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人好比是脆弱的蘆葦,但是他又是有思想的蘆葦 ----

帕斯卡

腦計算機的的發展演變歷史,其實是人類對 “更強” “更高” “更快 ”的不懈追求。

照武俠江湖人的追求就是:

宿老仙,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法駕中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腦海中浮現出拿扇子的那個“大徒弟”了,那叫一個招笑)

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腦海中浮出了好多江湖上的芸芸眾生……“豪邁感”,“大俠風範” 爽)

要成為天下第一” 啊哈哈哈哈(“任哈哈”語錄 以後啊咱們也會提到“東方教主”,她可是計算機界中國境內最早的“程序員”,理解的那叫透徹。)

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電腦計算機是人類對夢想不斷追求的結果……

03 瓦特,帕斯卡 萊布尼茨

18世紀末,以發明蒸汽機聞名於世的瓦特,成功地製出了第一把名副其實的計算尺。瓦特原來就是一位儀表匠,他的蒸汽機工廠投產後,需要迅速計算蒸汽機的功率和氣缸體積。瓦特設計的計算尺,在尺座上多了一個滑標,用來“存儲”計算的中間結果,這種滑標很長時間一直被後人所沿用。

1850年以後,對數計算尺迅速發展,成了工程師們必不可少的隨身攜帶的“計算機”,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仍然是代表工科大學生身份的一種標誌。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凝聚著許許多多科學家和能工巧匠智慧的早期計算工具,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過巨大作用,但也將隨著科學發展而逐漸消亡,最終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

第一臺機械計算器的出現

1623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出生,三歲喪母,後由擔任稅務官的父親養大。在帕斯卡小時候,看到父親費力的計算稅率稅款的時候,就想幫父親做點事情。

19歲時(1642年),帕斯卡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臺機械計算器——帕斯卡加法器。它是一種系列齒輪組成的裝置,外形像一個長方盒子,用兒童玩具那種鑰匙旋緊發條後才能轉動,只能夠做加法和減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個“逢十進一”的進位問題。聰明的帕斯卡採用了一種小爪子式的棘輪裝置。當定位齒輪朝9轉動時,棘爪便逐漸升高;一旦齒輪轉到0,棘爪就“咔嚓”一聲跌落下來,推動十位數的齒輪前進一檔。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帕斯卡長期從事艱苦的研究損害了他的健康,1662年英年早逝,死時年僅39歲。他留給了世人一句至理名言:“人好比是脆弱的蘆葦,但是他又是有思想的蘆葦。” (喔喔,向不懈奮鬥的前輩,致敬 ,致敬)

久後,在德國的大數學家萊布尼茨看到了帕斯卡關於加法計算機的論文,勾引起了他的發明欲。萊布尼茨早年經歷坎坷,後來獲得了一次去法國的機會,在巴黎的時候,他聘請了一些著名的機械專家和能工巧匠,終於在1674年製造出了一臺更完美的機械計算器。

萊布尼茨發明的新型計算器約有1米長,內部安裝了一系列齒輪機構,除了體積較大之外,基本原理繼承於帕斯卡。不過,萊布尼茨技高一籌,他為計算機增添了一種名叫“步進輪”的裝置。步進輪是一個有9個齒的長圓柱體,9個齒依次分佈於圓柱表面;旁邊另有個小齒輪可以沿著軸向移動,以便逐次與步進輪齧合。每當小齒輪轉動一圈,步進輪可根據它與小齒輪齧合的齒數,分別轉動1/10、2/10圈……,直到9/10圈,這樣一來,它就能夠連續重複地做加法。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連續重複的計算加減法

連續重複的計算加法是現代電腦計算機做乘除法採用的辦法,萊布尼茨的計算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一應俱全。

介紹萊布尼茨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插曲。(傳說大約在1700年左右的某天,萊布尼茨的朋友送給他一副中國的”易圖“,其實就是八卦圖,在看八卦圖的時候,發現八卦的每一種卦象都有陰陽兩種符號組成,這不就是有規律的二進制數字麼,於是他就由此,率先系統提出了二進制的運算法則,直到今天,我們用到的電腦計算機還是使用的二進制。)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3篇


計算器發展到現在還是人去操作機器,還沒有實現人與機器的對話,或者說是把人類的思想告訴機器,讓機器按照人的想法去自動執行。說到實現人機對話,就要說一下另外一個行業……

未完待續,下一章 “東方教主” 即將出沒……

歡迎讀者加作者的微信公眾號模式口智能組: pyrmskznz201903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