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銀行理財收益率創近39個月新低至3.98%

本報記者 彭妍

資金面持續寬鬆的態勢下,今年2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下跌。

具體來看,據融360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2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8%,環比下降2BP,創近39個月新低,2016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4%。

回顧銀行理財產品的歷史收益數據可以發現,銀行理財收益率自2018年3月開始持續下跌,曾創下21個月連跌記錄,直到2019年12月出現短暫的“翹尾”現象,不過今年元旦過後,資金面很快寬鬆起來,理財產品收益率延續先前的下跌趨勢。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城商行收益率仍遙遙領先,股份制銀行收益率跌幅最大。今年2月城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1%,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8%,農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7%,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6%,國有大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9%。除了國有大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環比上漲2BP,其它類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均環比下跌,股份制銀行收益率降幅最大,環比下跌14BP。

從理財產品到期收益表現來看,約三成結構性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具體來看,今年2月共有11015只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2219只產品披露了產品的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10%,環比下降7BP。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09%,環比下降5BP;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27%,環比下降32BP。2月份共1960只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同時披露了預期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和到期收益率,其中7只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佔比0.36%;98只結構性理財產品同時披露了預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其中30只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佔比30.61%。

融360大數據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由於疫情導致貨幣寬鬆節奏加快,今年2月份以來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MLF利率、LPR利率相繼下調,未來較長時間內流動性將保持寬鬆態勢,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將繼續下跌。

此外,自疫情以來也改變了理財銷售格局。主要體現在四方面:首先,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銀行在節假日期間一般很少發行理財產品,今年春節長假延長3天,很多企業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銀行營業網點數量減少,老百姓也大多被隔離在家無法出門,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下降。原本春節後的第一個月是銀行理財的發行高峰期,但今年2月份理財產品發行量卻比1月份還少。

其次,理財銷售格局改變,線上理財大幅提升。受疫情影響,老百姓無法去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線下理財受阻,線上理財比例大幅提升,今後線上購買銀行理財將成為主流方式。

再次,6家理財子公司開通線上自助風險評估功能。今年2月份,中郵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相繼發佈公告,開通首次購買產品線上自助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功能;通過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APP首次購買交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的理財產品也可以在線上進行自助風險評估。據瞭解,目前發行新產品的9家理財子公司有6家開通了首次購買線上自助風險評估功能,中銀理財、農銀理財、興銀理財暫未開通。理財子公司產品通過其它機構代銷的第一道障礙被清除。

最後,多家銀行發行“抗疫”主題理財。自今年2月份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紛紛發行“抗疫”主題理財產品,有的產品面向特定人群,如醫護人員、軍人等,有的產品面向特定地區,如湖北。此外,這些抗疫主題理財產品均為1年期以內封閉式產品,一般不收取投資管理費,由於銀行向投資者進行一定讓利,所以產品收益率要高於同期發售的同類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