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取悅自己,感動別人,影響別人,你怎麼看?

靚亮27d5


寫作,是記載、記錄、評論和傳承的工具。歷史因寫作而後知,文明因寫作而後發,世界因寫作而後明,現實因寫作而後清。

寫作的人,有為民請願的,屈原以文銘志,以死警世,犀利的討伐檄文,在混沌的世界炸響了驚雷,給寒冷的人間注入了希望。

寫作的人,有肩負使命的,司馬遷著《史記》,為後世尋覓先人的足跡留下了標記,成為歷史紛紜畫卷的一顆明珠。

寫作的人,有取悅自己,感念人生的,蘇軾在宦海浮沉的顛沛流離中以文慰己,豁達淡泊。他的處世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人士,開塞了自我,通透了他人。

寫作,古今中外,湧現出許許多多因其而靚麗於時代的人,他們成為人類歷史的天空上璀璨奪目的一顆顆明星,照亮了人間的黑暗,引領了文明的發展。

寫作,創造了人類歷史!


桑乾河的魚兒


很小的時候,我就拿著練習本寫過一部小說,後來上了初中嫌棄寒磣就給丟了,但是現在卻後悔沒有保存下來。

從小到大的作文題中,我們寫過無數次的夢想,我一直寫的都是醫生,成為作家這件事隻字未提,但是我心裡很明白,寫作這件事,在什麼時候,都是值得堅持的。

初高中都有在堅持寫作,短篇小說,天馬行空的故事和一些無病呻吟的隨筆,老實說我自己真的很滿足。那些看過我作品的好朋友大多數都能喜歡上一兩篇文章,還會用小便利貼在本子上給我“留言”。

高三壓力大,我曾經用那些“不太著調”的文字安慰了很多人,那本在我們那群人中間不斷傳閱的筆記本,到現在我還保留著。

每一張便利貼我也都保留著。

一直到我馬上大學畢業了,我還是會抽空寫寫,從以前的筆換成了現在的鍵盤,偶爾有看到的人,會說我細膩,會用心感受我的深意、文章中暗藏的伏筆,我就會很滿足很開心。

難得能找到自己一生熱愛的,如何捨得放棄呢?





一碗冰糖水


寫作是為了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將內心的渴望都訴諸到筆尖或鍵盤上,在完成之後,內心得到滿足,充滿欣喜。作品呈現出來,如果可以感動別人,影響別人,那樣再好不過了,自己是很開心的。如果不能,也是沒有關係的。

身邊喜歡寫作的朋友很多。曾經問過他們,為什麼寫作?有人說:“自己的內心世界有一個宇宙,這個宇宙每天在心裡燃燒燃燒,話語說完之後,這份感情依然熾熱,繪畫描摹之後,這片火熱絲毫不減。而寫作,可以進行,寫多長都無所謂,而且,在寫作的時候,那份成就感正在心中蓬勃長大。”

有人說:“現實中的生活不是我喜歡的。可是,我夢想的生活,每天都在向我招手,我想要抓住它,一面它逃走,再也找不到。於是,我通過筆尖、鍵盤,把它們留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別人認為辛苦艱難。可是,我卻乘著夢想的翅膀,在寫作的空間隨意翱翔,放飛自我。

還好,寫作中的我,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朋友可以是虛幻世界的魔王,也可是名著中的主人公,我們或歌舞昇平,或琴棋書畫,或佇立一隅,或掩面長泣。這個世界不受限制,沒有人會強迫我做那些令人煩躁的事情,心坦坦然而欣欣然。”

寫作令自己舒心之後,如果有能力再去感動別人,影響別人。如果能力不夠,就不要太著急。寫著寫著,就會遇到更多有認同感 的讀者,精神上的伴侶就會越來越多的。但是,這是急不來的。

以上是拾趣松的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溝通和交流!

關注拾趣松,體驗個性化交流!


拾趣松


我就是報有這種想法而寫作。一是自己有這麼一點愛好,現在又沒有什麼事,寫點東西自悅自樂吧,也不圖名也不圖利。二是我們五六十年代的人經歷的事太多了,把自己一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悟寫出來,對年輕一代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例如我寫的《母親》和《父親》,我的下一代都看哭了。他們都說向老一輩那樣去熱愛生活,把好家風傳承下去。我看到他們的反映,我認為我的目的達到了。我還想我的作品可能一文不值,成了廢品,我還是高興的去寫,因為有拾荒者,廢品到了拾荒者手裡也是有價值的。


李松森8


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寫作,本來就是一個愉悅自己,提高自己情感的行為方式,同時你的作品,你的作品的思想也會影響別人,感動別人,用你的思想去衝擊別人的思想,從而引起一種思想上的共鳴,這也是文學作品的意義和內涵所在。

文學作品,它就是一種思想的載體,它的作用就是把你的思想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傳遞給讀者,從而去影響讀者,達到一種思想的傳遞和交流作用。

一個人的情感,需要去釋放,需要去傳遞。釋放和傳遞需要用一種形式,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我們可以在寫作中,享受寫作帶給我們的情感釋放的滿足感,從而獲得一種愉悅自己的享受。同時,你的這份情感和思想也會通過你的作品給別人帶去享受和感動。

寫作,是件非常高雅和文明的文化傳播行為。

我喜歡寫作,喜歡享受在寫作中得到的那份逾越,喜歡那種在寫作中釋放心情的感覺。



山東壽光李泉清


寫作就是自我陶醉的行為,只有自己足夠沉醉,才能寫出好文章。李白若是不沉醉,寫不出好的詩詞。當一個人足夠放鬆,或者足夠沉浸在某一個特定場景後,才能思如泉湧,遊刃有餘的寫作。

寫的好文章,贈予同路人。自然感動思想相同,情投意合的人。大家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境界。於是世間才有了“知音”



秋風越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詩誰著,詩名?

出自哪位詩人筆下,請教!

對此詩,你的理解是怎樣的?

可否翻譯解說下意境美,美在哪裡?

對於這樣一幅畫《夏天的早晨》,你是怎麼審美,美學藝術的藝術視覺意境在哪?






簡若夜寒


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一般人堅持不下來,哈哈😄



祛斑美白小達人


我認為妄圖用這樣一句話,便來概括寫作的目的,就像是用一句話來概括整個人生一樣。都是不可取的。

有的人寫作是為了博取名聲,但這樣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才能。有的人,寫作是為了記錄生活。有的人寫作是為了將自己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或是警示世人,或是將美好的東西分享出去。

所以,出發點不同,最後的目的自然就是不同的。


南喬舊友


一本好書從來都是面向部分讀者的,思考問題的方向都是獨立的,如果都是迎合讀者的,就容易出現千篇一律,文化應該提倡百家爭鳴,作者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是寫不出好文章的。當然現在自媒體確實有不少寫熱點博人眼球以此賺取流量的文章,但大家之作從來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獨立思考的人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