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筆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日本農業的"IP化",日本的農民收入在全國的諸多行業中,也能夠名列前茅,這是因為日本農業不僅注重作物的商品價值,還注重其生態價值。在日本一個果園,主要的收入並不在作物上,而是許多來觀賞的遊客的消費。這其實也是一種大的趨勢,現代化進展過快,長期生活在高樓大廈之間的城市居民,綠色生態的環境,他們幾乎接觸不到,而日本農民正是利用這一點,這才有了今天的"IP化"農業。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但這種方式並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國,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國情,城鎮人口比例雖然在上漲,但我國農村人口基數依舊佔很大比重,因為這種生態園的生態價值以及觀賞價值對於城市居民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對於農村居民來說,太過常見了。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像日本那樣以觀賞為主,作物為輔的農業銷售模式,國內的種植戶,凡是嘗試過的,大多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中國沒有日本那樣成熟的農業市場體系,從引流到生態性包裝,都需要付出過高的成本,如果以觀賞生態作為主業,只能是陷入入不敷出的銷售困境。但我國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的種植體系,能將種植和生態性完美的結合到一起,這種體系被稱為林下種植。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林下種植

林下種植,簡單詮釋就是以為林木這些生態資源為下層基礎,從而在這個基礎上去種植作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林地生態。先來說這種種植體系的優勢——種植與生態兼顧。之所以上面說要先建立生態,是因為整個體系都是依託生態為起點而出發的。而且要明確一點,我們要種植的作物,並不是平常那些常見的蔬菜或者水果,要保證最大化的利用好這個生態系統,例如一些種植條件比較苛刻的作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草藥。

生態其實是環境的最本質,但不僅包括樹木、還有那些微生物、草地等等。生態是一個大的概念,所以要想真正做好林下種植,並不是種一些樹就能建立好的。首先就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地理位置,在選擇之時,要看當地的生態環境是否合格,儘量不要選擇那些種過幾輪作物的地,最好選擇一塊尚未開發的地。這取決於投資者的想法,如果是想長久的發展,我建議是選未開發的地。儘管這樣會加大前期的投入,但這完全可以當做一個引流的噱頭,一塊未開發過的天然草地和一塊已經種植過多年作物的田地,消費者自然會做出他們的選擇。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在選過地之後,就要把樹和要種植的作物都考慮清楚。我上面曾提到最大化的利用生態資源,這就是最好的體現。樹,要起到有利於作物生長的正面效應,例如有些中藥就適合在杉木樹下種植。不能先選樹再選作物,這樣會造成資源浪費。筆者在這裡建議先選作物後選樹,作物優先藥材、菌類作物。因為樹下的陽光以及通風情況會受到影響,一般作物是不適宜種植的,而這兩種類型的作物則不需要顧慮這些環境因素,尤其是菌類,反而還更適合它的生長。至於樹的選擇,以配合作物生長為基礎,挑選觀賞性更高的。雖然我們在宣稱生態路線,但觀賞性還是有必要的。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是準備工作,那麼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重中之重的運營策略了。這種新式的種植體系,把以前種植戶常常忽略的一個點給重新挖掘了出來,那就是生態價值。生態價值的含義很廣泛,曾經有一名知名農業教授計算,一顆50年的樹,在防止大氣汙染、增加肥力等這些方面的價值加起來,大約是19萬美元。而如果只是砍伐掉,可能連幾百美金都不值。這就是生態價值的體現,在這方面,日本做的相當出色。他們嚴格的控制了畝產量,同時也禁止使用化學肥,從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土壤以及生態環境,這也是許多外國的遊客都去日本農田參觀的原因所在。

那麼我們收入從哪裡來,從生態入手。如果能夠把生態價值轉化為收益,那麼說明你的林下種植已經獲得了成功。對於現在的城市居民來說,一款賣到天價,宣稱是無化肥添加的蔬菜,都能引起消費者的哄搶。這其實隱含了一種需求,對於綠色生態的需求,這就是把生態價值轉化成收益的關鍵所在。下面,我將會從引流、參觀、銷售三個環節去講解。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如何把生態價值轉化成收益

  • 引流

引流就是指吸引更多的客流量,並不需要使用張貼廣告、花錢僱人發傳單這些傳統手段。近幾年自媒體平臺大火,在這些平臺上,有著各行各業的人,而且有著便捷性、流量大的優勢。至於具體方法,可以將自家林園的一些生活日常,以及作物的長勢,都可以上傳。同時在宣傳中,要著重體現生態性,具體可以附上一些數據證明。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 參觀

這是決定後期銷售的重要環節。可以根據樹的生長狀態或者林園的地理位置,把整個林園分割成幾個區域,並且在每個區域都要設立資料牌,讓參觀者能夠了解到這些作物和樹木的信息。也可以增加一些項目吸引到更多的遊客,例如可以幫遊客免費取景拍照、分出一個區域養幾條性格溫和的田園犬,按次數計費,讓遊客可以牽著田園犬去參觀林園。注意的是,不管設立怎樣的項目,收費是次要的,主要是營造出一種田園生活的氣氛,讓遊客找到一種沒有過的田園歸屬感,這是吸引回頭客的關鍵。

農業不要拘謹於採瓜種豆,嘗試各種農業模式也未嘗不可

  • 銷售

在銷售環節,只要前面的準備環節做到位,銷售不成問題。不過銷售方法可以進行改變,例如允許客戶自己挑選成熟的作物,或者自己去摘作物。這能夠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讓客戶有了參與其中的感覺,這種互動感,是其他銷售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且推廣性極強,本身就是一種宣傳的手段,很多林園出現"客帶客"的情況,就是這種方式的功勞。

這種種植體系從生態意義上來講,能夠緩和近些年來中國農業"增肥減產"的負增長現象,是一種兼顧生態與種植的體系。而掌握林下種植的訣竅就在於完美的利用好生態價值,將其轉變成收益,希望文中提到的幾點,能夠對嘗試林下種植的人起到一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