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孩子--->X型孩子 智能时代孩子发展的目标

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雷斯尼克教授曾将学生分为

A型学生和X型学生

A型学生一切喜欢按部就班,成绩很好,不愿意出格,在中国历来被称为好孩子典范,他们的成绩往往都是A。

X型学生却是喜欢冒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他们的脑洞很大,往往调皮捣蛋,不按常规出牌,也经常会被当做不听话的“坏”孩子。

判断孩子是A型思维还是X型思维,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就是桌子上一杯水,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孩子们做到:如何让一个陌生人知道这杯水是有毒的?

A型孩子就会用笔写上“no”,贴在杯子上,或者画上一个大×,表示不可以;

而X型思维的孩子却可能直接把笔折断或者把纸团成一团,放在水杯里,这样谁都不会再喝了。

多半会选择A型思维的行为,因为准备的笔和纸都很容易将孩子带入到让他用笔去写在纸上的导向思维。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时,我们通常都试图用已经准备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是有相关经验的方案来处理问题。探索,尝试新的东西,可能会导致一个不寻常的想法,一个不太明显的解决方案,一个新的知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浪费时间思考一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漫想,学龄前儿童更喜欢去漫无目的地想象。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框框。

但在实际生活中,X型孩子长久以来其实一直被打压。因为他们本身所突出的创造力往往会让他们显得另类,不被大众所接受。

  • 一个经典案例是“老师问孩子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有孩子回答说是春天。这原本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创意的答案,可结果却被老师指责了,因为孩子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符”。
  • 另一个经典案例便是“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家长却说不对。因为在家长的认知里,太阳明明是红色的,世界上没有绿色的太阳”。

这些都是抹杀孩子创造力的行为,或许是无意间的,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

A型孩子--->X型孩子   智能时代孩子发展的目标

你的孩子是否具有超强的创造力?

可以根据以下五种表现做出判断:

1、调皮——色彩运用丰富

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些稚气十足的涂鸦,这些都是孩子智慧火花的产物,只不过受限于技巧而无法像大人一样表达,但这些都是创造的源泉。

2、发问——问题天马行空

有创造力的孩子思想会异常地活跃,有发散思维,通常会提出很多连大人都觉得不可能的问题,并且会不停地提出更多问题,让大人都招架不住。

3、敏感——观察细致入微

一点小事就不开心,闹情绪,但这类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超强的观察力,很细致、很微小的变化都能轻易觉察。

4、好动——运用实验检验想法

这类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就是什么多手多脚,什么都要去碰一下,其实他们只是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去检验心中的想法。

或许有些家长会觉得,啊呀,我的孩子一个条件都不符合。天生就没有创造力,无法学会,也没法教,算了吧!但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早。

让孩子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平时父母应该多用以下这4种语言方式:

1.父母少用控制型语言,多用平等型语言

2.少用闭合型语言,多用发散型语言

3.少用堵截型语言,多用追问型语言

4.少用打击型语言,多用启发型语言

小孩子在出生以及成长过程中,往往最初都是X型思维,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创造力却不断地被打击,磨平,到最后也就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很多甚至是只要不出错就好,也就成了A型思维的孩子,但是以后人工智能化的时代,更多人才应该是需要具有X型思维的人才,也更有可能是领导型人才。

那在生活中,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呢?

  • 尊重孩子的选择
  • 容忍孩子小破坏
  • 让孩子接触创造发明
  • 多肯定、鼓励、夸奖孩子

创造力的“4P”学习法

为了帮助更多年轻人成为创造型思考者,Mitchel教授根据MIT媒体实验室的多年研究经验,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和游戏(Play)。

  • 项目:孩子通过不断的创建项目,深入了解创造的过程。
  • 热情:兴趣和内在动机是创造力和长期坚持的关键。
  • 同伴:通过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产生新的灵感。
  • 游戏:不一定仅仅指代的是玩乐,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心态,一种游戏精神,不断尝试新的项目类型,正是创造力的核心。


A型孩子--->X型孩子   智能时代孩子发展的目标

而编程正是一种符合4P学习法,让孩子进行自我表达,培养创造力非常好的方法。

当孩子在进行Scratch项目创作时,会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开始去建立一个原型,通过实践、调试、改进、分享,不断加深对项目的理解。

在项目创作的过程中,孩子将自己的知识和创意,通过新的媒介如音频、视频甚至人机交互的方式等多感官组织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