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遭遇雙黑,或許帶來結構性調整機會

中國市場自年初以來經歷疫情擴散並逐漸收復失地,在三月以來全球股市大跌的情況下表現堅挺,A股整體收益較全球股票市場更強。 三月以來全球市場趨於避險模式,資金流向美元資產與黃金,歐元與英鎊漲,美元日元韓元跌,人民幣匯率整體穩定。


債券市場展望

金融板塊:

受疫情影響,中國一季度GDP增長率預計較上一季度下降1%,並有望在二季度復甦,預計會使中國銀行業的淨息差( net interest margin ) 和費率承壓。 但大型國有銀行因享受國內最低的資金成本,且佔有市場50%以上的份額,因此淨息差下降壓力較小,且存貸比例相對健康,因此相比亞洲其他國家的銀行相對穩健。

政策層面上,中國政府在疫情之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銀行體系,包括MLF 和LPR 的降息,以及對中小企業信用額度的增大,銀保監會也暫時放寬了對不良貸款的要求,以適應企業因疫情引起的拖延還款現象。技術層面上,境內人民幣市場對銀行優先股的髮型政策層面上支持,市場需求旺盛,為中國的銀行提供較低成本的融資,因此海外美元計價的銀行優先股髮型預計會較少,同時境內資管機構需求仍在,技術層面整體較為支持。

地產板塊:

政策方面,監管層面繼續強調「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繼續「因城施策」,落實好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市場平穩運行。為避免疫情的傳播,各地陸續要求暫停售樓處開放,這將直接影響開發商的一季度銷售回款,對於行業內企業流動性管理形成了額外壓力。考慮到疫情對於經濟運行造成的壓力,預計對地產行業的限制政策會有一定的鬆動,以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目前已經看到再融資政策的相對放鬆, 但是限價限購政策還未見明顯調整。

預計疫情對地產板塊整體信用衝擊有限,近期的市場反彈主要是由於全球資金流動以及亞洲相對於其他市場的低估值驅動。亞洲美元債的利差比歐美市場均擴,更多的全球基金投資於中資美元債。建議選擇較短久期的房地產債券以避免全球risk off的影響。通過信用下沉使組合收益率更具吸引力。基於市場的充裕流動性,大部分銀行和信託公司再融資風險較低。同時,大部分地產商已經在2019年進行了融資,因此整體信用風險較低。

城投板塊:

本次疫情下表現相對穩定,收益率整體跟隨基準利率下行,利差被動走擴。未來政府支持可能會持續加強,城投板塊整體穩健。疫情加重經濟下行壓力,延緩基建復工進度,預計政策工具會進一步傾向於加碼基建以對沖下行風險,體現在:

1. 專項債擴容,財政赤字率或有所突破;

2. 公共衛生健康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加大;

3. 防疫債券發行。監管再融資政策進一步放鬆,貸款展期和借新還舊較為容易,財政貼息利好部分平臺。此次抗疫工作中城投和國企的職能和作用大大凸顯,政府對這類國企以後的支持不會減弱。地方政府財力或會受負面影響,但來自中央的轉移支付會彌補。城投區域分化仍然較大,優質城投有著較低的評級下調風險,並可提高組合收益率。建議選擇流動性較好的城投美元債,集中在資產規模大、排名靠前,以民生為主業的平臺,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省級、省會級平臺。

新興市場:

1.雖然美國經濟在2019年底逐步企穩,但仍然需要一定動力穩定經濟。在當前的情況下預計美國政府會出臺刺激性政策推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會盡可能施壓讓俄羅斯返回談判桌。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政策反應可能比較快,有望短期內出現利好消息。

2.目前油價下滑、美元走弱對於新興市場來說是長期利好。相當一部分國家是原油進口國,能夠推動一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與需求,例如印度、中國、韓國等。韓國市場的新增確診數量在逐步下降,可能疫情峰值已過。

中國股票市場展望

整體影響將取決於復工速度與質量

·看好網絡零售與線上遊戲公司,主要由於疫情期間限制出行措施導致的額外閒暇時間。大多數主要遊戲平臺的日均活動人數在假期期間錄得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雖然醫療健康行業短期內未必能夠直接通過疫情獲利,但長期應該通過群眾對個人衛生意識提高而獲得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5G產業鏈將有望繼續在全球安裝。產業鏈會繼續蓬勃發展吸納投資。預計疫情影響較小。

·消費行業將受到出行限制的直接影響。零售、旅遊、餐館以及線下娛樂行業預計承壓。預計節後隨著復工以及疫情改善有望出現一波消費反彈。

·製造業,尤其是蘋果產業鏈,預計會由於復工延遲而承壓。長期停工可能會加速部分產業鏈從中國轉移,但鑑於目前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情況或許已有改觀。

·金融行業短期看法為中性至負面。鑑於19年第四季度較強的業績,估值較高。全國性的銀行與地產商預計將跑贏地方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