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有些國家的“佛系抗疫”相比,我們在疫情防控上做對了什麼?


跟有些國家的“佛系抗疫”相比,我們在疫情防控上做對了什麼?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是傳染源,即體內有病原體生產、繁殖,並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和易受感染的動物。目前,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染源是受病毒感染的患者。

傳染病流行的第二個環節是傳播途徑,即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到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環境中所經歷的全過程,包括空氣傳播、水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節肢動物傳播、土壤傳播、醫源性傳播、垂直傳播等。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垂直傳播、糞口途徑。主要基於以下證據:廣東、山東等地的門把手上檢測出了病毒,一名出生30小時後的新生兒被檢測出咽拭子核酸陽性,深圳、武漢等地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了活病毒等。傳染病流行的第三個環節是易感人群,即那些容易感染上某種傳染病的群體。當前,科學家認為所有人群對新冠病毒均易感,各個年齡段均有病例報告。

傳染病的有效控制要遵從以下三種基本原則: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針對傳染源,我國目前已採取了嚴控的隔離措施。武漢從2020年1月23日開始封城,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更大程度的暴發;而各地針對已有的確診患者、疑似病例,對患者本人、密切接觸者等都採取了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的措施,這阻遏了疾病在當地進一步蔓延開來的態勢。

被感染的人對病原體傳染過程反應的輕重程度不同,結局也不完全相同,存在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嚴重臨床症狀或死亡等多種情況。隱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機體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症狀、體徵,只能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發現。顯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新冠病毒的患者中顯性感染較為常見,也存在部分隱性感染者,目前也在隔離之中。隔離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潛伏期,潛伏期是指病原體侵入機體到最早臨床症狀或體徵出現的這段時間。

對於尚未確證的動物宿主傳染源,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2020年1月1日,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另外對武漢全市的公共場所,特別是農貿市場加強疾病預防指導和環境衛生管理並24小時管控市場及其周邊出入口,對其廢棄貨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全市農(集)貿市場和各類經營場所進行整治,加強清潔、消毒、通風管理。國家林草局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等5部門也開展了打擊野生動物交易的行動。

目前,人們進入公共場合都佩戴口罩,這大大降低了空氣傳播的風險,既避免了已感染患者病原體的排出,又減小了未感染人群的風險;一直倡導的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則切斷了接觸傳播、糞口傳播的途徑。所有的聚集活動也紛紛取消,倡導全民居家,這是從人群層面的有效防控。



本文刊發於《科學畫報·新知版》2020年第3期。若需瞭解更多抗疫知識和觀點,請郵購或訂閱《科學畫報·新知版》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