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豆瓣评分高达9.0,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控诉部分父母“生而不养”的故事。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该影片的核心围绕着一个没有户口,年龄约摸12岁的男孩赞恩展开。赞恩的家是一座破败的混凝土建筑,巴掌大的地方重重叠叠的睡着他的父母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的生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女儿是用来卖钱的,儿子是用来打工赚钱的。赞恩和兄弟姐妹的生活里压根就没有关怀和爱的存在,有的只是无止境的压迫。

因为家里人口众多,生活窘迫,赞恩很小就承担起帮扶家庭的重担。他每天穿梭在混乱肮脏的街头,不仅要靠给人搬运货物、送水、打零工赚钱,帮父母买药品制作一种饮料售卖,还要以一己之力照顾比自己小的妹妹。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在赞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属于孩子的成熟,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反抗和对大人的不信任。

这种反抗和不信任主要源于父母的生而不养。

一、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电影的中文译名《何以为家》,其实把主题讲的很直白:小男孩赞恩是叙利亚的难民,他四处寻找称得上“家”的地方,但总是失望而归。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场景:赞恩11岁的妹妹来例假,他帮妹妹去偷卫生巾,并且告诉妹妹千万别让父母知道,不然就要把她送给坏男人关在小屋子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赞恩不过是个12岁的小男孩啊,他竟然已经过早的知道了妹妹们的命运。常在想,他的人生中,可能已经不止一次的经历过这种悲惨故事的发生。

为了让妹妹不在太过年幼的时候,过上悲惨的生活,小男孩赞恩把坏男人给的甘草糖和方便面狠狠地丢进垃圾桶,在父母要把妹妹送走的那天,他想法设法的阻挠并计划着带妹妹逃跑。

从赞恩的一系列做法可以看出,他对家是没有感情的。

赞恩的父母明明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却还在一股脑的生孩子。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里,孩子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仅仅被当作一个劳动力被利用。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如果像赞恩的父母这样生而不养,不仅无恩,而且还有罪。因为他们逃避了自己的责任,施加给孩子的只会是终其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或许有些父母会为自己辩驳,我的选择是不得已的,而且我也没有办法。就像是在电影中,赞恩的妈妈在法庭上的申辩: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

你有什么权力批评我,你有我这样的处境吗?

但贫穷也好,无能为力也好,这些都不能构成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

二、何以为家?爱和羁绊

影片中赞恩从家逃离后遇到的黑人女工——拉希尔,就是与他的妈妈截然不同的母亲。拉希尔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在没有合法身份的情况下,生下了孩子。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仍然在尽心尽力的照料着孩子。

拉希尔甚至在赞恩无家可归的状态下,好心的收留了赞恩。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尽管最后,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

难民母亲——拉希尔,在试图非法获取证件的过程中被抓捕。赞恩只能带着还在吃奶的难民小孩到处讨生活,但赞恩在拉希尔这里得到的关心和爱,应该是大于原生家庭所给予的。

所以,比起血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爱而形成的家人之间的特有的羁绊。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如果爱和因爱而生的羁绊缺失,那么即使是血脉相连的父母子女,也会和陌生人无异。但若是爱与责任共存,那么哪怕是一家人风餐露宿、流落街头也可称之为家。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只有被爱温柔以待的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三、何以为家?生而养之

电影的中文译名《何以为家》把主题讲的很直白:小男孩赞恩是叙利亚的难民,他四处寻找称得上“家”的地方,但总是失望而归。

赞恩在法庭上说: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用导演娜丁·拉巴基自己的话说:“这是关于一个小男孩控诉他的父母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给他生命的故事。”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2岁的小男孩——赞恩脸上,常年冷着一张暴脾气的厌世脸。

他总是搬着比自己体积还要大得多的煤气罐穿过街区;他在地狱一般的环境里长大,几乎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任何人的关怀和爱;他的脸上总是流露出担忧和伤心,他小小年纪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他希望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能拥有一个足以证明自己是自己的身份;他渴望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背起书包,搭着校车去学校上学;他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而不仅仅是一个干活的机器……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但是,他的父母看不到这些,他们只是一味的生育孩子,而并不养育他们。

生养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履行的职责,如果生而不养,无异于谋财害命。

如果孩子的生命,不用爱去滋养,他们的血液就会干涸,继而成长为一个畸形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就决定着你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会伤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被虐待时,我们会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这是12岁的小男孩赞恩,心底最强烈的呐喊和反抗,也是他拿来自我防卫的唯一武器。

豆瓣9.0分《何以为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生而不养,不该

诚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从不犯错的父母,再好的原生家庭必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作为生育者、抚养人,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不单单是给予一条生命,也不是要营造一个毫无瑕疵的原生家庭,而是要尽己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爱的、健康的成长环境。生养,生养,既然给了孩子生命,也请记得要好好养育孩子。

不要让孩子在寻找“家”的路途中,一次次失望而归。

何以为家?父母的爱和拥抱。

何以为家?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羁绊。

何以为家?健康的生养关系。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