初就有成績差異的考量。由此產生了諸多社會關注的問題。

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現階段義務教育

一、"公民同招"到底是有利於公辦校還是民辦校

第一種觀點:不利於民辦學校招生。現在很多民辦學校招生都是通過大勢宣傳、跨區招生、提前招生、高分獎勵等各種手段才實現招滿生,招"好生"的目標的。本次實行公民同招,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規範民辦學校跨區招生、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現象,這勢必影響民辦學校原有的招生體制,影響民辦學校的招生數字和質量。據報道,前兩年實行幼升小"公民同招"的地方,民辦小學招生受到嚴重影響,有的甚至出現腰斬現象。

第二種觀點:有利於民辦學校招生。之前公辦學校擁有政策優勢,資源優勢,所以民辦學校招生方面一直處於劣勢。現在實現"公民同招",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平起平坐,不少"明星"民辦學校升學率高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更能吸引學生報名。而且各地都規定,如果報名指標在招生指標範圍內,民辦學校必須全部招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招生。這使原來很多成績一般的學生因為害怕民辦學校看不上而不敢報的顧慮打消了,可能更多人會先考慮報民辦院校,特別是那些"明星學校"。

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現階段義務教育

總的來看,對民辦"明星學校"生源數量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那些低端的民辦院校估計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明星學校"的生源質量估計影響較大,因為他們不能再像往年那樣提前另設一些優惠條件去"掐尖"了,對高分生的吸引力降低。這有可能會導致因為生源質量降低,而升學率降低,明星效應減弱,導致再下一年的招生吸引力降低,又導致生源質量再降低,這樣惡性循環,最終失去明星學校的光環。這是"明星學校"面臨的最大問題。必須實現由"招得好"向"教得好"轉變才是長久之計。

二、搖號入學是公平還是不公平

現在搖號入學有三種模式,一種是就近入學+超額搖號。這是現階段很多地方實行的,這次江浙滬的政策也主要是這種。就是報名超出招生指標情況下,才進行搖號。否則就是全招。第二種是大學區搖號。有的地方為了儘量處理好學區之間的公平性,採取大學區幾個學校在一起搖號政策。第三種是最極端的。全市搖號政策。因為這個工作難度太大,目前極少地區施行。

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現階段義務教育

搖號到底是公平還是不公平?也是爭論較大。這主要是在小升初階段。

第一種觀點:搖號是最公平的。無論是任何人都是平起平坐,都有機會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無論是有權有勢還是有錢都不好使,所有人全憑運氣,都沒話說。這樣也徹底解決了"學區房"問題。

第二種觀點:搖號是偽公平。他們認為表面上看搖號很公平。但事實長忽視了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的付出。小升初不像幼升小,沒有成績差異,小學畢業很多學生的成績差異是很明顯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付出了努力,就應該得到上好學校的回報。這才是最公平的,是"憑真本事"。"就近入學"還能接受,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會上哪所中學?或者是購買學區房付出經濟成本。但是如果是僅靠"搖號"使很多學習不好的學生進入好學校,或者使學習好的學生進入不好學校,這是最大的不公平。

三、義務教育如何既保"公平"又保"質量"

義務教育是一項國策,它的第一要素是保障公平。所以說實現無差別入學是義務教育招生改革的大方向。從這個方面講,"公民同招+全部搖號入學"是符合學理的,是最公平的。但是,現階段中小學校辦學質量的差異懸殊使這項措施又蒙上了一層"偽公平"的陰影。因為它抹殺了學生的努力,是用犧牲"質量"來實現絕對公平,這事實上是吃"大鍋飯"。

所以說,無論是行政審批,是就近入學,還是搖號入學都是治標之策,都是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之間的取捨,都會有人不滿意。要徹底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公平和質量問題,最根本的是推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同地區義務教育無差別化辦學和特色化辦學相結合。給家長和學生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再加上搖號入學,這是最優狀態。

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現階段義務教育

這需要以國家對於義務教育的巨大投入為基礎,需要以管理部門對於資源優化的能力為保障。義務教育既應該是公平的,又應該是高質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