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重啟,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疫後重啟,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文件《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經過一整年文件逐步下發各省市區縣教育主管部門,一般情況下,學校每學年組織安排1-2次研學旅行活動,每學年合計安排研學旅行活動:小學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

2018年被視為研學旅行行業的爆發年。但實際上,研學旅遊並沒有爆發。通過對研學旅行概念闡述、客群特徵、研學旅行產品特徵、研學旅行市場現狀等方面對研學旅行市場進行系統梳理,對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當前研學旅行產品痛點,為研學旅行產品深度研發做準備。


疫後重啟,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一、研學旅行概念闡述

研學旅行是以青少年為主體,在旅行過程中以增進技藝、增長知識為目的的教育活動。2017年9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研學旅行不是一般的旅遊,要有課程的開發,特別是到了富有教育意義的革命傳統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內涵講出來,讓學生受到教育。”


二、研學旅行客源特徵

目前研學旅行的對象超過80%屬於3-16歲人群。70後和80後一線城市父母及其子女們是研學旅行的主力消費人群;中產家庭、低齡化成關鍵詞。一線城市的網友關注、討論遊學比較普遍,說明他們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體驗式教育,也更有條件為孩子有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而買單。研學海外市場受歡迎度比國內市場要高,人們還是處於注重“遊”,忽略“研”的階段,這跟目前研學產品處於淺層次開發也有關係。


疫後重啟,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三、研學旅行產品特徵

2016年12月,國家旅遊局發佈《研學旅行服務規範》對服務提供方、人員配置、研學旅行產品、服務項目及安全管理等幾大類內容進行詳細規定。

研學旅行產品按照資源類型分為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文化康樂型。

知識科普型

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科技館、主題展覽、動物園、植物園、歷史文化遺產、工業項目、科研場所等資源

自然觀賞型

主要包括山川、江、湖、海、草原、沙漠等資源

體驗考察型

主要包括農莊、實踐基地、夏令營營地或團隊拓展基地等資源

勵志拓展型

主要包括紅色教育基地、大學校園、國防教育基地、軍營等資源

文化康樂型

主要包括各類主題公園、演藝影視城等資源

承辦方應根據主辦方需求,針對不同學段特點和教育目標,設計研學旅行產品。

小學1-3年級

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和文化康樂類型資源為主的產品,並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

小學4-6年級

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並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

初中年級

宜設計以知識科普型、體驗考察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並以縣情市情省情研學為主

高中年級

宜設計以體驗考察型和勵志拓展型資源為主的產品,並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


四、研學旅行行業現狀

當下研學旅行市場參與者眾多,各地研學基地興建。除專業的遊學機構外,還有各大學校、教培機構延伸產品矩陣擴充遊學研學領域,旅遊企業借力教育重煥行業生機,地產企業轉型拓展營地教育等各類型的參與者,研學旅行產品品質參差不齊。


五、研學旅行產品痛點

目前研學旅行市場構成為:旅遊社+研學機構+教育機構。

1、市面上的研學旅遊產品本質上大多數是“多旅少學”、“只旅不學”。

2、全國各地興辦各種研學基地,但地方研學旅行基地由於缺乏一定的大眾認知度和重視度,忽略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市面上的研學產品,多以呆板、說教的會展型產品為主,特別是歷史文化型產品,缺乏互動性。體驗活動方式大同小異,缺少具有創新性、本地特色的研學課程和基地。

4、研學導師隊伍人才短缺。有業內人士稱,研學導師隊伍存在6萬人缺口。

5、研學行業不規範,產品層次參差不齊,多點發展,系統不足。

2019年是中國研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疫情改變了中國學生的學習模式,研學產品的專業化、精細化研發是需要旅遊從業人員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疫後重啟,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六、疫後研學旅行趨勢分析

隨著疫情對人們旅遊觀念的影響,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旅遊與健康、自然與生態的結合,自然研學、生態旅遊、戶外生存技能研學、鄉村研學、個性化定製研學、精品團研學、深度遊產品將迎來增長新機遇。

針對目前研學旅行的痛點,未來研學旅行發展不光要關注市場追逐的熱點,更應該縱向深入研發研學產品。

1、注重研學課程的研發,開發高質量課程。吃透地方資源,提煉地方特色,瞭解學生知識結構,轉換不同類型課程,同時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

2、研學導師人才庫建設。研學導師要是個“博學家”,研學導師應具備專家和雜家、解說家、公關家等多種能力於一體。構建研學導師培養課程,在培養自己研學導師隊伍的同時,應該與高校專科歷史、地理、地質、藝術等專科老師和專家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合作研發特色課程等。

3、景區升級、傳統觀光門票經濟的轉型,研學旅行是一個出口。瞭解自己景區特色、研發自己的研學課程、構建自己的研學團隊是景區需要快速投入的工作。

4、地方應構建區域研學品牌,確定多條研學主題路線,將現在各自發展的研學點,形成多條主題線。

5、國家和地方亟需出臺研學旅行質量評價標準,針對基礎設施、課程、導師都需要的評價體系。


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