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左嶺抗擊新冠疫情記實

武漢左嶺抗擊新冠疫情記實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道,司機志願者為需要出行的居民服務

住在武漢最東邊左嶺街道的尹少情除了協助居民應對新冠疫情,其他時間都在忙著照顧她剛出生的孫子。

這個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生的16天的健康男嬰,是他們家第三代的第一個成員,也是整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孩子的到來,也驅散了新冠疫情帶來的陰影。

“我一點都不害怕,這沒有什麼好怕的。剛開始還有點緊張,現在情況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我們全家所有人都忙著照顧孫子。當然也會做好預防措施。”穿著紅色高領毛衣的尹少情笑著說,眼睛眯成一條縫。

武漢最東邊的新城

尹少情是卸甲村婦聯主任,居住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道。這裡是武漢市與鄂州市交接的地帶。10年前,這裡是一片農田,居住了近5萬村民。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很多其他地區一樣,這個之前比較偏僻的地區已經成為武漢市重要高科技產業基地。有超過10萬家企業在光谷落地,將近4萬名產業工人在過去幾年間湧入這裡。

雖然距離市中心30多公里,這個新興的小鎮按照中國醫療衛生管理的要求,在2019年努力升級了衛生服務中心,從而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

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劍介紹,中心目前有醫護人員超過100名,設有口腔科、婦科、康復科、公共衛生科等科室,可以為十萬人左右的居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

武漢左嶺抗擊新冠疫情記實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道朝陽社區,當地居民(左)在接收送來的食品

新冠來襲

“現在已經好多了,最困難的時候是2月中旬之前的兩週時間。因為我們的醫療條件是按照正常情況配備的,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病毒傳染性這麼強。”張劍回憶。

一直身處應對新冠疫情的前線的張劍,中等個頭,穿著白色大褂,帶著雙層的普通醫用口罩,一頭的黑色的捲髮因為長時間沒有修剪,已經蓋過了耳朵。

因為遭受新冠病毒衝擊,武漢市在1月23日全市封閉以控制病毒傳播。

很多左嶺的居民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地很多居民不願意戴口罩,也不願意呆在家裡。加上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臨近,不少家庭開始了節日聚會。

尹少情的鄰居陳先雲回憶,她1月初感覺不舒服,但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感染上。

左嶺也是整個武漢市遭遇嚴重疫情挑戰的縮影。在疫情最初爆發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高傳染性的特徵,也很少有人具備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

能救一個是一個

“這是我負責的街道。一定要想辦法把患者都救治起來,至少能救一個是一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微觀說。

身材敦實的吳微觀,戴著一頂綠色的軍帽,一個是為防護,隔離病毒,二是因為喜歡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

吳微觀介紹,當地政府在1月19日正式啟動了應急管理機制,組建了指揮系統來統籌應對新冠疫情工作。並在當天晚上緊急隔離了第一個病人的密切接觸者。

今年51歲的吳微觀之前曾經在醫院工作過,並曾在1992年參與過甲肝疫情處置。這些都讓他在面對新冠疫情的時候更加主動。

吳微觀動員街道工作人員放棄休假,和他一起加班,並籌集20萬資金購買口罩、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這些努力為之後的疫情防控打下了基礎。

在吳微觀的帶領下,街道 260名工作人員、下沉幹部50人、190名志願者和物業公司600名工作人員,組成了防控摸排、物資供應、重症供藥等小組,以解決疾病救治、生活物資保障等民生問題。

“那個時候真的很難。因為正趕上春節,整個系統也沒有動員起來。我們不得不和衛生服務中心一起想方設法救治病人。”吳微觀回憶。

2020年1月30日,左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被設定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集中觀測點。

張劍回憶,當時很多感冒發燒病人很擔心,都湧入醫院。最忙的時候,每天要接待500左右的病人,是平常的二倍。

張劍本人也戰鬥在第一線上,幫助運送病人。“揹著病人下樓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他的呼吸和心跳。雖然穿著防護服,我也很緊張。”張回憶。“但是既然選了這個行業,救死扶傷就是我的職責,我必須要想辦法去救他們。”

張劍的衛生服務中心有1個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從1月19日開始,左嶺街道所轄8個社區,都發現了新冠感染病例。

65歲的陳先雲在1月中旬診斷為新冠肺炎,在社區的幫助下,被迅速送往武漢金銀潭醫院救治。

武漢左嶺抗擊新冠疫情記實

武漢中百倉儲超市左嶺店,導購員在打包愛心10元蔬菜

國家動員

在左嶺街道和武漢市政府動員所有力量防治新冠肺炎的同時,整個國家也被動員起來。

火神山、雷神山兩個重症醫院在20天時間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國超過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十幾所方艙醫院被迅速建立起來,數萬名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也參與了進來。

同時,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在深入,傳染途徑、診療程序和治療指南持續更新,包括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在內的等多位院士齊聚武漢,一起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努力。

“從2月17日開始,我們就稍微能喘口氣了,因為病人救治的通道完全打通了,而且來自全國援助物資也越來越充裕。”吳微觀回憶。

新任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2月15日要求病人應收盡收之後,病人按照輕重程度被送往不同的醫院救治。

張劍介紹,他的衛生服務中心2月18日送走了最後一位新冠病人,從那之後,中心只負責非新冠病人。

“壓力能稍微減輕一點,不過手頭還有好多事情,包括後期工作、流行病調查、隔離點的服務、疑似病例處置等等。”張劍說。

截至3月4日,整個左嶺街道共確診200例,治癒出院人數91人。其中張劍的服務中心的感染醫生也已經痊癒出院。

武漢左嶺抗擊新冠疫情記實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道朝陽社區,志願者開車為居民送藥

新生命,新希望

在和新冠病毒進行緊張較量的一個月裡,左嶺出生了30個新生兒,他們無一例感染新冠。

為了保護易感的孕產婦和嬰兒,武漢市緊急出臺了一系列法規。當地一個產婦互助組織,為孕婦們組織了心理輔導課和瑜伽課,還幫助她們解決交通、奶粉和尿不溼等各種問題。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沒有他們,一切都暗淡無光。”平臺的發起人之一王文麗說。

尹少情計劃疫情過後就搬入新家,畢竟現在家裡有了新的成員。

她給孫子取名瑾熠,瑾是美玉,熠熠生輝。希望他是綻放光芒的美玉,給自己和家裡帶來光明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