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下跌,我不跑!


这轮下跌,我不跑!


(写在前面:股市下跌谁都不好受,别把留言板当成宣泄的工具,看完想喷再喷,刀哥希望这篇文章能解决大多数人的疑惑和困扰,帮助树立信心)

我们的经济去年四季度开始触底。如果没有疫情,今年的经济起码是个弱复苏,但疫情发生后,中国经济 2020 年的运行逻辑彻底变化。再加上海外疫情的大爆发,对中国会不会构成二次冲击,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股票需不需要清仓?是抗还是跑?

目前来看,在海外不确定的是疫情,在国内确定的是政策;不确定的是市场短期的波动,确定的是市场中长期的赔率,在确定与不确定的主要矛盾中,你要做的就是权衡好二者的关系,在短期的不确定中幸存,在中长期的确定中拥有足够的筹码。


『01、海外不确定的是疫情,国内确定的是政策』


目前全世界的疫情不容乐观,确诊病例加速上升,欧洲和日本经济相对脆弱,都对中国经济有着巨大敞口,我们的需求减少和供应中断会对它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再看看美国,期限利差倒挂、信用利差扩大,经济衰退很明显。紧急降息后,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美股出现了估值盈利的戴维斯双杀。

反观我们,我们走在复苏共振的道路上,虽然疫情的冲击让路径变得模糊。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较大,目前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20%,这可能也会导致我国一季度GDP出现幅度较大的下滑。结合工业增加值的下降幅度,一季度GDP增速最坏可能下降至3.5%。目前我们的疫情已经相对控制,Q2之后经济可能开始复苏。虽然对于经济的实际影响有多大比较模糊,但今年的政策是极为确定的,高层频繁发声,“新基建”已经被提到新高度。

“新基建”本是大势所趋,但疫情的突发加速了“新基建”的投资进程,既能迎合科技周期,也符合疫情当前的现实诉求,可以说2020是新老基建共振大年,结合政府投资计划和产业投资计划测算,预计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左右。新基建重在中长期产业结构优化,传统基建仍是短期发力重点。

这轮下跌,我不跑!


『02、不确定的是市场短期波动,确定是市场中长期赔率』

牛市的进程改变了吗?牛市的三个逻辑:牛熊周期轮回、基本面、大类资产股票占优。

从周期来看:A 股牛熊周期平均 5-6 年一轮回,2019 年 1 月 4日第五轮熊市的末尾和新一轮牛市的起始点,目前至今只持续了一年多,部分品种率先走出大牛市但整体估值也还处于低位,市场还未牛转熊,甚至很多行业才刚刚准备踏入牛市。

再从基本面来看:刚刚我们说了对基本面的冲击主要停留在一季度,对全年基本面大格局影响较小。

再看大类资产:过去的背景是城镇化时代房子是硬资产,2018 年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地产占比为70%,固收27%,股票只有3%,当前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以支持科技产业,这是大方向不会变。

总结来看,疫情对其中的两个逻辑没有冲击,牛市的进程没有改变,仅仅是改变节奏。

这轮下跌,我不跑!

那要不要避开可能出现的下跌?欧美的股市严重恐慌,我们近期相对平和,但似乎也有补跌的可能。绝大多数暴跌,事前看觉得不会跌太多,事中看都是万丈深渊,而事后看又都是天赐良机,不同的市场,同样的历史经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

情绪和事件引起的下跌与基本面和流动性不相关,很快就能涨回原来的位置,如果为了避开一次简单的调整,频繁择时和调整仓位,会搞坏情绪,卖飞股票,很多牛股都是在这种恐慌的时刻诞生的,而那种错过所导致的负面情绪远远超过一点点的账户回撤。目前我们的市场整体还是结构行情,在这种时候优化你的配置比猜点位重要的多!

而值得减仓或者清仓的位置往往是牛熊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了一波巨大的涨幅,泡沫已经产生,现在显然不算是。在当前短期充满不确定性,中长期又存在完美赔率的时候,每一波连续的下跌都决定着你能拿到多少好的筹码,而每一次你的出手力度都决定了你接下来的收益弹性。

在短期市场可能下跌和配置新基建的二者中,我选择了让它们共存。即:下跌后狂买。

当所有股票都在下跌,是最好的优化持仓和切换赛道的机会,这决定了接下来你回血的速度和未来胜出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