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為楚悼王變法練兵,讓楚國成為群雄最懼怕的國家!


吳起為楚悼王變法練兵,讓楚國成為群雄最懼怕的國家!


據《資治通鑑》記載,吳起離開魏國之後,就投奔了楚國。楚悼王早聽說過大名鼎鼎的吳起,就任命他做宰相,在楚國實行變法。吳起在魏國沒有當上宰相,現在終於可以在楚國施展自己的才華了,他開始大刀闊斧的幹了起來。

先是制定了明確法令,讓大家生活有法可依;又裁撤了很多冗雜的政府官員,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再就是大大削弱貴族的勢力,讓楚國權利集中在國君的手中;加強了軍隊的訓練,為楚國培養出一支具有戰鬥力的軍隊。

經過這番改革之後,楚國內部清明,對外作戰勇猛,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多次打敗趙魏韓三國,向西也屢次擊敗秦國,天下諸侯開始對楚國產生了畏懼之心。

吳起的變法雖然讓楚國強大了,可也讓楚國貴族失去了很多很多,他們只是畏懼楚悼王,才沒有對吳起下手。

幾年之後,楚悼王生病去世了,貴族們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他們就組織起來攻打吳起。吳起最後無處躲藏,就跑到了楚悼王的屍體旁邊,暴徒們用箭射擊吳起,吳起當場斃命,可也有好多箭,設在了楚悼王的身上。

等楚肅王繼位以後,開始秋後算賬了,那些攻擊過吳起的人都被清算,有七十多家慘遭處死。


吳起為楚悼王變法練兵,讓楚國成為群雄最懼怕的國家!


據《資治通鑑》記載,魏武侯去世之前,沒有指定誰做接班人,等他一死,兩個兒子公子罃和公子緩開始了王位爭奪戰,魏國面領著分裂。

韓國和趙國看到了機會,之前一直被魏國壓著打,現在他們兩國合兵一處,來攻打魏國。魏國因為內亂國力大大衰減,自然不是這兩國的對手,結果被打的一敗塗地,都城安邑也被聯軍包圍。

就在魏國馬上要淪陷的時候,韓國和趙國出現了分歧。趙成侯的意思是,殺掉公子罃,讓公子緩做國君,然後割讓土地給趙國和韓國,這樣對我們最有利。

可韓懿侯覺得,殺掉人家的公子,這樣太殘暴,讓人家割讓土地,這樣太貪婪,不如把魏國一分為二,讓兩位公子分而治之。這樣強大的魏國就成為兩個弱小的國家,這樣才是對韓趙最有利的。

要是按咱們看來,這兩個主意都不錯,可趙成侯和韓懿侯愣是沒有人讓步,最後二人一賭氣,雙雙撤軍回去了。

趁著這個機會,公子罃殺掉了公子緩,當上了國君,這就是魏惠王。在魏惠王的統治之下,魏國重新強大起來,讓韓趙兩國悔青了腸子。


吳起為楚悼王變法練兵,讓楚國成為群雄最懼怕的國家!


孔子的孫子子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據《資治通鑑》記載,子思在衛國的時候,向衛侯推薦一個叫苟變的人,說此人有大將之才。

可沒想到,衛侯猶豫了,他對子思講,這個人我聽說過,也知道他有本事,可是他以前做官,負責徵稅的時候,白吃了百姓兩隻雞,這樣的人我不想用。

子思哭笑不得,請人做官啊,就好像木匠做傢俱一樣,要選擇木柴有用的地方,拋棄沒用的部分。就好像幾個人都抱不過的大樹,總不能因為有一塊腐爛,就不用了吧。

現在國家正是需要人才保衛國家的時候,您卻因為兩隻雞放棄了一個將才,這事可千萬不要傳到鄰國去,要不然肯定會被嘲笑的。

衛侯聽罷恍然大悟,向子思行禮說,我接收您的教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