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四十年过去了,《克莱默夫妇》这部美国电影所刻画的婚姻模式、所折射的两性课题,与当下如出一辙。


对于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婚姻,就必然存在权力斗争。


迅速成长、要求自由的妻子,终日生计奔波焦头烂额的丈夫,正是当下都市万家灯火下的经典写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男女的心理定位和社会分工,在不断地调整。如何在经营家庭与追求自我价值达到平衡,不应该只是女性的课题。


本文结合《克莱默夫妇》的剧情剖析,分为两个部分:如何降低及修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争取抚养权的诉讼策略。


如何降低及修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


女人乔安娜突然决意离开,男人泰德毫无心理准备,质问女人怎能如此狠心抛下儿子比利。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女人说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没有耐心,孩子没有她会更好。在死气沉沉的婚姻中,面对顽劣的孩子,女人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积压了多少自责和无奈。


男人被迫当爹又当妈,手忙脚乱地和儿子做早餐,强颜欢笑,最后却连锅都砸到地上。而失去母爱呵护的孩子垂头丧气,食之无味,让人不禁同情起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妈妈突然消失,孩子充满困惑,怀疑“是因为我很糟糕,妈妈才离开我”,孩子产生被抛弃感、无价值感。


和大人习惯推卸责任不同,孩子总是会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因为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为什么都是自己的原因。


这种严重的自我怀疑,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导致孩子的失败和痛苦。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幸运的是,比利有一个好爸爸。


爸爸很肯定地告诉儿子:“妈妈很爱你”,爸爸坦承是自己的错,长期忽略了妻子。


孩子泪光盈盈,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即使分开,依然维护对方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勇敢地反省自己,承担责任。成熟的离婚姿态,让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泰德输了抚养权官司,他要提起上诉,不在乎花多少钱。律师说二审会要求比利出庭作证。泰德痛苦地喃喃自语:“我不能这样做”。


为了儿子不受伤害,父亲忍痛放手。


泰德是这样跟儿子解释,我们都很爱你,我们都希望和你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去见了一个人——法官,他是一个有经验又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让他决定。他觉得你搬去和妈妈住会很棒。爸爸很幸运了,我每周可以陪你吃一次晚饭,一个月有两个周末可以和你一起过。


泰德假装很轻松。


“我的床要搬到哪里?我要到哪里睡觉”?

“妈妈会安排的,你会有自己的房间”。

“我的玩具在哪里”?

“在妈妈那里啊,会全部帮你搬过去,她会给你买新玩具的”。

“睡觉前谁给我读故事呢”?

“妈妈会给你读”。


儿子哭起来了,泰德安慰儿子,向儿子保证,妈妈很爱他,他会过得很开心,自己会经常打电话给他,定期去看他。


争夺抚养权的诉讼策略


泰德的律师说:“监护权官司没有好打的,要证明你前妻是不称职的母亲吗,我来狠的,他们也会来狠的,你可以承受吗”?律师首先告知案件的难度,让当事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泰德的律师把双方有利和不利之处分别列出来,并让泰德填写这份“表格”。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帮助律师和当事人厘清思路。


经济实力是抚养权归属的重要依据之一,双方围绕这点做文章。


泰德因为照顾孩子而影响工作,面临失业的惨境,律师断言他不可能争取到抚养权。为了和儿子在一起,泰德不惜降薪,忍受难堪和白眼,在一天之内找到了工作。


乔安娜已经八年没有工作,主动离开孩子十五个月,她的律师知道泰德律师会抓住这两点攻击,于是先发制人。


乔安娜陈述:每次她想找工作,泰德都会反对,说她赚的薪水还不足以付保姆费。现在她已经找到工作,三万美金一年。


乔安娜倾诉自己在婚姻中如何不快乐不自信,充满恐惧,又得不到丈夫的帮助,丈夫过于投入事业,对妻子漠不关心。自己的状态非常糟糕,为孩子着想,她只能去接受心理治疗。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我曾离开孩子,这是件很糟糕的事情,我这一辈子都会因此自责。但当时我没有选择,那样做对孩子最好。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我的孩子不应该受到惩罚”。

“比利现在才七岁,他需要我,我并不是说他不需要父亲,而是我真的相信他更需要我。我当了比利五年半的妈妈,而泰德父代母职才十八月。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做比利的母亲”。乔安娜最后停顿、强调,“我是他的母亲”。


乔安娜让法官看到她当时的困境、迫不得已,以及经历风雨后的成长。这番肺腑之言,想必在律师的精心指导下演练过多次,成功塑造了一个楚楚可怜又自强不息的母亲形象。


乔安娜律师要提交她的心理报告,泰德律师反对称与本案无关,被法官驳回。


随着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在国内的逐步普及,心理评估在某些案件中的引入,未来的家事案件中,很可能心理报告会成为重要的证据。


此时,泰德脸上表情非常复杂,连他都被乔安娜打动了。


然而,律师是冷静的、无情的,必须保持超脱,甚至比当事人立场更加坚定。


泰德律师迎上去,质问乔安娜,“你结婚八年,你先生有没有打过你或用其他方式虐待过你?你先生有没有打过孩子或虐待过孩子?他酗酒吗?他对你不忠吗?他曾令你物质匮乏吗”?


乔安娜的回答,都是“没有”。


“泰德是一个无可指责的好丈夫”呼之欲出。


在这种交叉询问中,证人(英美法系把当事人也叫作证人)只能答“是”或者“否”,没办法多做解释。律师往往利用这种规则发动猛烈进攻,证人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我们知道婚姻没那么简单。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你打算在纽约住多久”?

“一辈子”。


泰德律师的意思是,如果你把孩子带到外地,实际上就剥夺父亲的探视权,因此不应把抚养权判给你。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你这辈子交过多少男朋友”?

这句话已经属于“荡妇羞辱”了,女方律师的抗议却被驳回,我觉得这里法官应该让泰德的律师说明提问的用意。如果与本案相关的,乔安娜才有义务回答。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你现在有男朋友吗”?


乔安娜感到愤怒而无奈,因为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她被迫回答这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把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是的,我在和别人约会”。

“这是一辈子的吗”?

“我不知道”。

“既然你从来没做一辈子不变的事情,你又怎么能确定你会一辈子住在纽约,能一直照顾孩子”。


这简直是强盗逻辑,一辈子那么长,谁又能保证?况且,人有改变的自由。


“除了和父母,女性朋友,亲人的关系以外,你哪一份关系是最长久的”。

“我想是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但你一年只见他两次”?

“克莱默太太,难道你和克莱默先生的关系不是最长的吗”?

乔安娜无法否认:“是的”。

“所以你在今生最重要的关系上失败了”?

乔安娜反击:“我没有失败”。

“难道是成功吗?这段婚姻以离婚收场了”。

“那是他的失败,多于我的失败”。

“恭喜。你刚才重写了婚姻法律,你们两个都是离婚人士。法官大人,我想知道这名所谓稳定和可敬的女子,究竟有什么成就”?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这句话是侮辱对方当事人,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而且逻辑上也站不住脚:第一、离婚不代表失败;第二、即使失败也是双方的失败;第三、婚姻的是非对错,与抚养权应判给哪一方没有必然联系。


女方律师盘问泰德,重点攻击他工作屡屡出错,被公司解雇,收入减少,揭发他疏忽导致孩子意外受伤,暗示他是一个失败的、不负责任的父亲。


泰德气得大吼大叫,被法官警告。激怒泰德,让他在庭上失态,表现得像一头暴躁的狮子,也是女方律师策略之一。


来看泰德的陈词:“我不怀疑我的前妻爱儿子比利,但这不是讨论的重点。最重要的是怎么样对我们的儿子最有利。


前妻曾经问我,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像男人一样有野心呢?我想你是对的。我已经体会到了。但同样我想知道,哪种法律规定女人就比男人更会照顾孩子。哪里写着女人天生有母爱?男人对孩子的爱就一定比女人少吗?


比利和我共同建立了一个家,我尽了一切力量,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有时我没有足够的耐心,忘记他只是个小孩儿,但我在他身边,我们朝夕相对,彼此相爱。如果你毁了它,可能永远无法弥补。乔安娜,请你别这样做,别再度毁了儿子的生活”。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泰德这段话,逻辑严密,情感层层递进,可作为教科书——


➤ 第一,父母都爱子女,这点毋庸置疑。判断抚养权,不是比较父亲还是母亲更爱孩子,而是看客观上孩子跟随谁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 第二、质疑女人就更爱孩子,更懂照顾孩子的“思维定势”,男人们也沦为“性别偏见”的受害者。强调自己同样爱孩子。


➤ 第三、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父母是完美的,重要的是真正用心对孩子,陪伴在孩子身边。“别再度毁了儿子的生活”,巧妙地提醒法官乔安娜曾经抛弃孩子,给孩子留下阴影。如果让父子分离,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再次受到伤害。


乔安娜打赢官司。


作者个人认为抚养权应该判给泰德,三个理由:


第一、与父亲分开,改变居住地,可能还要转学,孩子一下面临各种改变,会非常焦虑、恐惧;


第二、泰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稳定的收入;


第三、电影中儿子和父亲的感情更深厚;


第四、泰德没有诋毁前妻,他也渴望母子保持稳定的连接。


最后,乔安娜主动放弃监护权,让儿子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因为她明白了,这是对儿子最好的安排,真正的爱。


泰德和乔安娜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法国电影《监护风云》中的十一岁男孩朱利安就没那么幸运了。


父亲贝森希望争取共同监护权,为此放弃工作、卖了房子,搬到前妻和子女所在的区居住。但父亲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让前妻和子女恐惧不已,不断搬家,拒绝见他。


父亲不断给儿子施加压力,逼他说出住在哪里,儿子吓得簌簌发抖,撒谎后拔足飞奔,差点被车撞死。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丧心病狂的父亲持枪入室,如果不是及时赶到的警察制止,母子差点丧命枪口。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等待父亲的,是漫长的铁窗生涯。母亲和子女的安宁得到保证,但子女的成长也彻底失去了父亲的参与。


正如法官对母亲说的,虽然子女都站在你这边。但这也是一种不幸。


对于这样的家庭悲剧,男主固然须承担主要责任,但前妻也难辞其咎。一味的逃避、零沟通,只会让矛盾在恶性循环中激化。


离婚怎样不伤孩子,看争取抚养权的庭审教科书


艺术加工可能比现实生活要略为夸张,但因家庭纠纷而发生的暴力行径乃至杀人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亲密关系,人的身心都会承受相当的痛苦。

没有爱,还有怜悯。地狱或天堂,就在这一分怜悯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