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戰“疫”一線 西城成立“應對疫情律師服務團”

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 疫情暴發後,西城區律師協會組織動員全區廣大律師成立“應對疫情律師服務團”(以下簡稱“律師服務團”),分為政府、中小微企業、社區、醫療四個法律服務組,通過電話、郵件、微信向全社會提供與疫情有關的免費法治宣傳和法律諮詢服務,目前,律師服務團共有成員119名。

服务战“疫”一线 西城成立“应对疫情律师服务团”

律師服務團律師工作場景。

幫返京人員打開“家門”

社區法律服務組解答的都是與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問題,律師們在解答問題的同時,耐心細緻地解釋防控法律依據,緩解居民的情緒,從而維護社區在疫情期間的和諧與穩定。

服务战“疫”一线 西城成立“应对疫情律师服务团”

律師服務團律師王友貴、楊金明參與社區疫情防控

“鈴鈴鈴……”晚上11點,社區法律服務組王友貴律師的手機突然響起。打電話來的是一名返京務工人員張強(化名),剛到北京因沒有社區出入證,被保安攔在門外,產生了矛盾糾紛。“您是王友貴律師吧?”張強有些著急,語速很快,不等王友貴回答,他繼續說道:“朋友告訴我您是律師服務團的,可以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我實在沒辦法了,好說歹說保安就是不讓我進,您看我現在該怎麼辦呀?”

王友貴耐心地聽著張強講述事情的經過,並不時提出問題,幾個回合下來,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並給出建議:“因為您住的房子為多人合租,所以您可以先聯繫房主與房產中介公司,再由合同上的承租人出面協調解決。”最終,在王友貴的幫助下,承租人拿著租房合同與小區物業等部門進行協商,張強順利進入小區並按照要求配合後續隔離工作。

同企業架起“連心橋”

疫情之下,許多中小微企業經營出現重大困難,面臨很大的資金鍊壓力。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組同企業架起“連心橋”,送去“定心丸”,以法治助力企業平穩渡過特殊時期。

前不久,中小微企業服務組的李娟律師接到山東一家裝飾公司的求助電話。電話中,裝飾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從北京某建材公司採購一批建築材料,後因資金緊張拖欠了部分貨款,被訴至人民法院。

在訴訟中,建材公司申請法院對裝飾公司的賬戶進行查封。後續經過耐心溝通,雙方已達成和解方案。但受疫情影響,裝飾公司賬戶未能及時解封。這對本來現金流就不充裕的裝飾公司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裝飾公司負責人說:“希望你們能幫助我們儘快解除查封。”

瞭解到裝飾公司訴求,經過李娟和組內其他律師與法院承辦法官的認真溝通,協商出解決辦法。法官採取網上開庭談話的方式,對雙方公司進行解封談話,並於庭後及時聯繫執行法官解除查封,成功幫助雙方公司消除了糾紛。

篩查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環,及時找出傳播者,切斷傳播源,如何將檢測試劑盒及時從醫院送到檢疫站,顯得尤為重要。醫療法律服務組幫助醫院解決了標本送檢、醫患矛盾、物資捐贈等法律難題,確保醫療機構在疫情防控中依法工作。

服务战“疫”一线 西城成立“应对疫情律师服务团”

律師服務團印製的普法手冊

一天下午,一名醫院工作人員打來諮詢電話,講述道:“我院司機拒絕接受核酸試劑運送任務。他這樣做是否違反了勞動法?”

醫療服務組鄭雪倩律師介紹道:“按照現階段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及《勞動合同》中的相關約定,醫院是有權與司機解除勞動關係的。”同時,鄭雪倩提示醫院,在樣本運輸的過程中,在對樣本進行密封的基礎上,還應為司機配備好口罩、防護服等防護設施。最後,司機克服了心理障礙,完成了核酸試劑運送任務。

此外,鄭雪倩還入選了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是全國唯一一位入選專家組的律師代表,六次參加專家組討論會,為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及政策提供專業法律建議。

推出“以案說法”專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戰勝疫情,要靠科學技術,更離不開法治的力量。政府法律服務組李小波律師介紹,通過梳理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涉法案例,與西城司法局聯合推出“以案說法”專題欄目,並在“法治西城”微信公眾號上進行系列推送,提高了群眾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切實把法治教育引導工作做實做細做透。

服务战“疫”一线 西城成立“应对疫情律师服务团”

截至目前,“應對疫情律師服務團”社區法律服務組解答諮詢34人次;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組解答諮詢107人次,成功調解2起勞動合同糾紛;醫療法律服務組累計提供法律諮詢60餘次,幫助醫療機構審理各類合同20餘份;政府法律服務組提供法律諮詢3次,發佈“以案說法”15期。

“無數醫療工作者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前線,還有無數的企業、個人不顧自身安危,堅持在崗,為我們生活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作為律師,也希望運用自己的法律專長,為這次抗擊疫情工作做出一份貢獻。”律師服務團的一位成員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