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行動」央企戰疫未歇,扶貧“總攻”又起

「企業在行動」央企戰疫未歇,扶貧“總攻”又起

正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統籌推進之際,國務院國資委黨委3月13日召開視頻會議,研究部署中央企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各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都參加。

“在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決克服疫情影響,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幫助貧困地區,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國資央企力量。”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會上要求所屬央企,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著力出實招、求實效,堅決完成黨中央交給的幫扶任務。

《中國企業報》記者日前獲悉,2020年以來,已有21家央企定點扶貧的35個縣,正式宣佈退出貧困縣序列,約佔全年目標總數的1/3。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央企定點幫扶了246個貧困縣,至此已有142個縣實現脫貧“摘帽”。接下來,央企還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對以上定點扶貧縣,再投入32.01億元無償幫扶資金,這比上年增加了6.92億元。

兩手抓,兩不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統籌部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將央企在產業、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專長,植入幫扶地區。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國資委新聞中心等渠道獲悉,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大唐、中國聯通、鞍鋼、中廣核等眾多央企,通過出人力、出資金、出物資等形式,主動聯繫幫扶地區,確保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方面,兩手抓、兩不誤。

水、路、電、網等基礎設施,是橫在一些深度貧困地區“窮根”。針對這些“窮根”,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央企,不間斷地對症下藥,加大網絡投資,把“信息公路”修進貧困地區,讓貧困地區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網絡服務。這次,當疫情發生後,中國聯通1440名扶貧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積極發揮企業信息化優勢,利用聯通“雲報表”替代傳統手工登記方法做好貧困地區車輛及人員登記檢查,提高疫情防控信息的準確性、完整度和及時性。

利用信息技術的還有中國旅遊集團,他們藉助線上手段,開展教育扶貧,幫助扶貧縣,協調網絡教育資源,確保貧困縣學生疫情期間繼續接受課堂知識教育;他們抓緊復工建設重點推進的貴州黎平縣黃崗民宿、馬邊福來美麗鄉村等扶貧項目,確保項目早日運營見效。

在信息化建設上,目前,新疆、西藏及部分藏區的網絡覆蓋與信息化水平,與東、中部基本一致。

在抗疫關鍵時,除了“智慧網”發揮出獨特作用,此前由中國石化、中交集團、中國建築等央企幫助解決的“幸福水”“惠民路”和“致富電”,在這次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也有效解決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發展不足的問題。尤其是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針對深度貧困地區持續加強的電網建設,此前持續開展“村村通”動力電工程,大面積解決了深度貧困地區供電保障難題。這次,國家電網又出臺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復建設、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十二條舉措,積極推進涉及脫貧攻堅的“三區三州”電網攻堅建設,推進阿里與藏中、青海、河南等重點電網建設項目的復工。

抓供給,促幫扶

脫貧致富,幫扶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是根本之計。

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以消費扶貧行動為抓手,以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為目的,以促進扶貧產品穩定銷售為重點,實現城市“菜籃子”、“米袋子”有效供給和促進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健康發展。

中央企業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在繼續抓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的基礎上,突出消費扶貧的作用,千方百計幫助解決疫情給貧困地區造成的復工復產、農產品滯銷、春耕備耕等突出困難,努力防止因疫返貧、因疫致貧。

中國石化充分發揮易捷便利店網點優勢,在全國126個地市的6000多座加油站易捷便利店,臨時增加了蔬菜銷售業務,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大力推廣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農戶賣菜難、市民買菜難”的燃眉之急。

航空工業集團中航重機安排定點扶貧地區貴州省關嶺縣掛職幹部採訂了12噸當地農產品,按照市場價直接向當地群眾購買,緊急馳援在鄂地區的航空工業特飛所。

中國鐵建根據企業實際大力實施消費扶貧,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僅一個多月時間已在三個定點扶貧縣採購農特產品、輕工業品382萬元。

華能集團向對口幫扶村貴州赫章縣古達鄉官房村捐贈20噸蔬菜,運往赫章縣三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縣級醫院等地,支援防疫攻堅期間百姓及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這是華能貴誠信託扶助蔬菜產業種植的成果,“以工代賑”帶動80餘貧困戶1000多人次增加經濟收入。

東航集團在定點扶貧的雲南滄源、雙江兩縣與7家當地企業建立產業扶貧合作,目前7家企業均已復工復產,200名職工返崗工作,為今年春季新茶採摘、生產積極準備,屆時將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9000人以上。

華潤集團在為寧夏海原縣捐資400萬元基礎上,全面復工海原西華山風電場建設項目,並幫助海原華潤希望小鎮專業合作社,簽訂了30萬元回繡剪紙訂單。在疫情期間,合作社積極組織村內在家抗疫的回族婦女開展回繡、剪紙生產,做到脫貧、防疫兩不誤。

創模式,可持續

除了做好技術支持、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等工作,扶貧繞不開一個“錢”字。

為取得扶貧攻堅的決戰決勝,2020年央企將對定點扶貧縣,再投入32.01億元無償幫扶資金。其實,除了央企自掏腰包,後續的扶貧資金籌措,更是相關部門一直考慮的大課題。

“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是國資委整合央企力量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郝鵬主任3月10日在國投調研指導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就強調,扶貧基金因扶貧而設,要切實管理好,要引領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脫貧攻堅,努力探索可持續的產業扶貧模式。

國投管理運作的扶貧基金,主要用於貧困地區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等,是由國投出資8億元,參與設立的國內第一隻市場化運作的貧困區產業扶貧基金。經過三期的募資,所有中央企業都參與出資。

截至目前,基金與牧原股份共同在全國55個貧困縣建設生豬養殖基地,與神農本草在合水縣建設中藥飲片加工廠,與中天藥業在甘肅建設中草藥收儲和初加工基地。

按照基金操作的基本要求,國家能源集團設立綠色生態保護扶貧基金,引導各類社會資源共同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通過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擔任護林員等方式推動實現就業脫貧。

中國建築與甘肅省共同設立絲路交通發展基金,合作打造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拉動社會投資,加快完善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國務院扶貧辦最近一期的《扶貧簡報》上獲悉:疫情發生以來,產業扶貧基金聚焦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條戰線,發揮資源優勢,為抗擊疫情提供有效物資和財務支持;基金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持續加大對特色扶貧產業的投資支持力度,累計投資的項目已達130餘個、金額248.15億元,覆蓋了全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由於基金的投資引導,撬動了2300億元的社會資本。已投項目一經全部建成達產,可帶動48萬人就業,每年為就業人口提供收入35億元,為地方政府提供稅收26億元。一套可推廣的產業基金扶貧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逐漸成型。

「企业在行动」央企战疫未歇,扶贫“总攻”又起

中國企業報獨家首發:

宋志平,講述人生和做企業的三個基點——學習、創新、責任。

共3.5萬字,十次連載。

敬請持續關注。

「企业在行动」央企战疫未歇,扶贫“总攻”又起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攻堅戰優秀故事展播”活動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法律知識競賽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防疫攻堅戰最佳惠企金融機構”評選的通知

「企业在行动」央企战疫未歇,扶贫“总攻”又起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