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萬曆十五年》3.張居正不是個好官

謝天謝地,我終於看完了第一章,本以為很短,結果發現此書第一章就寫了111頁,這三個111莫不是對我這個單身狗最大的諷刺?閒話不談,言歸正傳,隨著萬曆皇帝的長大,張居正漸漸老去了,後來死去了。

萬曆皇帝頓時有種天塌下來的感覺,悲哀是真的,難過也是真的,畢竟張居正對他而言,亦師亦父,雖說教導嚴格了點,但總歸是為了國家,為了萬曆皇帝的成長。

在他去世前九天,萬曆加封他以太師銜,這是文臣中至高無上的官銜,在本朝二百年的歷史中從未有人在生前得到這個榮譽。

然而,人心思變,身為一個想大權獨攬的皇帝而言,張先生雖然逝去了,但朝中依然有他的影子,這讓萬曆皇帝感到跟不順心。

但他畢竟年輕,畢竟實質“既柔且弱”,這在上一篇提到過就此不論,這時年輕的皇帝出於仁心下詔,認為過去丈量土地有很嚴重的弊端,不能作為稅收的標準。

他沒有想到,這道詔書雖然沒有提到張居正的名字,但一經頒佈天下,過去按照張居正的指示而嚴格辦理丈量的地方官,已一概被指斥為佞臣。

張居正逝去,皇帝年輕,反張的勢力逐漸佔據上風,而這份詔書意味著反張運動拉開了序幕。

僅僅不過幾月,朝野上下對張居正的評價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到1582年年底,張居正去世僅僅半年,他已經被蓋棺論定,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鬻爵、任用私人、放縱奴僕凌辱縉紳,等等,歸結到最後,就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居心叵測云云。

本來亦師亦父的輔政大臣,本來滿口節儉、聖賢自居的偶像、榜樣一瞬坍塌,變成了貪財好色、奢侈鋪張的偽君子,自此,皇帝的情緒變得紊亂。

然而,皇帝雖優柔寡斷,朝堂的局勢卻一發不可收拾,清算張居正黨羽,清算當年那個和張居正一起扳倒高拱的錦衣衛馮保,然而怎麼定性張居正呢?皇帝遲遲下不了決心,面對御史上書,皇帝硃批:

張居正蔽主殃民,殊負恩眷,但是“侍朕沖齡,有十年輔理之功,今已歿,姑貸不究,以全始終。

可惜,好景不長,當年再深的情感,如今,時日漸久也會變了味道,何況,這位皇帝還耳根子軟。

枕邊風的吹來,也就是上篇提到的皇帝的真愛鄭氏,對張居正的不利言辭,慈聖太后家族和張居正之間的嫌隙,高拱遺著的出現等,都讓皇帝硬了心腸,從當年對張首輔的言聽必從,到現在吵架滅族,不過短短几年。

現在看來,張居正不過是出於卑鄙的動機而賣友求榮,他純粹是一個玩弄陰謀與權術的人。

皇帝對張居正的看法產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最後終於定下了張居正的罪狀:

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本當剖棺戮屍,僅僅因為他多年效勞,姑且加恩寬免。他的弟弟和兩個兒子被送到煙瘴地面充軍。

讀書筆記之《萬曆十五年》3.張居正不是個好官

看到這裡,最後談點個人的看法:

1.皇帝此舉不妥,若想大權在握,需徐徐圖之,不可在親近大臣離世不足一年便掀起反張運動,雖不是出於皇帝本心,卻操之過急,反被一些大臣利用,長遠觀之,於朝堂不利,於皇權不利。

2.身為皇帝,真愛也好,罪證也好,都要有自己清醒理智的判斷,偏聽偏信,易讓功臣寒心。當年十分信任張居正,可謂是被慫恿的一朝變臉,從此誰還敢對皇帝掏心掏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