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能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武漢社區民警張巧榮客串心理諮詢師

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巧姐,這麼早就來上班啊?”“今天有居民團購的物資要送上門,我過來幫幫忙。”3月16日一大早,準時出現在喻家湖社區警務室的張巧榮仔細翻看著小區居民的團購信息表格,一副老花鏡架在她的護目鏡外。

“巧姐”能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55歲的張巧榮是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餘家頭派出所社區民警,今年7月就將退休。喻家湖社區是一個新冠肺炎疫情高發社區。一個多月來,張巧榮利用平時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客串起心理諮詢師,給被負面情緒困擾的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正向激勵,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

1986年,從警校畢業的張巧榮被分到了武昌區分局,在徐家棚派出所和餘家頭派出所幹了34年。從武車二村到武車四村再到水岸星城,她管理的社區從筒子樓變為高樓大廈。

疫情發生以來,餘家頭派出所轄區出現許多確診患者,喻家湖社區管段民警也因發熱被隔離。1月31日,張巧榮接手喻家湖社區。她到任那天,喻家湖社區的網格員、志願者愁容滿面,一位名叫小萬的女孩坐在居委會的一個角落不停地抹眼淚。那時,喻家湖社區已有25名確診患者和23名疑似患者。因為去醫院給患病群眾送了一次藥,小萬緊張得情緒幾近崩潰。

“害怕擔憂都很正常,跟我聊聊好嗎?心裡會舒服些……”懂心理學的張巧榮把手搭在小萬的肩頭溫和地說。通過積極溝通和正面激勵,小萬重新建立了信心。

就這樣,張巧榮與社區幹部群眾、志願者成了好朋友,大家有了心事都會找“巧姐”談。

“巧姐”能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剛接觸心理學時,我就對這門學科充滿興趣。”張巧榮對記者說。2018年7月,餘家頭派出所邀請武漢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專家、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汪少萍講課,當時還是水岸星城社區民警的張巧榮聽得格外認真。此後,張巧榮陸續購買了10餘本心理學教材,遇到不懂的就通過微信向汪少萍請教。

工作了幾十年,張巧榮深知負面情緒的危害:在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中,當事人會因為憤怒釀成大錯;陷入悲傷和痛苦的人會抑鬱成疾,甚至會危及生命。

“心理學有種說法,叫注意力等於事實。如果越是過分關注疫情,內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產生害怕、惶恐情緒。”在給社區工作人員安排的講座上,張巧榮把學來的知識分享給大家,“有了負面情緒不可怕,但要學會正確面對,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去分散注意力,沖淡心理上的焦慮。”

“說話慢一點、聲音低一點、各自讓一點”,這是張巧榮調解矛盾糾紛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心理疏導,為喪偶婆婆化解悲痛

社區幹部群眾心中的“巧姐”心裡也有過不去的坎兒。2月12日,正在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張巧榮突聞噩耗,94歲的父親去世了。張巧榮肝腸寸斷,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十幾天後,張巧榮慢慢地走出悲痛,還主動向一些正在經歷悲傷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

“巧姐”能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社區裡有一對67歲的老夫妻,老爹爹因為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孑然一身的老婆婆在方艙醫院終日以淚洗面。

“悲傷是為了讓我們銘記逝者,但不能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您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老爹爹在天之靈安心……”連續三天,張巧榮每天打電話寬慰老婆婆,慢慢讓她接受了這個現實。從方艙醫院出艙那天,老婆婆特地打電話感謝張巧榮。

社區裡還有一個人讓張巧榮放心不下。獨居的劉大姐乳腺癌晚期,發病時症狀十分嚴重。“我疼得每天睡不著,一天只能吃一頓飯,真是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劉大姐主動添加了張巧榮的微信。此後,張巧榮每天在微信上與她分享美好的圖片和文章,兩人變得像姐妹一樣無話不談。

“封城封區不封心,隔店隔家不隔情;武漢新冠何時滅,待到春光燦爛時。”2月29日,張巧榮專門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劉大姐。在張巧榮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關心下,劉大姐逐漸戰勝了悲觀情緒,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張巧榮說,當了一輩子警察不想留下任何遺憾,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是她退休以後最值得回憶的事。(王傳宗 李昌林 張錚 師二洋 楊槐柳 黃赤橙 孫遜 項天宇)

“巧姐”能為社區幹部群眾帶來勇氣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