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房似錦跟原生家庭斷絕關係,你怎麼看?

微光下的四葉草


《安家》裡房似錦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對每個人而言,原生家庭都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我們在那裡成長,被父母生養,哪怕沒有情,也應當有義。

房似錦的爺爺去時候,她和原生家庭斷絕關係了,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原生家庭”造就我們,我們有感恩,但感恩的不是所有

我國的傳統文化裡,“孝”道是放在第一位的。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家庭讓我們得以安全健康成長,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應當感謝的,便是父母的生養之恩。

對於房似錦來講,母親潘貴雨多次索要金錢,她感謝的僅僅是“生養”這部分,但沒有“育”。

她的家人對她並不好,還剝削她。

她唯一感恩和心疼的,就是自己的爺爺。

而她的母親,卻為了從房似錦跟前得到更多的錢,欺騙和隱瞞房似錦,因此耽誤了給房似錦爺爺治病的最好機會,讓她爺爺喪失了生命。

這是房似錦最痛恨的地方,也是無法忍受的。

家庭應當是溫馨的港灣,不該一直是拖累

蔡康永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覺得從孩子到老頭的友誼都一樣,就是應該要,你支撐他,他支撐你,所以如果,有一個專門扯你後腿的人,那就不是友誼。”

我想,我們和父母之間,其實也有一種“友誼”存在,這種友誼讓我們之間可以互相取暖,彼此扶持。

但如果只有一方一直被另一方“拖累”著,卻沒有給對方提供任何幫助,這種友誼是無法成立的,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辦法繼續長久地發展下去。

房似錦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她母親從來不考慮房似錦的生活,一直從房似錦那裡索要金錢,這種不那麼“平衡”的關係,遲早有一天會倒塌。

斷絕關係,也是必然的選擇。

如果原生家庭對自己很“殘酷”,可以考慮做出新的決定

在電視和現實生活裡,被原生家庭牽制著,無法過更好生活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根源,很難去擺脫。

但若是一直在這種陰影的籠罩和困境中生存,自己便沒有辦法找到新的生活,一輩子可能都要奉獻給原生家庭。

站在房似錦的角度,原生家庭對她其實太過殘酷,她給弟弟交的首付,還的房貸,陸陸續續寄回去的錢,早就還夠了父母的生養之恩。

雖然這很難用金錢來衡量,但她母親已經不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去對待,在某些程度上,錢也本來就是可以權衡情感的。

如果真的很辛苦,可以做出這種決定,也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

:觀影看劇,帶你品味人生百態。


我是一南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早該斷了,吸血鬼一樣的家庭!三觀不正的母親,禍害三代人,爺爺不得善終,父親沒有尊嚴,弟弟活的窩囊,都要結婚的大小夥,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以後怎樣照顧家庭,養育孩子?

既然當初從家裡逃離就不要回到那個家裡去,在大城市好好紮根,買房,買在自己名下,讓自己有個家,想念爺爺恩情就把爺爺接到身邊,放不下弟弟就給弟弟安排工作,不管多累,必須要做,不能直接給錢,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的養育之恩,每月固定給生活費,只有父母的日常開銷吃飯買菜的錢,沒有多的,如果父母給了兒子,自己就沒有飯吃,到底是餓肚子還是養兒子,自己考慮,單線聯繫,每次溝通用公話,想要自己養老就聽話照做,不然就啥都沒有,撒潑打滾不好使,大不了魚死網破,我瘋了傻了死了就一分錢都沒有,自己想好!可以在外面說我不好,回我名聲,只要你說一句不好,我就真的這樣做,落實你說的話,你說我不孝順,不寄錢回家,我就真的一分錢不寄回來,對付無賴就得比她更無賴,不違法的情況下,她這種典型的窩裡橫,專挑軟柿子捏,你上面還有三個姐姐呢,你以為她們是真的沒本事嗎?只是你比較好欺負而已!不要想著,弟弟是自己帶大的,有感情放不下,他如果是女人就是個綠茶,被這樣三觀不正的母親帶大,寵壞的啃老族,想當年你一個人在外辛苦打拼,他一個男人怎麼就不能拼了,讀不了書就去學技術,有門手藝餓不了自己,學著理財,買房也不難,家裡那麼窮,縣城的房子也不貴,在城市勤奮打拼幾年回來買個小房還是可以的,要相信你能做到,他也能,首付20萬,他存個15萬,你贊助5萬可以,房貸自己慢慢還,而不是你買房子他享福,你以為你疼他,可是他這樣連自己都養不活還去結婚禍害別家姑娘和下一代嗎?



垂穎麗淇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無法改變,無法決定的事實,很殘酷,從出生起人和人的差距就存在了。而劇中房似錦跟原生家庭斷絕關係,是多年的失望變成了徹底的死心,越是沒有家庭溫暖的孩子,越渴望家庭溫暖,但人都會失望,一次次的期待換來的是一次次的變本加厲,最終都會放棄自己最期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