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1938年,國民黨將領紛紛建議主動決口阻敵。國民政府的軍事顧問德國人法肯豪森就抗日問題向蔣介石提出了應付時局的建議,他認為:為了確保隴海交通大動脈,維持與動力資源大省山西的堅固聯繫,中國最初的戰線必須推進至河北的滄州至保定一線,而黃河則為。“最後的戰線……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以增厚其防禦力”。

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法肯豪森的建議受到了國民黨政府的重視,從後來中國抗戰的實情來看,其建議的很大部分為國民黨政府所採納,這在《國民政府1937年度作戰計劃》(甲)案中表現出比較清晰的繼承關係。01938年初,陳果夫從黃河與中日戰爭關係的角度,向蔣介石進言:“臺兒莊大捷舉國歡騰,抗戰前途或者可能從此轉入佳境,惟黃河南岸千餘里頗不易守,大汛時恐敵以決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陵等縣死守,則隨時皆可以水反攻制敵。”許多將領也紛紛提出決開黃河的建議,如白崇禧、熊斌、何成璞、黃新吾、劉仲元等將領。這些將領的建議,促成了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的決斷。

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其一,花園口決堤具有一定的軍事意義。其一,花園口決堤,在一定程度上殲滅許多日軍。由於黃水橫流,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商水一帶,使許多日軍來不及撤退,如日軍的第14師團的一個混成聯隊、一個炮兵大隊、一個騎兵中隊,坦克十餘輛被洪水困於中牟。第16師團一部約三千餘人,因洪水受阻,退至尉氏。同時為國民黨軍隊創立了有利形勢,大約2000多日軍被國民黨軍隊消滅,其餘倉惶逃走。迫使日軍在這一帶的追擊行動立即停止。

其二,花園口決堤達到了阻止日軍西進和南下的戰略目的,給侵華日軍造成了威脅,破壞了日軍兩面夾擊武漢,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日軍佔領了徐州,溝通了南北戰場,本來可以南北兩地齊頭並進,拿下隴海線使南北西三個戰場聯成一片,然後攻取西北和西南。由於黃水氾濫,基本使南北戰場處於隔絕狀態,迫使日軍改變從北面和東面、南面圍攻武漢的計劃,改以由華中派遣軍繞道合肥、安慶、沿長沙一線主攻武漢,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日軍的攻勢。

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其三,花園口決堤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花園口決堤給飽受戰亂之災的中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花園口決堤使豫皖蘇三省44個縣市1250萬人慘遭巨災,“河南21個縣市900萬畝耕地被淹,江蘇耕地陸沉1100餘萬畝,傾家蕩產者480餘萬人。“總計受災人民不少於6000萬。自1938年6月至1947年2月黃河迴歸故道,共八年又八個月,黃泛區年年受災,餓俘遍野,人們蒙受了巨大的苦難。

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花園口決堤,擋住了日軍西進之勢,迫使敵主力南移,而溯長江西犯,暫時保住了平漢線,贏得了準備武漢保衛戰和戰略大轉移的寶貴時間,對於堅持持久抗戰具有戰略意義;並使賈魯河黃泛區形成一道天然防線。花園口決堤同時給黃泛區的三省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數以百萬計的民宅被沖毀,數十萬人被淹死,上千萬畝良田被淹沒,1000多萬災民流離失所。由於國民黨政府在決口前採取了一些措施:動員農民遷移、對農民進行安置、救濟等。如羅震代鄭縣縣長髮放居民遷移費僅一萬元。這也減少了一些損失。如果國民黨政府採取有計劃的、更具體的、更有利的措施,並在決口前廣泛地發動和動員人民群眾,投入更多的財力的話,損失將會大大減少,這樣,它取得的軍事價值將會更顯著。

花園口決堤成果,阻擊三千日軍,淹死數十萬人

【1】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2編),臺灣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篡委員會,1981年.第41頁。

【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初編印《蔣介石製造的黃河花園口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