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房似锦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你怎么看?

微光下的四叶草


《安家》里房似锦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对每个人而言,原生家庭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我们在那里成长,被父母生养,哪怕没有情,也应当有义。

房似锦的爷爷去时候,她和原生家庭断绝关系了,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原生家庭”造就我们,我们有感恩,但感恩的不是所有

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是放在第一位的。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家庭让我们得以安全健康成长,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应当感谢的,便是父母的生养之恩。

对于房似锦来讲,母亲潘贵雨多次索要金钱,她感谢的仅仅是“生养”这部分,但没有“育”。

她的家人对她并不好,还剥削她。

她唯一感恩和心疼的,就是自己的爷爷。

而她的母亲,却为了从房似锦跟前得到更多的钱,欺骗和隐瞒房似锦,因此耽误了给房似锦爷爷治病的最好机会,让她爷爷丧失了生命。

这是房似锦最痛恨的地方,也是无法忍受的。

家庭应当是温馨的港湾,不该一直是拖累

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从孩子到老头的友谊都一样,就是应该要,你支撑他,他支撑你,所以如果,有一个专门扯你后腿的人,那就不是友谊。”

我想,我们和父母之间,其实也有一种“友谊”存在,这种友谊让我们之间可以互相取暖,彼此扶持。

但如果只有一方一直被另一方“拖累”着,却没有给对方提供任何帮助,这种友谊是无法成立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办法继续长久地发展下去。

房似锦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她母亲从来不考虑房似锦的生活,一直从房似锦那里索要金钱,这种不那么“平衡”的关系,迟早有一天会倒塌。

断绝关系,也是必然的选择。

如果原生家庭对自己很“残酷”,可以考虑做出新的决定

在电视和现实生活里,被原生家庭牵制着,无法过更好生活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根源,很难去摆脱。

但若是一直在这种阴影的笼罩和困境中生存,自己便没有办法找到新的生活,一辈子可能都要奉献给原生家庭。

站在房似锦的角度,原生家庭对她其实太过残酷,她给弟弟交的首付,还的房贷,陆陆续续寄回去的钱,早就还够了父母的生养之恩。

虽然这很难用金钱来衡量,但她母亲已经不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去对待,在某些程度上,钱也本来就是可以权衡情感的。

如果真的很辛苦,可以做出这种决定,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观影看剧,带你品味人生百态。


我是一南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早该断了,吸血鬼一样的家庭!三观不正的母亲,祸害三代人,爷爷不得善终,父亲没有尊严,弟弟活的窝囊,都要结婚的大小伙,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以后怎样照顾家庭,养育孩子?

既然当初从家里逃离就不要回到那个家里去,在大城市好好扎根,买房,买在自己名下,让自己有个家,想念爷爷恩情就把爷爷接到身边,放不下弟弟就给弟弟安排工作,不管多累,必须要做,不能直接给钱,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月固定给生活费,只有父母的日常开销吃饭买菜的钱,没有多的,如果父母给了儿子,自己就没有饭吃,到底是饿肚子还是养儿子,自己考虑,单线联系,每次沟通用公话,想要自己养老就听话照做,不然就啥都没有,撒泼打滚不好使,大不了鱼死网破,我疯了傻了死了就一分钱都没有,自己想好!可以在外面说我不好,回我名声,只要你说一句不好,我就真的这样做,落实你说的话,你说我不孝顺,不寄钱回家,我就真的一分钱不寄回来,对付无赖就得比她更无赖,不违法的情况下,她这种典型的窝里横,专挑软柿子捏,你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呢,你以为她们是真的没本事吗?只是你比较好欺负而已!不要想着,弟弟是自己带大的,有感情放不下,他如果是女人就是个绿茶,被这样三观不正的母亲带大,宠坏的啃老族,想当年你一个人在外辛苦打拼,他一个男人怎么就不能拼了,读不了书就去学技术,有门手艺饿不了自己,学着理财,买房也不难,家里那么穷,县城的房子也不贵,在城市勤奋打拼几年回来买个小房还是可以的,要相信你能做到,他也能,首付20万,他存个15万,你赞助5万可以,房贷自己慢慢还,而不是你买房子他享福,你以为你疼他,可是他这样连自己都养不活还去结婚祸害别家姑娘和下一代吗?



垂颖丽淇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无法改变,无法决定的事实,很残酷,从出生起人和人的差距就存在了。而剧中房似锦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是多年的失望变成了彻底的死心,越是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越渴望家庭温暖,但人都会失望,一次次的期待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变本加厉,最终都会放弃自己最期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