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推動水利建設高質量發展

農安縣:推動水利建設高質量發展

施工現場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時下正是備春耕的關鍵時期,農安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提前謀劃,在備春耕用水上做文章,積極推進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為春耕生產用水奠定基礎。目前,縣域內的重點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

3月13日,記者在農安鎮孫家油坊村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護岸的施工現場看到:現場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的對新建的雍水壩進行施工,一邊對攔河壩進行加固,一邊在已經鋪設好的壩體礫石墊層上鋪設鉛絲石籠,工程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

這項工程,於2019年10月16日開工建設,計劃於2020年4月15日全部完成蓄水。建成後,可為沿岸5個鄉鎮、25個村、10萬人和26萬畝耕地調整種植結構,發展“三辣”、棚膜等經濟作物和抗旱提供水源。

高屋建瓴謀劃

高位推動部署

“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可將解決5個鄉鎮,25個村,10萬人口,26萬畝耕地用水問題,可以實現增收近億元,助力脫貧攻堅。”農安縣水利局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付紅軍說:“這項工程是農安縣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我們縣委書記張知眾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他經過多次走訪、調研,入村屯,瞭解實際情況,制定了開工建設本項工程。”

在一旁的萬金塔鄉村民孫茂坤說:“以前,我們村民到了耕種時,用水都是用水車去有水井村民家進行買水耕種。有的人家離的近還好,有的路程遠,還要走上幾公里外去買水。即使這樣水井的用水量也遠遠不夠我們耕種需要,用水真是困難。去年10月份,村裡召開座談會,說縣裡新來的縣委書記張知眾指示水利部門要在太平河上建攔河壩蓄水,徵求當地群眾意見,這好事呀!我和老伴樂得半宿都沒睡著覺,我們農民是真需要這條水源呀!”

太平河是伊通河左岸一級支流,也是農安縣境內最大的自然溝道,全長近50公里,總流域面積575平方公里,河道寬度35-65米。流經縣內萬順、哈拉海、高家店、農安鎮、萬金塔等5個鄉鎮。

多年來,太平河雖有徑流但無法截蓄利用,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突出。2019年,農安縣委、縣政府站在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的立場,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謀劃啟動農安縣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目的就是對太平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河道淤阻進行理順,保護耕地,同時攔蓄洪水,營造生態水面,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為群眾抗旱及種植結構調整提供水源。

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河道護岸和修建壅水壩兩項工程,其中河道護岸工程治理河道長度22公里,新建岸坡防護94段,護岸總長12公里;壅水壩工程建設壅水壩21座,壩高1.5-2米,總蓄水量500萬立方米。

防疫施工兩不誤

為26萬畝農田送“甘霖”

為保證工程進度,按期完工,從1月27日,農安縣水利局就帶領施工單位組織人員進駐施工現場開工建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質保量全力推進工程進度。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以後,對改善沿岸村屯的生態環境和地下水回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在施工現場瞭解到,為保障工期,施工隊加班加點,放棄休息日,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7點,92名施工人員全員施工。當下正處在非常期間,為了保障施工人員健康,縣水利局派出專人,每天對施工人員進行三次測溫,實行分餐制,住所每天也進行三次消毒。此外,沿岸村醫也會一天來一次進行跟蹤體溫檢測和消毒檢查。

“4月20日,農安縣的春耕就要開始了,我們要全力以赴,絕不耽誤工期。”施工隊員說。

目前,壅水壩工程已於3月1日全部完成,21座壅水壩已開始蓄水,其中10座壅水壩已完成蓄水,蓄水量達到240萬立方米。

由於太平河是條季節河,為防止旱時水量不足,其餘11座壅水壩利用松花江水源,通過鬆城一級站、二級站進行提水,利用河湖連通工程引松渠道進行補水,計劃4月10日開始引水,4月15日前所有壅水壩工程全部完成蓄水。現在河道護岸工程腳槽土方開挖、無紡布鋪設、鉛絲石籠的砌築正在緊張施工中,已完成護岸工程治理47段,護岸長度6公里。

“我們村種植三辣的農戶大約佔30%到40%左右。三辣種植需要大量的水,每3天或5天就得灌溉一次,有的村民一個春季買水就得花掉1000元到2000元。這回好了,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結束後,就可以實現旱能澆,澇能排,需能供,洪有防,這項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村民們都非常感謝政府,感謝縣委書記為民做了這項潤物細無聲的工程。”哈拉海鎮柴崗村黨支部書記楊豔春指著村頭的地高興地說。

農安縣的“三辣”,辣椒、珠蔥、大蒜生產起源於70年代,普及於90年代,發展於2000年之後,集中在以哈拉海鎮為核心的農安北部,輻射帶動高家店鎮、楊樹林鄉、農安鎮、萬順鄉,因自然條件適宜、種植經驗成熟、經濟效益較高等優勢,“三辣”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已達到20.27萬畝,總產值達到12.25億元。專業交易市場2個,發展經紀人300多人,省級以上“三辣”專業生產合作社39個,擁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三家,商品率達到85%,良種覆蓋率達100%,出口量為5萬噸,自建經營電商平臺2個,年銷售量達2萬噸。

由此可見,待這條水系綜合治理完畢,此後太平河將被打造成循環水系,為沿岸26萬農田提供灌溉用水需要,造福一方百姓,更築豐產業之基。

從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中,農安縣委看到了群眾對水系建設的支持和渴望,為此,又計劃開工建設小葦子溝、大葦子溝抗旱工程和中排路蓄水閘工程。

《廣韻》有云:豐,茂也。“從無到有”,從“靠天吃飯”到“水源豐足”,這條即將湧動的太平河汩汩水流,勢必會潤澤著10萬村民的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