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入川,三国会怎么样?

wucf72


历史像张纸,总是被人随意涂抹,正史有正史的说法,野史有野史的耐人寻味

今天,我们就以正史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庞统没有死,诸葛亮不入蜀,真正的结局会怎样?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庞统与诸葛亮是三国中绝妙的点睛之笔,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如果两者相匹敌,又恰好同位一人效劳,那么出主意的人多了,就不行了.很显然,就是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所在。

二、正史中庞统表现并不突出。人设被演绎的成分大,刘备武将方面的素质绝佳,但智囊却稍逊一筹,应该说如果庞统不死,那么诸葛亮就坐镇荆州不需要入西川,也许就不会发生关羽丢荆州的事。

三、由于蜀汉表现过于强势,导致

孙刘联盟必将走向破裂三国混战也成为必然,而且蜀汉如果拥有两荆加上汉中地,再派马超和法正夺取凉州,这个势力就会更加庞大。

四、三国时期很大程度人口力觉定胜负力,蜀汉人口方面还是不能超过曹魏,国力比起曹魏还不足,庞统不死的话,必然和诸葛亮争权,蜀汉内部也面临分裂。

所以说,要想胜,还是需要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下功夫。

另附史料

《评点本》第六十三回总评中写道:“历史上的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协助指挥全军,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节节胜利,进围雒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直到建安十九年(214),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身亡,年仅三十六岁。此后不久,刘备便夺得雒城,进逼成都。而诸葛亮则是在这年初统兵人蜀,与张飞、赵云等‘分定郡县’,然后‘与先主共围成都’。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虚构了庞统在‘落凤他在率兵坡’遭到埋伏,被乱箭射死的情节,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以便诸葛亮尽早入蜀。这样,庞统所起的关键作用被降低,诸葛亮则被写成了夺取益州的主要指挥者。这对庞统来说不够公平。”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后又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汉中,达到其一生事业的顶峰,庞统对此功莫大焉。而庞统的不幸牺牲,则使刘备失去一臂,是刘蜀集团的巨大损失。如果庞统不早死,诸葛亮要么可以晚几年入蜀,要么可在刘备定蜀后与庞统互相置换(诸葛亮到成都辅佐刘备,庞统则去镇守荆州);果真如此的话,荆州或许不会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会大不一样。(蜀国即使有诸葛亮和庞统也难统一全国)尽管史实已无法改变,但英才早逝却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才是兵家长胜之本,这场由卧龙与凤雏掀起的猜想,终归是演绎带来的绝妙之笔!


小超人正正


这要看庞统没死是哪种‘没死’。

最优的‘没死’:那就是庞统+魏延+黄忠的荆州班底直接打穿了刘璋,刘璋见到皇叔手下这么如狼似虎直接投了,然后益州其他地方就可以风骚地传檄而定。故事发生到这里会出IF路线,那就是百分百触发诸葛亮入川,原因很简单,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CEO,法正和庞统作为谋主有可能继续留在身边,但庞统也有大概率会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因为当时没多久就准备打汉中,法正更有优势,而荆州也需要一个有份量的谋主。这时候的荆州可不是演义里的荆州,坐拥荆南四郡而且荆州兵团没有进去支援皇叔所以人员齐备,这可是一个3-5W人的野战兵团。当初吕蒙为啥能偷家,就是因为荆南空虚。只不过孙权肯定会索要荆州,当时皇叔说等我拿了凉州我给你荆州。孙权撕破脸皮偷袭荆南,现在偷不了,会不会找其他地方捅刀子就难说了。至于二爷改会不会触发那一波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进而走一波北定中原,这个就难说了。

次优解‘没死’:那就是在落凤坡捡回一条命。但是依然军力不足(是真的不足)。题主要求丞相继续蹲荆州,那大概率就是二爷或者三爷带着赵云进川去帮场。然后丞相还是会入川,庞统回荆州的话,最起码在关羽处理孙权的一系列外交操作上会得体得多。至于后续打成啥样,这还真的要看关羽对庞统的好感度如何。(其实换张飞搭庞统守荆州我觉得是最好的。)





Shuaibi福哥解说


首先看很多人说卧龙凤雏不能共处,还有说诸葛亮排挤庞统,我们只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内容看,庞统是从东吴方面过来的,刚开始刘备是不重视的,只是委任小官,也是鲁肃的劝说和诸葛亮的建议,刘备才重视庞统的,所以说诸葛亮排挤庞统是没道理的!

也就是因为庞统是从东吴过来的,本身又落后卧龙一个身位,所以更急于证明自己,随军入川,惨死落凤坡,打乱了刘备军的布局,诸葛亮匆匆入川,导致没人能制衡关羽!

另一方面,龙凤和谐的场面没出现,也很可能是龙凤相争!凤雏既然随军入川,卧龙也要坐镇荆州,因为荆州有关羽在,关羽刚开始连诸葛亮都看不起,黄忠马超册封五虎大将,关羽都不满!这个时候派个刚投诚过来庞统,关羽能听下去意见?刘备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带庞统入川可能是刘备的无奈!

另开一个脑洞,刘备就真的完全放心诸葛亮吗?要知道对面东吴可是有诸葛瑾在的!诸葛瑾也是位高权重的!但是庞统的突然死亡,刘备没办法只能急招诸葛入川,导致无人制衡关羽,如果有诸葛在,也许荆州不会那么丢失!

但是如果说庞统没死,诸葛留在荆州,就能改变三国局势,真不一定,荆州是东吴不会放弃的执念,这样新成立的蜀国就要面对北有曹魏,东有东吴,双线作战,可能面对的压力更大,当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开个脑洞还是可以的!欢迎讨论!




雪流星落


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有入川,这就说庞统跟着主公刘备,打下四川,赶走刘璋,诸葛亮依然在荆州和关羽共同对抗曹操和孙权。

依照刘备的行事方式,为了他的汉家天下,曹操就会两路受气,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进攻,诸葛亮和关羽从荆州北攻,直取许都。

结果会怎样我们先看看当年关羽的战绩。

关羽水淹七军,当时,关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毕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战略位置,曹操以于禁为征南大将军,庞德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关羽进发。于禁说是有七军,并不是代表的军队数量更多,在《说文解字》中表述“军”是个量词,一军人数为四千人,这样来算,七军就是2.8万人,不到三万。在三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大部队了。第一次接触庞德的先锋部队,关羽和庞德大战几十回合,不分上下,简直刷新了对庞德武力的认知,并且让关羽中箭,关羽只能息战养伤。等伤势差不多的时候,登山查看,看着在山谷扎营的曹军和波涛汹涌的襄水,一时计上心头。当天吩咐下去,直到一天夜晚掘开江堤,直接于禁的七军全部送给鱼鳖了,于禁作为主帅,在雨水泛滥的时节,居然会想着驻扎山谷之处,真是不长脑子。水淹七军让关羽威震天下,无人敢于争锋。曹操都惊吓的要迁都避难,晚上睡觉恐怕都睡不踏实,刘备恐怕直接做梦能笑醒。

如果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关羽和诸葛亮继续进攻樊城,交好孙权,曹操的结局是不太乐观的。至少刘备的胜算更高了。打下曹操,天下依然是汉家的天下,那江南的山水绝不是孙家的山水了。天下归汉也是历史的另一种结局。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如川,也许三国的历史要改写。

其一,有庞统在,刘备打仗有军师,会实现拿下益州的计划。尽管刘备在收取益州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所带兵力不足,需要荆州方面支援。但荆州方面可以支援兵将,如派赵云、张飞等带兵入川作战,诸葛亮不用挪窝,可以继续坐镇荆州。

其二,诸葛亮不入川,就不存在关羽守荆州。那样诸葛亮会很好地实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策略,牢固地守住荆州。即使后来关羽进攻曹军,有诸葛亮坐镇,后方肯定无忧,不会被东吴偷袭。


其三,与益州相比,荆州尽管处在曹操和孙权的势力范围中间,但在荆州可以直接向曹操发起进攻,还可以挡住孙权入川的路,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刘备来说,荆州是他的桥头堡,也是两翼之一。刘备入川时带的是荆州的二线部队,大将是魏延和黄忠,而不是关羽、张飞和赵云,可见刘备高度重视荆州,把得力干将都留下了,并由诸葛亮主持荆州事务。

其四,荆州对刘备来说,还是重要的人才基地。在刘备连取带借,获得荆州的主要部分后,过去刘表的部下基本都投奔他了,魏延、黄忠、马良、蒋琬等文武人才都是那时跟随刘备的。而且,荆州人口充足,为刘备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还有较强的水军。可以说,刘备部队的主力就是荆州军,益州在补充兵源方面不如荆州。后来关羽失了荆州,刘备讨伐东吴失败,让荆州军损失较大,诸葛亮北伐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将士的不足。

其五,如果庞统活到刘备当汉中王,诸葛亮依然坐镇荆州,那么刘备就有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北伐,占据中原、统一中国的可能。由此可见,个人对历史是有撬动作用的。庞统的生死关系到诸葛亮是否入川,关系到荆州和刘备的事业。但这一切都是假设和推演,历史可以还原真相,但已没有可能改写。


澜石记


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有入川,这就说庞统跟着主公刘备,打下四川,赶走刘璋,诸葛亮依然在荆州和关羽共同对抗曹操和孙权。

依照刘备的行事方式,为了他的汉家天下,曹操就会两路受气,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进攻,诸葛亮和关羽从荆州北攻,直取许都。

结果会怎样我们先看看当年关羽的战绩。

关羽水淹七军,当时,关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毕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战略位置,曹操以于禁为征南大将军,庞德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关羽进发。于禁说是有七军,并不是代表的军队数量更多,在《说文解字》中表述“军”是个量词,一军人数为四千人,这样来算,七军就是2.8万人,不到三万。在三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大部队了。第一次接触庞德的先锋部队,关羽和庞德大战几十回合,不分上下,简直刷新了对庞德武力的认知,并且让关羽中箭,关羽只能息战养伤。

等伤势差不多的时候,登山查看,看着在山谷扎营的曹军和波涛汹涌的襄水,一时计上心头。当天吩咐下去,直到一天夜晚掘开江堤,直接于禁的七军全部送给鱼鳖了,于禁作为主帅,在雨水泛滥的时节,居然会想着驻扎山谷之处,真是不长脑子。水淹七军让关羽威震天下,无人敢于争锋。曹操都惊吓的要迁都避难,晚上睡觉恐怕都睡不踏实,刘备恐怕直接做梦能笑醒。

如果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关羽和诸葛亮继续进攻樊城,交好孙权,曹操的结局是不太乐观的。至少刘备的胜算更高了。打下曹操,天下依然是汉家的天下,那江南的山水绝不是孙家的山水了。天下归汉也是历史的另一种结局。


悬疑日志2


庞统没死,刘备就没有理由开战入川。诸葛亮不随刘备入川,刘备很难功下,三国也不会形成。庞统借刘备的白马在落凤坡,被川军乱箭射死。是为了让刘备有充分的理由攻占川蜀之地,可谓用心良苦。

庞统智谋不输诸葛亮的军师,怎会不知道在落凤坡有埋伏,很明显是在帮刘备有充分的理由攻入川蜀之地。在落凤坡的张任看到骑着白马的队伍而来的时候,便以为上面坐着的是刘备,乃乱箭齐发将他射死了。庞统不死,诸葛亮不入川,三国难鼎立。




澜湾乡野


庞统是刘备入川和入主益州的首功之人,关羽战败被杀和刘备伐吴兵败夷陵都和庞统之死有莫大关系。

庞统如果不死,他和诸葛亮两人必有一人留守荆州,而不是只有关羽一人镇守荆州,身边缺乏一位重量级的谋士!而此人十有八九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荆州人脉很广,有他在可以巩固孙刘联盟,且不说襄樊之战是否能打起来,如果襄樊之战仍然不可避免,孙权未必会偷袭荆州,即使偷袭荆州,有诸葛亮留守,糜芳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刘封和孟达也有出兵的可能性,或许可以支撑到关羽援军的到来。

关羽不死,荆州不失,刘备也没必要伐吴,也就不会有动摇蜀汉国运的夷陵之战的惨败,那个时候的刘备兵强马壮,在曹操病逝之时,刘备麾下五虎上将和法正等人都在,实力足可与曹丕一战!

诸葛亮《隆中对》早就提出益州和荆州兵分两路北伐中原的构想,曹操一死正是天下有变的大好时机,关羽和诸葛亮北上襄樊,刘备、庞统、魏延、赵云、马超出汉中攻凉州或关中,法正、刘封和孟达出东三郡协助关羽,如此一来刘备大有可为,拿下荆州北部,凉州,关中等地都将成为可能!

可惜庞统一死,诸葛亮只能入川,荆州只剩下关羽一人镇守,刘备重心西移,荆州兵力不足以面对两面作战,最后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也落入孙权之手,刘备也失去了成就霸业的机会。





百丈之溪


刘备阵营中,更是出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谋士,此人是能够媲美诸葛亮的,也就是说能够与诸葛亮齐名。他就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出现的次数很多。要说三国时谋士里谁的名气与实力不符合,那么此人肯定还是庞统。

庞统

如果说庞统未死,诸葛亮未入川,三国局势会不会改变,蜀国会不会灭亡,这种假设,很难论证。借用诸葛亮后出师表的一句话。此外,强调一下诸葛亮入川,和庞统死不死没关系,注意看时间线,先召诸葛亮,后攻雒城。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正史中,庞统都是很“水”的。后世对庞统的评价是“少时朴钝”,这意思就是说庞统年少的时候并不算聪明。之后庞统就拜在了司马徽的门下,拜访司马徽之后,庞统的名气逐渐上升。可是庞统的名气虽然上升,但是庞统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

司马徽

庞统的老师司马徽他曾和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但是为啥刘备两个人都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天下呢?那是因为在这一句中还有下一句: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则难兴,显然刘备是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

诸葛亮

现如今看来,庞统与诸葛亮相比,还是相差很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顶级谋士,在刘备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肯定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只不过庞统过早的死亡,要是活久一点才华说不定能充分展示。庞统的一生中,是没有实质性战绩的。

刘备

刘备不能统一三国,主要缘由仍是气力太弱,西川偏居一偶,固然易守难攻,但要抢夺全国,在后勤、财力各方面都没有曹魏政权弱小。并且卧龙、凤雏,假如二者兼得,又能学刘邦,缓称王、广积粮,在两大明星谋士辅佐下,刘备大概真能实现梦想吧。惋惜天不佑刘备,凤雏早亡预示着刘蜀政权肯定是三国内部开始灭亡政权。

世事无常事,但有天理在。一个得不到天助的势力,无论自己多么努力,终必将归于失败。


可爱的小豫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庞统没死,刘备得到四川的时间就会更晚因为正是庞统的死让以仁义为本的刘备集团有了进攻西川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去对付刘璋。如果庞统没死刘备也就没有理由攻打西川,如果诸葛亮不如川就会和关羽一起守荆州,有诸葛亮的辅佐关羽就会迅速成长为荆州霸主刘备集团就会空前强大,卧龙、凤雏得一个就能得天下,而刘备得了两个更是能得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