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下跌,我不跑!


這輪下跌,我不跑!


(寫在前面:股市下跌誰都不好受,別把留言板當成宣洩的工具,看完想噴再噴,刀哥希望這篇文章能解決大多數人的疑惑和困擾,幫助樹立信心)

我們的經濟去年四季度開始觸底。如果沒有疫情,今年的經濟起碼是個弱復甦,但疫情發生後,中國經濟 2020 年的運行邏輯徹底變化。再加上海外疫情的大爆發,對中國會不會構成二次衝擊,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股票需不需要清倉?是抗還是跑?

目前來看,在海外不確定的是疫情,在國內確定的是政策;不確定的是市場短期的波動,確定的是市場中長期的賠率,在確定與不確定的主要矛盾中,你要做的就是權衡好二者的關係,在短期的不確定中倖存,在中長期的確定中擁有足夠的籌碼。


『01、海外不確定的是疫情,國內確定的是政策』


目前全世界的疫情不容樂觀,確診病例加速上升,歐洲和日本經濟相對脆弱,都對中國經濟有著巨大敞口,我們的需求減少和供應中斷會對它們產生不小的影響,再看看美國,期限利差倒掛、信用利差擴大,經濟衰退很明顯。緊急降息後,已經沒有多少空間,美股出現了估值盈利的戴維斯雙殺。

反觀我們,我們走在復甦共振的道路上,雖然疫情的衝擊讓路徑變得模糊。疫情對服務業的打擊較大,目前服務業已經佔到GDP的20%,這可能也會導致我國一季度GDP出現幅度較大的下滑。結合工業增加值的下降幅度,一季度GDP增速最壞可能下降至3.5%。目前我們的疫情已經相對控制,Q2之後經濟可能開始復甦。雖然對於經濟的實際影響有多大比較模糊,但今年的政策是極為確定的,高層頻繁發聲,“新基建”已經被提到新高度。

“新基建”本是大勢所趨,但疫情的突發加速了“新基建”的投資進程,既能迎合科技週期,也符合疫情當前的現實訴求,可以說2020是新老基建共振大年,結合政府投資計劃和產業投資計劃測算,預計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將達到2萬億左右。新基建重在中長期產業結構優化,傳統基建仍是短期發力重點。

這輪下跌,我不跑!


『02、不確定的是市場短期波動,確定是市場中長期賠率』

牛市的進程改變了嗎?牛市的三個邏輯:牛熊週期輪迴、基本面、大類資產股票佔優。

從週期來看:A 股牛熊週期平均 5-6 年一輪迴,2019 年 1 月 4日第五輪熊市的末尾和新一輪牛市的起始點,目前至今只持續了一年多,部分品種率先走出大牛市但整體估值也還處於低位,市場還未牛轉熊,甚至很多行業才剛剛準備踏入牛市。

再從基本面來看:剛剛我們說了對基本面的衝擊主要停留在一季度,對全年基本面大格局影響較小。

再看大類資產:過去的背景是城鎮化時代房子是硬資產,2018 年我國居民資產配置中地產佔比為70%,固收27%,股票只有3%,當前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大力發展股權融資以支持科技產業,這是大方向不會變。

總結來看,疫情對其中的兩個邏輯沒有衝擊,牛市的進程沒有改變,僅僅是改變節奏。

這輪下跌,我不跑!

那要不要避開可能出現的下跌?歐美的股市嚴重恐慌,我們近期相對平和,但似乎也有補跌的可能。絕大多數暴跌,事前看覺得不會跌太多,事中看都是萬丈深淵,而事後看又都是天賜良機,不同的市場,同樣的歷史經驗,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應對方式。

情緒和事件引起的下跌與基本面和流動性不相關,很快就能漲回原來的位置,如果為了避開一次簡單的調整,頻繁擇時和調整倉位,會搞壞情緒,賣飛股票,很多牛股都是在這種恐慌的時刻誕生的,而那種錯過所導致的負面情緒遠遠超過一點點的賬戶回撤。目前我們的市場整體還是結構行情,在這種時候優化你的配置比猜點位重要的多!

而值得減倉或者清倉的位置往往是牛熊的轉折點,已經出現了一波巨大的漲幅,泡沫已經產生,現在顯然不算是。在當前短期充滿不確定性,中長期又存在完美賠率的時候,每一波連續的下跌都決定著你能拿到多少好的籌碼,而每一次你的出手力度都決定了你接下來的收益彈性。

在短期市場可能下跌和配置新基建的二者中,我選擇了讓它們共存。即:下跌後狂買。

當所有股票都在下跌,是最好的優化持倉和切換賽道的機會,這決定了接下來你回血的速度和未來勝出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