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律援助“戰疫記”

本報記者 餘東明

本報實習生 張海燕

農民工曹亮(化名)沒有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次試探性的法律援助求助電話,竟然給自己和兩個兄弟討薪帶來希望。原來,曹亮三人所在公司遲遲不發工資,更別提經濟補償金了。無奈之下,他撥通了上海市黃浦區法律援助中心的預約熱線,法律援助中心很快安排了案件受理工作,指派律師幫助維權。

疫情發生以來,法律援助需求仍未減弱,像曹亮這樣的求助對象還有很多。上海市各法律援助機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大熱線和網絡平臺的服務供給,實現了“服務不間斷”、“隔離不隔心”。還有一批法援人勇於擔當,積極發揮專業優勢,走向志願服務崗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法律援助力量。

遠程服務解民憂

日前,松江區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通求助來電,但後續案件辦理卻遇到難題:申請人身患腦梗住院治療,醫院不允許外人進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也無法上門受理。

行動不便的申請人因“疫”受阻怎麼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萬智華瞭解情況後當即表示,要充分運用好網絡工具,打破法律援助與申請人之間的壁障。商定好受理方案後,工作人員即刻回電諮詢人,告知其需要準備的法律援助申請材料和為其“定製”的申請流程。按照流程,申請人家屬來到法律援助中心,通過網絡遠程連線醫院,確定申請人真實意願,一次就把受理、審查和指派律師工作完成,承辦律師立刻對接當事人開始了案件的辦理。

為減少疫情期間人員聚集和外出風險,自2020年2月3日起,上海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就開通了法律援助諮詢預約專線,通過專線提前告知申請人需要準備的材料和注意事項,讓申請人少跑路,更好為群眾提供疫情期間的法律援助服務。

同時,上海市司法局高度重視疫情期間法律援助諮詢服務工作,下發了《有關“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與公共法律服務有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範性法律文件彙編》等文件,要求配齊配強“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接答值班律師力量,安排專人每天聯絡指導、督查律師熱線接答情況,確保疫情期間法律服務質量不打折。

公平正義在身邊

“被告人在疫情期間,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假借銷售防疫用品詐騙他人錢財,其中既遂17萬餘元,屬數額巨大,未遂140餘萬元,屬數額特別巨大,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檢方作出指控。

“被告人基本犯罪事實並無異議,但被告人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並表示願意盡所能地進行退贓、退賠,希望法庭酌情予以減輕刑罰。”隔著遠程視頻,法律援助律師提出了適當減刑的請求。

這是上海市首例防疫物資詐騙案在線庭審現場,該案發生在疫情最嚴重期間,吸引多家媒體同時網絡直播。最終,法官採納了法律援助律師意見,判處被告人顏某有期徒刑6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該判決結果接近公訴人建議刑的最低刑,切實維護了被告人的司法人權。”庭審結束後,法律援助律師宋玲娣說,“早在接到指派任務時,我就知道為此案辯護將承擔巨大輿論壓力,閔行區法律援助中心將案件交付給我,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律師辯護維護受援人合法權益,確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考驗。”

面對疫情,這樣的法律援助案件並非個案。身患重病的高先生,正是在楊浦區法律援助中心和承辦律師幫助下,通過遠程視頻庭審,成功拿到了仲裁調解款。

在指派承辦律師後,上海各法律援助中心通過與區看守所、檢察院、法院協調,切實解決律師會見、閱卷、開庭等問題。守護公平正義,讓困難群體感受到法律的陽光與溫暖,是上海各法律援助中心的使命與擔當。

為復工復產護航

農民工趙某與原工作公司的一起勞動爭議糾紛正在寶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等待審理,此時的他因為失業生活沒有保障,只能心急如焚地暫住在寶山區的救助站裡。

周瑜是承辦趙某案件的法律援助律師,考慮到趙某未與原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工資系現金結算無銀行流水、原公司未繳納社保等不利因素。周律師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找到了趙某工作期間被人打傷時的報警記錄和公安機關依法調取的廠區監控錄像,作為確認趙某與原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的證據。

為幫助趙某儘快擺脫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在疫情期間暫停開庭的情況下,周律師和區勞動仲裁委共同促成雙方當事人以調解的方式解決了糾紛。

疫情期間,上海市對返城復工申請勞動糾紛類法律援助的農民工,免於經濟狀況審查。要求法律援助律師辦理勞動爭議、群體糾紛等涉疫情法律援助案件時,優先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解決,引導受援人選擇運用企業內部組織、工會、勞動保障部門、街道調解組織等勞動爭議非訴訟協商解決機制,儘量促成和解調解結案,努力達到既保障勞動者權益、又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效果。

志願服務共戰“疫”

一天下午兩點,在金山區廊下公安檢查站,入滬車輛正在逐個接受檢查,由此造成車輛集聚,部分群眾由於等候時間較長,出現了情緒波動。此時,一名身穿防護服的志願者走向大聲喊話的車輛跟前,耐心安撫、疏導車主情緒。

此人正是金山區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葉婷,在招募道口防疫志願者時,作為黨員的她當即報名參加。在道口執勤中,葉婷充分發揮了自己作為法援人的“工作本能”,一方面,對焦躁的車主進行情緒疏導;另一方面,對於在道口檢查中籤署居家隔離承諾書的重點關注人員,細緻講解不遵守承諾書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

還有更多上海法援人走進社區,協助居委幹部摸排、登記和信息錄入,成為社區防疫的“螺絲釘”。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劉曉東、宋煒相繼報名加入上海市司法局到防疫一線頂崗的工作組,在社區協助疫情防控的同時,利用法律援助專業優勢安撫群眾情緒,化解鄰里糾紛。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浩瀚自春節假期起,就在小區門口設點蹲守,配合物業加強對快遞、外賣等高頻次人員的管控力度,耐心引導小區業主自行取件並做好溝通解釋工作,獲得小區居民的理解配合。閔行區法律援助中心在春節期間工作人員驟減、值班防控頻次增高的情況下,除留下保證法律援助工作正常運行的必需人員外,其餘人員全部投身參與社區聯防聯控,為維護社區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的法律援助律師們也在行動,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發起捐款倡議書,法律援助律師們秉持著“生命重於泰山,危難共同擔當”的信念,向上海市長寧區援鄂醫療隊定向捐贈21.3萬元。

點滴捐助,匯聚成流,為戰勝疫情,他們伸出了法律援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