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f72
歷史像張紙,總是被人隨意塗抹,正史有正史的說法,野史有野史的耐人尋味。
今天,我們就以正史的角度來分析,如果龐統沒有死,諸葛亮不入蜀,真正的結局會怎樣?
一、很久以來,人們認為龐統與諸葛亮是三國中絕妙的點睛之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如果兩者相匹敵,又恰好同位一人效勞,那麼出主意的人多了,就不行了.很顯然,就是一山難容二虎的道理所在。
二、正史中龐統表現並不突出。人設被演繹的成分大,劉備武將方面的素質絕佳,但智囊卻稍遜一籌,應該說如果龐統不死,那麼諸葛亮就坐鎮荊州不需要入西川,也許就不會發生關羽丟荊州的事。
三、由於蜀漢表現過於強勢,導致
孫劉聯盟必將走向破裂,三國混戰也成為必然,而且蜀漢如果擁有兩荊加上漢中地,再派馬超和法正奪取涼州,這個勢力就會更加龐大。四、三國時期很大程度人口力覺定勝負力,蜀漢人口方面還是不能超過曹魏,國力比起曹魏還不足,龐統不死的話,必然和諸葛亮爭權,蜀漢內部也面臨分裂。
所以說,要想勝,還是需要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下功夫。
另附史料:
《評點本》第六十三回總評中寫道:“歷史上的龐統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作為劉備的主要助手,協助指揮全軍,取白水,襲涪城,奪綿竹,節節勝利,進圍雒城,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直到建安十九年(214),攻城時不幸中流矢身亡,年僅三十六歲。此後不久,劉備便奪得雒城,進逼成都。而諸葛亮則是在這年初統兵人蜀,與張飛、趙雲等‘分定郡縣’,然後‘與先主共圍成都’。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虛構了龐統在‘落鳳他在率兵坡’遭到埋伏,被亂箭射死的情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以便諸葛亮儘早入蜀。這樣,龐統所起的關鍵作用被降低,諸葛亮則被寫成了奪取益州的主要指揮者。這對龐統來說不夠公平。”劉備奪取益州,順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後又以益州為根據地,奪取漢中,達到其一生事業的頂峰,龐統對此功莫大焉。而龐統的不幸犧牲,則使劉備失去一臂,是劉蜀集團的巨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早死,諸葛亮要麼可以晚幾年入蜀,要麼可在劉備定蜀後與龐統互相置換(諸葛亮到成都輔佐劉備,龐統則去鎮守荊州);果真如此的話,荊州或許不會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會大不一樣。(蜀國即使有諸葛亮和龐統也難統一全國)儘管史實已無法改變,但英才早逝卻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
。
所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才是兵家長勝之本,這場由臥龍與鳳雛掀起的猜想,終歸是演繹帶來的絕妙之筆!
小超人正正
這要看龐統沒死是哪種‘沒死’。
最優的‘沒死’:那就是龐統+魏延+黃忠的荊州班底直接打穿了劉璋,劉璋見到皇叔手下這麼如狼似虎直接投了,然後益州其他地方就可以風騷地傳檄而定。故事發生到這裡會出IF路線,那就是百分百觸發諸葛亮入川,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CEO,法正和龐統作為謀主有可能繼續留在身邊,但龐統也有大概率會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因為當時沒多久就準備打漢中,法正更有優勢,而荊州也需要一個有份量的謀主。這時候的荊州可不是演義裡的荊州,坐擁荊南四郡而且荊州兵團沒有進去支援皇叔所以人員齊備,這可是一個3-5W人的野戰兵團。當初呂蒙為啥能偷家,就是因為荊南空虛。只不過孫權肯定會索要荊州,當時皇叔說等我拿了涼州我給你荊州。孫權撕破臉皮偷襲荊南,現在偷不了,會不會找其他地方捅刀子就難說了。至於二爺改會不會觸發那一波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進而走一波北定中原,這個就難說了。
次優解‘沒死’:那就是在落鳳坡撿回一條命。但是依然軍力不足(是真的不足)。題主要求丞相繼續蹲荊州,那大概率就是二爺或者三爺帶著趙雲進川去幫場。然後丞相還是會入川,龐統回荊州的話,最起碼在關羽處理孫權的一系列外交操作上會得體得多。至於後續打成啥樣,這還真的要看關羽對龐統的好感度如何。(其實換張飛搭龐統守荊州我覺得是最好的。)
Shuaibi福哥解說
首先看很多人說臥龍鳳雛不能共處,還有說諸葛亮排擠龐統,我們只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內容看,龐統是從東吳方面過來的,剛開始劉備是不重視的,只是委任小官,也是魯肅的勸說和諸葛亮的建議,劉備才重視龐統的,所以說諸葛亮排擠龐統是沒道理的!
也就是因為龐統是從東吳過來的,本身又落後臥龍一個身位,所以更急於證明自己,隨軍入川,慘死落鳳坡,打亂了劉備軍的佈局,諸葛亮匆匆入川,導致沒人能制衡關羽!
另一方面,龍鳳和諧的場面沒出現,也很可能是龍鳳相爭!鳳雛既然隨軍入川,臥龍也要坐鎮荊州,因為荊州有關羽在,關羽剛開始連諸葛亮都看不起,黃忠馬超冊封五虎大將,關羽都不滿!這個時候派個剛投誠過來龐統,關羽能聽下去意見?劉備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量!帶龐統入川可能是劉備的無奈!
另開一個腦洞,劉備就真的完全放心諸葛亮嗎?要知道對面東吳可是有諸葛瑾在的!諸葛瑾也是位高權重的!但是龐統的突然死亡,劉備沒辦法只能急招諸葛入川,導致無人制衡關羽,如果有諸葛在,也許荊州不會那麼丟失!
但是如果說龐統沒死,諸葛留在荊州,就能改變三國局勢,真不一定,荊州是東吳不會放棄的執念,這樣新成立的蜀國就要面對北有曹魏,東有東吳,雙線作戰,可能面對的壓力更大,當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是開個腦洞還是可以的!歡迎討論!
雪流星落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沒有入川,這就說龐統跟著主公劉備,打下四川,趕走劉璋,諸葛亮依然在荊州和關羽共同對抗曹操和孫權。
依照劉備的行事方式,為了他的漢家天下,曹操就會兩路受氣,龐統輔佐劉備出祁山,進攻,諸葛亮和關羽從荊州北攻,直取許都。
結果會怎樣我們先看看當年關羽的戰績。
關羽水淹七軍,當時,關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畢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戰略位置,曹操以于禁為徵南大將軍,龐德為先鋒,浩浩蕩蕩的向關羽進發。于禁說是有七軍,並不是代表的軍隊數量更多,在《說文解字》中表述“軍”是個量詞,一軍人數為四千人,這樣來算,七軍就是2.8萬人,不到三萬。在三國的時候這已經是大部隊了。第一次接觸龐德的先鋒部隊,關羽和龐德大戰幾十回合,不分上下,簡直刷新了對龐德武力的認知,並且讓關羽中箭,關羽只能息戰養傷。等傷勢差不多的時候,登山查看,看著在山谷紮營的曹軍和波濤洶湧的襄水,一時計上心頭。當天吩咐下去,直到一天夜晚掘開江堤,直接于禁的七軍全部送給魚鱉了,于禁作為主帥,在雨水氾濫的時節,居然會想著駐紮山谷之處,真是不長腦子。水淹七軍讓關羽威震天下,無人敢於爭鋒。曹操都驚嚇的要遷都避難,晚上睡覺恐怕都睡不踏實,劉備恐怕直接做夢能笑醒。
如果龐統輔佐劉備出祁山,關羽和諸葛亮繼續進攻樊城,交好孫權,曹操的結局是不太樂觀的。至少劉備的勝算更高了。打下曹操,天下依然是漢家的天下,那江南的山水絕不是孫家的山水了。天下歸漢也是歷史的另一種結局。
我是曹城少年,願你順心康健。
曹城少年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沒如川,也許三國的歷史要改寫。
其一,有龐統在,劉備打仗有軍師,會實現拿下益州的計劃。儘管劉備在收取益州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尤其是所帶兵力不足,需要荊州方面支援。但荊州方面可以支援兵將,如派趙雲、張飛等帶兵入川作戰,諸葛亮不用挪窩,可以繼續坐鎮荊州。
其二,諸葛亮不入川,就不存在關羽守荊州。那樣諸葛亮會很好地實施“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策略,牢固地守住荊州。即使後來關羽進攻曹軍,有諸葛亮坐鎮,後方肯定無憂,不會被東吳偷襲。
其三,與益州相比,荊州儘管處在曹操和孫權的勢力範圍中間,但在荊州可以直接向曹操發起進攻,還可以擋住孫權入川的路,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對劉備來說,荊州是他的橋頭堡,也是兩翼之一。劉備入川時帶的是荊州的二線部隊,大將是魏延和黃忠,而不是關羽、張飛和趙雲,可見劉備高度重視荊州,把得力干將都留下了,並由諸葛亮主持荊州事務。
其四,荊州對劉備來說,還是重要的人才基地。在劉備連取帶借,獲得荊州的主要部分後,過去劉表的部下基本都投奔他了,魏延、黃忠、馬良、蔣琬等文武人才都是那時跟隨劉備的。而且,荊州人口充足,為劉備提供了充足的兵源,還有較強的水軍。可以說,劉備部隊的主力就是荊州軍,益州在補充兵源方面不如荊州。後來關羽失了荊州,劉備討伐東吳失敗,讓荊州軍損失較大,諸葛亮北伐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將士的不足。
其五,如果龐統活到劉備當漢中王,諸葛亮依然坐鎮荊州,那麼劉備就有從益州和荊州兩路北伐,佔據中原、統一中國的可能。由此可見,個人對歷史是有撬動作用的。龐統的生死關係到諸葛亮是否入川,關係到荊州和劉備的事業。但這一切都是假設和推演,歷史可以還原真相,但已沒有可能改寫。
瀾石記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沒有入川,這就說龐統跟著主公劉備,打下四川,趕走劉璋,諸葛亮依然在荊州和關羽共同對抗曹操和孫權。
依照劉備的行事方式,為了他的漢家天下,曹操就會兩路受氣,龐統輔佐劉備出祁山,進攻,諸葛亮和關羽從荊州北攻,直取許都。
結果會怎樣我們先看看當年關羽的戰績。
關羽水淹七軍,當時,關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畢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戰略位置,曹操以于禁為徵南大將軍,龐德為先鋒,浩浩蕩蕩的向關羽進發。于禁說是有七軍,並不是代表的軍隊數量更多,在《說文解字》中表述“軍”是個量詞,一軍人數為四千人,這樣來算,七軍就是2.8萬人,不到三萬。在三國的時候這已經是大部隊了。第一次接觸龐德的先鋒部隊,關羽和龐德大戰幾十回合,不分上下,簡直刷新了對龐德武力的認知,並且讓關羽中箭,關羽只能息戰養傷。
等傷勢差不多的時候,登山查看,看著在山谷紮營的曹軍和波濤洶湧的襄水,一時計上心頭。當天吩咐下去,直到一天夜晚掘開江堤,直接于禁的七軍全部送給魚鱉了,于禁作為主帥,在雨水氾濫的時節,居然會想著駐紮山谷之處,真是不長腦子。水淹七軍讓關羽威震天下,無人敢於爭鋒。曹操都驚嚇的要遷都避難,晚上睡覺恐怕都睡不踏實,劉備恐怕直接做夢能笑醒。
如果龐統輔佐劉備出祁山,關羽和諸葛亮繼續進攻樊城,交好孫權,曹操的結局是不太樂觀的。至少劉備的勝算更高了。打下曹操,天下依然是漢家的天下,那江南的山水絕不是孫家的山水了。天下歸漢也是歷史的另一種結局。
懸疑日誌2
龐統沒死,劉備就沒有理由開戰入川。諸葛亮不隨劉備入川,劉備很難功下,三國也不會形成。龐統借劉備的白馬在落鳳坡,被川軍亂箭射死。是為了讓劉備有充分的理由攻佔川蜀之地,可謂用心良苦。
龐統智謀不輸諸葛亮的軍師,怎會不知道在落鳳坡有埋伏,很明顯是在幫劉備有充分的理由攻入川蜀之地。在落鳳坡的張任看到騎著白馬的隊伍而來的時候,便以為上面坐著的是劉備,乃亂箭齊發將他射死了。龐統不死,諸葛亮不入川,三國難鼎立。
瀾灣鄉野
龐統是劉備入川和入主益州的首功之人,關羽戰敗被殺和劉備伐吳兵敗夷陵都和龐統之死有莫大關係。
龐統如果不死,他和諸葛亮兩人必有一人留守荊州,而不是隻有關羽一人鎮守荊州,身邊缺乏一位重量級的謀士!而此人十有八九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荊州人脈很廣,有他在可以鞏固孫劉聯盟,且不說襄樊之戰是否能打起來,如果襄樊之戰仍然不可避免,孫權未必會偷襲荊州,即使偷襲荊州,有諸葛亮留守,糜芳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劉封和孟達也有出兵的可能性,或許可以支撐到關羽援軍的到來。
關羽不死,荊州不失,劉備也沒必要伐吳,也就不會有動搖蜀漢國運的夷陵之戰的慘敗,那個時候的劉備兵強馬壯,在曹操病逝之時,劉備麾下五虎上將和法正等人都在,實力足可與曹丕一戰!
諸葛亮《隆中對》早就提出益州和荊州兵分兩路北伐中原的構想,曹操一死正是天下有變的大好時機,關羽和諸葛亮北上襄樊,劉備、龐統、魏延、趙雲、馬超出漢中攻涼州或關中,法正、劉封和孟達出東三郡協助關羽,如此一來劉備大有可為,拿下荊州北部,涼州,關中等地都將成為可能!
可惜龐統一死,諸葛亮只能入川,荊州只剩下關羽一人鎮守,劉備重心西移,荊州兵力不足以面對兩面作戰,最後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也落入孫權之手,劉備也失去了成就霸業的機會。
百丈之溪
劉備陣營中,更是出現了一位非常厲害的謀士,此人是能夠媲美諸葛亮的,也就是說能夠與諸葛亮齊名。他就是龐統,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出現的次數很多。要說三國時謀士裡誰的名氣與實力不符合,那麼此人肯定還是龐統。
龐統
如果說龐統未死,諸葛亮未入川,三國局勢會不會改變,蜀國會不會滅亡,這種假設,很難論證。借用諸葛亮後出師表的一句話。此外,強調一下諸葛亮入川,和龐統死不死沒關係,注意看時間線,先召諸葛亮,後攻雒城。
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正史中,龐統都是很“水”的。後世對龐統的評價是“少時樸鈍”,這意思就是說龐統年少的時候並不算聰明。之後龐統就拜在了司馬徽的門下,拜訪司馬徽之後,龐統的名氣逐漸上升。可是龐統的名氣雖然上升,但是龐統基本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為。
司馬徽
龐統的老師司馬徽他曾和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但是為啥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還是沒有得到天下呢?那是因為在這一句中還有下一句:子初孝直亡一人漢室則難興,顯然劉備是根本不知道這句話的。
諸葛亮
現如今看來,龐統與諸葛亮相比,還是相差很多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諸葛亮作為蜀漢的頂級謀士,在劉備建功立業的過程中,肯定是發揮了很大作用的。只不過龐統過早的死亡,要是活久一點才華說不定能充分展示。龐統的一生中,是沒有實質性戰績的。
劉備
劉備不能統一三國,主要緣由仍是氣力太弱,西川偏居一偶,固然易守難攻,但要搶奪全國,在後勤、財力各方面都沒有曹魏政權弱小。並且臥龍、鳳雛,假如二者兼得,又能學劉邦,緩稱王、廣積糧,在兩大明星謀士輔佐下,劉備大概真能實現夢想吧。惋惜天不佑劉備,鳳雛早亡預示著劉蜀政權肯定是三國內部開始滅亡政權。
世事無常事,但有天理在。一個得不到天助的勢力,無論自己多麼努力,終必將歸於失敗。
可愛的小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果龐統沒死,劉備得到四川的時間就會更晚因為正是龐統的死讓以仁義為本的劉備集團有了進攻西川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去對付劉璋。如果龐統沒死劉備也就沒有理由攻打西川,如果諸葛亮不如川就會和關羽一起守荊州,有諸葛亮的輔佐關羽就會迅速成長為荊州霸主劉備集團就會空前強大,臥龍、鳳雛得一個就能得天下,而劉備得了兩個更是能得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