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國際機場進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半場”

大連國際機場進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半場”

工作人員在為每個抵連人員監測體溫。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攝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趙蘊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特別是歐洲報告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已超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被世衛組織確認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防境外輸入已成為中國抗“疫”下半場的重點。

記者昨日來到大連國際機場,作為大連最重要的出入境客運口岸,每天要接待多少入境旅客?此時從境外或者國內其他城市回大連要經過哪些流程?要集中隔離嗎?從大連飛往其他城市需要提供哪些證明?記者將通過現場探訪一一求解。

前往國內其他城市:需接受兩次以上測溫,填報《健康申明書》

昨日11時許,記者從大連機場二樓8號門通過熱源紅外測試感應儀的第一次測溫進入航站樓。自抗“疫”工作開展以來,大連機場共設置了18個旅客體溫檢測點,即“走任何一個門進航站樓都需要測溫”。據大連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曰承介紹,除進入航站樓的首次測溫以外,出港旅客在進入安檢前需要接受二次測溫,進京旅客在登機前要接受第三次測溫。據統計,從1月22日至今,大連機場檢測旅客超過38萬人次,轉運發熱旅客22人,無疑似或確診病例。

和疫情爆發前相比,無論是值機櫃臺還是安檢通道前等待的旅客都非常少,在專人引導下,旅客之間保持了1米以上的距離。據粗略估計,疫情爆發以來,大連國際機場進出港旅客銳減八成,日均進出港約5000人次。

在前往值機櫃臺之前,大廳中央醒目位置設置了專門區域,供出港旅客填報紙質《健康申明書》,並有專人提供填報指導。記者注意到,現場設立了一塊《健康申明提示》牌,印有二維碼,除前往北京的旅客必須填寫紙質版《機場進京人員信息卡》(登機口將嚴格查驗和回收該信息卡)以外,前往其他城市的旅客均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後,選擇目的地城市的申明書頁面,用手機進行填報。

王曰承告訴記者,大連機場聯合中航信開發了“機場行”電子申報系統,已於2月18日啟用,目前約70%的旅客使用該系統報送個人健康信息。此外,大連機場通過統一的二維碼,將各地約十二三個健康申報二維碼管理起來,清晰了填報流程,縮短了旅客信息登記等待時間,減少了人員聚集風險。

王曰承同時提醒旅客,離連前登錄“市民雲”,申請健康綠碼,在進入安檢前測溫的同時機場方面將查驗綠碼放行。

入境中轉旅客:不經過候機樓,實現“點對點、有跡可查”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從2月25日起,我市啟動了國際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大連機場的重點任務是防境外輸入,市政府在機場設立了專班,主要負責日韓等進境旅客的分類、隔離和安置等。”

據介紹,自上週起,國內在其他口岸入境、中轉到大連的旅客數量逐日增加。這些口岸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福州等十幾個城市,每天都會有來自這些城市的入境中轉旅客到大連機場,人數從最初的一天幾十人,到這兩天每天過百人,最多的一天達到200人。

按照市政府要求,大連機場重點通過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和機場客運人員,在航班落地、艙門打開後,進入客艙進行廣播等方式,查找機上入境中轉來連人員,並通告“必須隔離14天”的相關要求。

按照國際進境方式定點轉運,安排專門人員到艙門口進行測溫、篩查,引導旅客至機下取行李,隨後由中轉旅客專用車“點對點”運送到政府指定分撥點,期間不經過候機樓。

大連市內常住人口交由各區政府派車送往所在社區。除瀋陽與大連目前“點對點”互送外,遼寧省內其他12個城市在機場也派駐了專人、專車,管理運送各城市入境中轉人員,“比如要去營口的旅客由營口的車輛領走”。吉林省目前在大連機場也設立了專門辦事處,上述城市基本實現了對入境中轉人員“點對點、有跡可查”。

入境中轉入連旅客信息主要來自航空公司和大型機場之間的互通有無,包括其他相關部門也在配合,信息的收集越來越全,這也將盡最大可能減少這部分旅客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幾率。王曰承同時表示,大多數旅客自我防範意識、誠信度比較高,會主動配合報告近期出國經歷。

機場環境:堅持全天至少5次消殺,重點區域、行李“一客一消”

自疫情防控啟動以來,大連機場全面開啟候機樓通風設施,加大樓內通風換氣。全天至少5次對廊橋、候機區、安檢區、衛生間、辦公區等公共區域和垃圾桶進行消毒;每日航後對手推車進行統一消殺,小件寄存等崗位對管轄區域、行李做到“一客一消”;在候機樓設置防護用品廢棄用桶40個,專人專管,統一回收。

設置入境旅客轉運點、防疫工作人員休息室、人員就餐區;製作機場通告,在國際到達區域張貼,循環廣播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項;在商業停車場設立“防疫保障車輛專用通道”,防疫保障車輛免費停放;協助外籍旅客及時提取行李,提前將旅客行李做好歸類,減少旅客逗留時間;選派有外語特長的員工協助外籍旅客填寫申報表,協助海關做好申請表的查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