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北三縣”與通州區劃定一體化路線圖,專家認為未來不一定調整行政區劃

實習記者 | 劉世龍

2020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北三縣”和通州區未來一體化發展劃定路線圖。

據悉,此次《規劃》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北京市、河北省聯合編制,從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格局、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等11個具體方面對“北三縣”和通州區的一體化進程進行了詳細布局。

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行政轄區範圍,國土總面積2164平方公里。有關部門旨在將這區域打造成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可以預見的是,通州和‘北三縣’的一體化前景值得被看好。”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對界面新聞表示,通州位於北京的最東部,作為北京市副中心,未來會聚集和吸引大批產業和人才,而河北的“北三縣”與通州僅一河之隔,自然其建設發展也就變得十分重要。

“北三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來被視為一塊“飛地”,同時又因為毗鄰北京,多年來憑藉相對低廉的生活居住成本,逐漸成為承載首都龐大就業人群的重要特區,也被稱為北京的“後花園”。

但是正如《規劃》指出,“北三縣”與通州區長期以來各自為政,跨界協同發展缺乏有效途徑,發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比如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地下水超採嚴重;跨界交通問題突出,交通擁堵嚴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時段交通秩序混亂;產業發展結構失衡,過度依賴房地產開發;公共服務落差明顯,兩地在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資源配置、服務水平、設施標準存在明顯落差。

所以,多年來關於“北三縣”將併入北京市的傳聞不斷出現,尤其是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通州落定,此類傳聞更多,而官方也是多次闢謠。界面新聞注意到,無論北京市還是河北省官方層面,至今從未表態過要將該區域行政區劃調整作為公開努力方向。

肖金成認為,在我國,行政區劃調整難度還比較大,此次《規劃》正式發佈也沒有明確提出要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這也表明了該區域協調發展不一定非要通過併入的手段來採取行動。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也曾表示,“北三縣”與通州區探索跨行政區域之間的協調和協作,是目前的基本考量。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北京很多郊區縣的發展程度也並不一致,有的區域難免較為落後,這些區域並沒有通過在一個行政區域下更好的發展,簡單的行政合併未必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北京市與河北省此前於2016年6月簽訂了《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加強管控有關工作的備忘錄》,雙方商定對通州區和北三縣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2018年9月,又增加了“統一標準”,指出要主動服從和服務於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大局,推動與廊坊“北三縣”高質量協同發展。

《規劃》提出,“北三縣”和通州在建設過程中需嚴禁在交界地區大規模開發房地產,避免過度房地產化,要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肖金成對此解釋,因為“北三縣”本身房價和北京市區存在落差,一旦開始和通州一體化協同發展,必定會吸引較多人口前往投資,如果放任房地產開發,可能會導致“北三縣”成為通州的窩城,不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還會形成潮汐式交通,惡化本就緊張的交通問題。

肖金成指出,為了鞏固通州和“北三縣”的常住人口數量,要在防範過度房地產化的同時,還需要做好產業發展,強化特色產業功能。他表示,“休閒、養老、文化創意這些產業都可以通過建設特色小鎮來吸引人口,《規劃》中對此也有提及。”

不過,肖金成也表示,此次《規劃》雖然在交通規劃上提及不少,總體較為完善,但還有待繼續細化,比如潮白河上的橋樑建設和北京到“北三縣”的地鐵建設線路問題。此外,“北三縣”鄉與鄉,鎮與鎮之間的交通問題,實際上也需要更明細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還提到通州區將嚴格執行北京市人口積分落戶制度,而河北省則要實施“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

對此,肖金成認為,北京市目前的落戶門檻較高,而“北三縣”屬於河北,按照河北省規定,其戶籍應該是要放開的,這就會在吸引外來人口方面造成不均衡問題,由此需要對“北三縣”實行戶籍制度單列管理,出臺一些特殊規定,解決可能引發的矛盾。“《規劃》是指‘北三縣’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進行一體化規劃和建設,對於人口管理可能還要把北京和河北進行區別。”肖金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