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建設多個分佈式能源耦合系統互供體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京市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多个分布式能源耦合系统互供体系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日前,國家發改委發佈了《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規劃提出:

推進區域大氣環境治理。按照“以點帶面、區域協同、量化管理、嚴格標準”的原則,對各類大氣汙染源採取嚴格控制措施,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電力等能源消費比重,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淘汰落後產能,推進重點行業環保技術改造升級,強化對重點汙染源的治理。

優化區域能源結構。以綠色低碳、節能高效、智能先進為原則,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幅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構建以電力、天然氣為主,太陽能、地熱能及生物質能等為輔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體系,建設多個分佈式能源耦合系統互供體系,全面推廣太陽能、分佈式光伏、冷熱電三聯供等分佈式能源與常規能源系統的智能耦合發展,提升綠色能源智能利用水平。

加強電網安全保障。加快電網通達建設和互通互聯,提高通州區及北三縣能源系統保障水平。優化主幹電網結構,加密變電站布點,保障供電可靠性。

完善天然氣高壓管網。遠近結合,通過多方向氣源、多層次儲備體系、互聯互通的各級管網,切實有效保障通州區及北三縣的燃氣安全穩定供應,構建多氣源、多層級、廣覆蓋的城鄉燃氣供應體系,實現通州區與北三縣氣源共建共享。

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

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深入推進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以下簡稱“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對於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優化首都發展格局、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籌部署,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北京市、河北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原則,編制《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通州區與北三縣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行政轄區範圍,國土總面積2164平方公里。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第一章 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持“一盤棋”謀劃,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協同發展,打造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第一節 重大意義

通州區與北三縣共處京冀交界地區,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生態相融、文化相近,具有良好的協同發展基礎。深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有利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優化首都發展格局,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有利於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於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要求,破解協同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機制;有利於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第二節 發展現狀

通州區與北三縣位於北京市東部,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地區,空間緊鄰、聯繫緊密,協同發展需求迫切,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跨界協同發展缺乏有效途徑,發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空間佈局缺乏協調,功能組織鬆散,職住不平衡問題突出,貼邊連片發展問題嚴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大氣環境質量超標嚴重,水資源瓶頸制約明顯,地下水超採嚴重,主要河流水質僅為V類,森林覆蓋率不足30%。跨界交通問題突出,交通擁堵嚴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時段交通秩序混亂。產業發展結構失衡,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產業層次低,就業吸納能力不強,過度依賴房地產開發。公共服務落差明顯,兩地在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資源配置、服務水平、設施標準存在明顯落差。

第三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要求,按照整體謀劃、協同創新、減量提質、互利共贏的總體思路,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先進的理念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第四節 戰略定位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統領,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標國際一流城市的宜居建設標準,建設生態環境卓越、人與自然和諧、經濟活躍繁榮、文化特色鮮明、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生活幸福的美麗家園。

——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遵循超大城市地區的城鎮化發展規律,妥善處理好城與鄉的關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推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創新政策體系,探索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實現城鄉規劃、資源配置、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一體化,讓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高質量發展,實現功能分工協同、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共建共管、設施共建共享、安全聯防聯控,探索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協同機制,成為京津冀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的典範。

第五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協同發展機制建立並有效發揮作用,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技術等領域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城鄉空間和功能格局進一步優化,重點生態修復與建設工程基本完成,軌道交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園區共建取得實質進展,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

到2035年,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高效一體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智能綠色的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創新引領的現代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第二章 共同構築協同發展的空間格局

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施留白增綠戰略,構建新型城鄉格局,融入區域開放大局,逐步形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空間格局。

第一節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科學劃定規劃控制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加強各類規劃空間控制線的銜接,逐步實現城鎮開發邊界和生態控制線“兩線合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要求,確保永久基本農田確定後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嚴控城鎮開發邊界。

高效利用城鄉建設用地。按照減量提質發展思路,合理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量和開發強度。推動建設用地減量提質,引導存量低效用地、集體產業用地減量,優先用於還綠以及補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欠賬。

實施留白增綠戰略。充分考慮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劃定戰略留白地區。在城鄉建設用地範圍內預留彈性空間,制定嚴格的年度土地供應和開發計劃,適度預留集中建設區存量用地。在規劃城鄉建設用地範圍外,預留遠景發展用地指標。積極開展“留白增綠”工作,優先將疏解騰退的存量空間資源用於城市綠地建設,增加綠地遊憩空間。

第二節 構建新型城鄉格局

打造生態化、組團式、緊湊型的空間格局。按照城綠交融、主次分明、組團佈局、縱深發展的佈局思路,構建“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的空間結構。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