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疫情期间宅在家,闲来无事,看了几部印度电影,却令我颇有好感,与以往阿三式的夸张不同,印度电影现在愈发关注当下,甚至有向韩国电影靠拢的感觉,而且实现了商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比如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在中国的票房已经一亿多,对于一些国产大制作影片来说,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部产自印度而且不是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这样的成绩很不错。

《厕所英雄》与近年来很多印度电影一样,关注的是现实主义题材,探讨印度农村家庭普遍没有厕所,妇女必须在野外如厕的现象。关注现实,关注当下,是近年来许多印度电影的特点,也是这些影片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应当说,这股风潮的开创者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阿米尔汗,以往的印度电影以歌舞为主,但是多是莺歌燕舞,从《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开始,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反映印度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成了印度电影的标签。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这里面,尤其是以阿米尔汗为代表,《三傻大闹宝莱坞》讽刺教育,《我的个神啊》关注宗教,《地球上的星星》关注儿童教育,《超级巨星》讽刺印度娱乐业,《摔跤吧爸爸》更是呼吁印度社会提高女性地位,阿米尔汗还专门主持一个节目来关注印度社会事件,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在印度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效,甚至成了印度民众期盼的治愈社会顽疾的“一剂良药”。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近年以来,《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暗杀》、《厕所革命》、《调音师》等一批反映印度贫富差距、民族、宗教和妇女问题的影片层出不穷,这些影片不仅在印度国内引发观影热潮和话题讨论,在国内也引发不小的反响。

为什么这些电影能在中国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到一杯羹,这跟国内观众的兴趣点有关系。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纵观国内电影的现状,古装玄幻当道,战争穿越齐飞,国师张艺谋拍了个不中不西的《长城》,莫名其妙的《影》。陈凯歌中日结合的《妖猫传》,一味在古装上做文章。冯小刚的现实题材《我不是潘金莲》稍有诚意,但却票房一般,无奈地又找回战争题材《芳华》,《只有芸知道》口碑也一般。

前段时间,看许知远采访姜文,姜文就说拍过去更容易,所以从《让子弹飞》开始,姜文来了个北洋三部曲。

回避现实,成了国内导演们集体的默认,其他二三流导演虽然拍了现实题材,但要么剧情硬凑,要么谈情说爱,丝毫没有真实生活的写照。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回避现实,这是国内主流电影的现状,遥想当年,第五代导演初出茅庐,雄心壮志,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黄建新的《黑炮实践》,尤其是都市三部曲《站直喽别趴下》、《红灯停绿灯行》、《背靠背脸对脸》,可以说是集写实、讽刺于一体的现实题材力作,为什么20多年后,这些第五代导演却集体在现实题材上哑火了,这里既有审查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资本市场的背后作用。

众所周知,如今国产电影的拍摄成本越来越高,拍电影的钱需要资本来提供,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所以说,市场和票房决定着国内影片的走向,而且,因为广电总局严格电影审查,古装玄幻类的是最好过审的,于是,我们看到,张艺谋拍了英雄、黄金甲、长城等一系列古装卖座电影,偶尔回归现实的《归来》、《千里走单骑》却是票房惨淡,陈凯歌经历了现实题材《搜索》的失败,投身于《赵氏孤儿》、《道士下山》古装中不可自拔,冯小刚的《1942》是部好电影,但是票房不给力,于是又开始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迎合大众口味的“快餐电影”来挣票房。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就连一向倔强的姜文,也在《鬼子来了》后开始找不着北,民国题材的《让子弹飞》虽然也极具讽刺,但是民国时期,可以过审,而且“站着把票房挣了”,于是,姜文固执的来了个北洋三部曲,熟知市场风向已经改变,《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均没有压住票房。

历数近年来国产片的高票房作品,《战狼2》是被夸大了的,影片本身就是主旋律,深度和内涵都不足,《美人鱼》、《捉妖记》这样的高票房,更是一种讽刺。而一些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现实题材影片,却往往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即使上映了,也是很小的占比,根本没有回本的可能性。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近几年,稍微有力一点的现实题材中,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可圈可点,但是随之而来的《追凶者也》,却十分荒诞,可能太多触及犯罪题材,过于敏感,票房也不尽如人意;《爆裂无声》关注当下,圻玉坤保持了《心迷宫》以来的水准,但是为了过审,还是做了许多妥协。《我不是药神》算是现实题材的一次崛起,收获了艺术(徐峥金马影帝),也收获了商业(30多亿票房)。

其他电影,要么在古代的历朝迷宫中穿梭,要么在鲜肉爱情中游走,真正关注当下、关注现实的深刻影片太少了。

中国电影的顾左右而言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民众的心理,追名逐利、回避现实,有人说,这是中国经历巨大转型带来的“阵痛”。

印度电影在关注当下,中国电影在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我想说,我们应当向印度电影人学习,电影和艺术,不仅是娱乐大众,更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照清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