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比古代人更聰明?看《智囊》中,頑童戲先生的精彩謀略

​《智囊》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童子騎馬遊玩,發現自己馬的很笨,就想換一匹好的。正好遠處一人駕著一匹駿馬而來,他立即想了一個計策。等待對方走近了,童子假裝啼哭,來者就問“孩子你哭什麼?”童子拉著韁繩說,“馬太快了,我駕馭不好怕傷到自己”。來者見童子年幼,說的不像假話,便問,“能不能換馬?”童子立即答應,騎上來者的俊馬便揚鞭而去,來者反應過來後,追之不及。

現代人比古代人更聰明?看《智囊》中,頑童戲先生的精彩謀略

這是來自《智囊》小慧卷,名為“黠童子”的一件趣事。小慧這個詞用得很妙,小智慧往往能解決大問題。你可能會問,從故事中對比誰聰明,是不是不夠客觀?我認為故事最能折射出時代百態,能流傳至今也自由他的道理。

被人重複的故事想必一定是好故事—託·富勒

那麼對比古人,今人是不是更聰明呢,咱們從小慧中探析。我們詳細分析一下童子之所以能成功的策略。

1.目的明確,冷靜果斷

文中開始就交代,慢馬讓童子出遊敗興,因此他的目的很明確,換馬。而之後的一切行動,都是圍繞換馬這個目的而進行的,童子一直保持冷靜且果斷的態度,換馬成功後,立即撤退,絕不回頭。可能騙馬的目的有點兒政治不正確,但事情做成了,形成一個完整迴路。試想一下,現在我們有多少事情是從一而終的呢?而做事的過程中,我們又出現過多少其他顧慮呢?

現代人比古代人更聰明?看《智囊》中,頑童戲先生的精彩謀略

2.分步施策,循循善誘

童子分了三步實施策略,第一步是先將對方引誘過來,得到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方法是通過裝哭。然後進行第二步,假意讓對方認為自己的馬是好馬。第三步最為經典,通過心理暗示的手法,利用對方貪心的心理,不斷催使來者產生換馬的想法,併成功讓對方說出想換馬,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段著實經典,這與現在旁敲側擊的銷售方法簡直如出一轍。

3.細節到位,決定成敗

童子的兩個細節把控得非常好,一個是要來就來的眼淚,一個是緊緊拉住的韁繩。眼淚從情感上把童子的幼稚體現出來,而拉韁繩的行為,又把駿馬的難以駕馭增加了動作描寫,兩方面映襯了自己的話,讓來者能夠很快相信,可謂聲情並茂,三維呈現。原文很短,也都是短句,但描繪的很生動,我想這個童子已經達到現在童星的水準。

現代人比古代人更聰明?看《智囊》中,頑童戲先生的精彩謀略

故事都是對歷史的另一種描繪,上述事情肯定都有歷史原型,古人能有這樣的策略,真是讓人腦洞大開,綜上,我想古人的才智並不輸給現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