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登基前,明朝有37天的權利真空期,楊廷和都做了什麼?

歷史紀事本末探析


嘉靖皇帝即位之前,明朝有37天是沒有皇帝的,也就是所謂的權利真空期,這段時間大明的天下並沒有亂,大家彼此還是“各安其事”,這種事情也只可能在明朝存在了。

這最主要的在於明朝的內閣實在是太強大了,只要內閣不倒,大明不倒。楊廷和在這期間“總朝政幾四十日”。作為首輔的他實際上才是整個大明運作如常的主要原因。

正德皇帝朱厚照正直壯年突然“病故”了,而且沒有留下後人。這就導致了大明的皇帝實際上就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但是朱厚照沒後沒關係,這不影響楊廷和在給大明找一個皇帝。

其實朱厚照是一個並不安分的皇帝,也是明朝最後一個尚武的皇帝,他讀書不多,所以和文官集團內閣這些人之乎者也,他玩不過這幫人。但是他又是一個想改變局面,他先是刻意縱容太監劉瑾來制約文官集團,後來又希望重新恢復大明尚武傳統,恢復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前輩,用武人勳貴來制約文官集團的這個平衡上來。而且朱厚照甚至還打算“蘭”化大明,他邀請並重要了很多穆斯林,甚至還下過一道禁止吃豬肉的聖旨。

但是這一切在楊廷和的眼裡,簡直就是小孩子胡鬧。所以朱厚照死後,以張太后的名義,移殯大內,並且討論一個新的皇帝出來。而且朱厚照活著時,所有的政策以及行宮之類的全部被廢止。

楊廷和為大明選的新皇帝,是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訓》來的,“兄終弟及”,所以打出的旗號是讓人服氣的,因為楊廷和謹遵的是太祖訓,這就至少讓人沒有太大的反對空間了。他選了“獻王長子(實際是次子,因為長子死了,未序齒),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朱厚熜,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當時朱厚熜15歲,這個決定可謂意味深遠。在楊廷和看來,15歲的孩子比30歲的朱厚照更好控制,至少還有10年光陰,他要依靠我這個老頭子。

正德16年(1521年)4月22日,一個由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前往安陸接回了朱厚熜。但是楊廷和一輩子也沒想到自己玩鷹的,結果被鷹啄了眼睛。朱厚熜和朱厚照完全不同,他對文官最擅長拿來欺負朱厚照的“禮”十分精通,簡直就是一個少年的權謀老道的高手。只是到了那一刻,楊廷和已經無法改變自己當初的決定了。

不過就在等待朱厚熜來的時候,楊廷和卻沒有閒著,正在為實現自己的終極權力目標而大刀闊斧地整頓。和用朱元璋的《皇明祖訓》選嫡一樣,楊廷和實現消滅政敵和實現整頓,都也藉著《武宗遺訓》的名義,也就是朱厚照的遺囑。

當然朱厚照死了,那自然不可能真的是朱厚照的意思,而恰恰是楊廷和的意願。

首先,指令太監張永、武定侯郭勳、安邊伯許泰、尚書王憲等人,實現京師戒嚴。

這似乎是通例,一般大行皇帝駕崩,新帝尚未即位,都要封住九門,防止出現意外的。

其次,裁撤廢止了朱厚照在世時“胡鬧”的一切機構、政策。

遣散了朱厚照在世時搞的威武營團練諸軍;把各入衛的邊兵、皇店及軍門辦事官校全部遣返;哈密、土魯番、佛郎機(代指歐洲)的各國貢使,都給點賞賜,讓他們回國。朱厚照搞的豹房(實際上可能是軍事指揮機構)番僧(穆斯林)及少林僧、教坊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全部裁撤掉。入京的囚犯、女子全部釋放,行宮的金銀珠寶收歸內庫。

再次,和蔣冕、毛紀及太監溫祥一起合謀,以張太后的名義,誅滅江彬。

乘江彬入宮覲見太后之機,立即逮捕了他。隨後從其家中抄出黃金70櫃,白銀2200櫃,其他珍寶無數。嘉靖即位後,楊廷和以嘉靖的名義,將江彬腰斬了(實際叫磔刑,比腰斬更恐怖)。

但是楊廷和千算萬算,沒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楊廷和最終的結局很慘,灰溜溜以罪民之身還鄉,朱厚熜罵他是罪魁禍首,老以為自己有擁立之功,拿我當小學生。後來一直到隆慶元年才平反。最可惜的是他的兒子楊慎,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最後終老死在了那裡。




炒米視角


在明代的皇帝中,孝宗朱祐樘(1487年-1505年在位),是很優秀的一位。他年號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一醉陶然


在嘉靖皇帝到達北京即位前,楊廷和“總朝政幾四十日”,他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一、迎立嘉靖皇帝為帝

以皇太后命,移殯大內,且議所當立。廷和舉《皇明祖訓》示之曰:“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梁儲、蔣冕、毛紀鹹贊之。

明武宗駕崩當日,楊廷和立刻按照武宗遺詔和《皇明祖訓》要求,立朱厚熜為帝,得到大臣同意後,“奉遺詔及太后懿旨,宣諭群臣”。

接下來就是派人去湖北迎接朱厚熜。

“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於興邸。”

二、控制京城要害處,以防動盪

《明史·楊廷和傳》記載道:

“廷和遂以遺詔令太監張永、武定侯郭勳、安邊伯許泰、尚書王憲選各營兵,分佈皇城四門、京城九門及南北要害,廣衛御史以其屬扦掫。”

這是非常重要的舉動,皇帝駕崩,新帝還沒有到達,京師戒嚴是必須的,京城各門要害處必須要嚴控,以防不測。

三、執行武宗遺詔,革除弊政,穩定中外人心

除了按遺詔立朱厚熜為帝外,楊廷和還借“遺命”來穩定人心。

“傳遺命罷威武營團練諸軍,各邊兵入衛者俱重賚散歸鎮,革皇店及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哈密、土魯番、佛郎機諸貢使皆給賞遣還國,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一切罷遣。又以遺詔釋南京逮擊囚,放遣四方進獻女子,停京師不急工務,收宣府行宮金寶歸諸內庫。”

這裡對軍隊、外國使者、番僧、教坊樂人全部罷遣,入京的囚犯、女子全部釋放,行宮的金銀珠寶收歸內庫。

這一些操作涉及面很多,革除了不好武宗時的弊政,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結果是“中外大悅”。

四、誅殺奸賊江彬

江彬是慫恿誘導武宗荒怠朝政,而且“擁重兵在肘腋間”,他知道天下人討厭他,失去了武宗做靠山,江彬不安起來。有手下勸他謀反,“不勝則北走塞外”。

乘江彬猶豫不決時,楊廷和決定誅殺江彬,“廷和謀以皇太后旨捕誅彬,遂與同官蔣冕、毛紀及司禮中官溫祥四人謀。”

這裡有驚心動魄的一面,因為一些太監和江彬關係不錯。還好,最終江彬被擒,“中外相慶。”

“廷和總朝政幾四十日,興世子始入京師即帝位”,在這段時間內,楊廷和迎立嘉靖、剷除江彬、革除弊政,天下人為之稱讚,嘉靖皇帝后來也說“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