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間歇性發熱2周,它的罪魁禍首是?

腹痛、間歇性發熱2周,它的罪魁禍首是?| 病例學習

腹痛、间歇性发热2周,它的罪魁祸首是?| 病例学习

病歷資料

患者女,31歲,既往健康,因右上腹腹痛、間歇性發熱2周而於消化科就診。

體格檢查提示右上腹有壓痛

實驗室檢查表顯示白細胞計數為17,500 / mL(正常範圍:<11,000 /mL),C反應蛋白為21.9 mg / dL(正常範圍:<0.8 mg / ddL);

天冬氨酸轉氨酶為39 IU / L(正常範圍:<35IU / L),丙氨酸轉氨酶為45 IU / L(正常範圍:<40IU / L),鹼性磷酸酶為159 IU / L(正常範圍:126IU / L)。

包括膽紅素水平和尿培養在內的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在正常範圍內。腹部X線片顯示右上腹部半圓形鈣化邊緣(圖A)。

腹痛、间歇性发热2周,它的罪魁祸首是?| 病例学习

診斷為何?

答案揭曉

診斷:感染性腎囊腫併發肝膿腫

腹部CT掃描結果提示右腎上極巨大的囊腫的存在,伴隨囊壁鈣化,肝臟VI段也可見囊性病變(圖B)。

腹痛、间歇性发热2周,它的罪魁祸首是?| 病例学习

2個囊腫相互連接,囊腫似乎具有傳染力。因此,醫生經皮穿刺對肝臟和腎臟囊腫進行了引流,並將膿液和囊液送至行細菌培養,結果均發現

柯氏檸檬酸桿菌的生長。

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呈陰性。

醫生初步懷疑感染來源於腎囊腫,最終遷延至肝臟。

在經過引流和抗菌治療(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後,醫生對腎囊腫行酒精硬化治療。

腎囊腫得以處理後,肝膿腫也隨之消失,在往後三年的隨訪中,未見腎囊腫復發。

總結與討論

化膿性肝膿腫最常見繼發於基礎膽道疾病,或由盆腔、胃腸道感染引起的化膿性門靜脈炎。

孤立性肝膿腫可由相鄰感染病灶(如腎周膿腫)直接遷延而來。

由社區獲得性科氏檸檬酸桿菌所致的肝膿腫併發腎囊腫感染十分少見。大多數肝膿腫能通過全身使用抗生素、針吸治療和引流而完全消除。

經皮導管引流作為實現臨床緩解、減小膿腫腔的安全、有效療法,被視為是治療的最佳選擇。

簡單的腎囊腫通常不表現出任何症狀,只能偶然在體檢時被發現。腎囊腫只有在表現出症狀後才需要處理,比如說發生了感染後。

感染性腎囊腫主要以發燒和脅腹疼痛為臨床表現,特點是囊腫處細胞壁變厚(偶爾鈣化)。

據報道,經皮穿刺引流後再行酒精硬化治療對症狀性腎囊腫高度有效,該肝膿腫併發感染性腎囊腫的患者就是通過抗生素、引流和酒精硬化療法治療成功的例子。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Yu-Chuan Hsu,Wen-Hsin Huang.Abdominal Semicircular Calcified Lesion in a Febrile Woman.Gastroenterology.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9.01.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